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偏区现象及教育策略

(2013-04-12 10:11:42)
分类: 教育论文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受幼儿的喜欢。但是在小班实习的两个多月中却发现每次区域活动时,常常出现建构区和角色区爆满的现象,有时孩子们甚至为了争抢而互相指责打骂,相比之下其它区则显得有此冷清。孩子们入区时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来选择区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偏区的现象。为了解决、改善活动中的“偏区现象”,我对活动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区域游戏偏区、解决方法

[正文]

一、幼儿偏区现象简述

情景一:禹童最喜欢去美工区,他对玩橡皮泥有着极大的兴趣,每次区域活动他都会选择去美工区,并且 都会向老师报告:“老师,我要玩橡皮泥!”

情景二:沈琪佑比较内向,对于其他区域不了解,她最熟悉的区就是角色区中的糖果店,每次活动她都会选择在糖果店里做糖果,一个人静静的玩,也不与其他幼儿交流。

情景三:晨辰最喜欢去建构区,因为可以自由发挥,搭出自己想搭的东西,我说:“晨辰,今天你去别的区域玩玩吧,总是在这里玩,换个地方吧。”但她却回了我一句:“老师,我就喜欢在这里玩,可以搭出好多不同的东西。”

情景四:我在糖果让投放了制作蛋糕的材料后,许多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抢着去糖果让做蛋糕,黄佳祺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幼儿强一些,总抢着做点心师做蛋糕,我问:“今天你要换换别的工作吗?”她回答道:“不换,别的地方总是那些东西,我都玩腻了”。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因幼儿兴趣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幼儿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会影响他们对活动区的选择。比如:活泼好动的喜欢去角色区,文静内向的爱去美工区,动手能力强的去建构区。

2.因对其他区域不了解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有些幼儿比较胆小,不愿意去熟悉或者有一定难度的区域活动,这就需要老师带他进入区域,了解了活动方法后,再放手让他自己活动。这样他就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偏区了。

3.因活动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各个活动区的活动方式都不同,如建构区可以利用各种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这个区很受幼儿欢迎。反之,如美工区则有一定的要求,活动内容、方式也比较单一,幼儿很快就不喜欢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尽量丰富、改变活动的方式,将单一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4.因材料投放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很关键,教师要经常丰富、更换材料。选择材料时要注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变通性和游戏性,要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不断重复地游戏。

三、解决幼儿偏区现象的方法

1.给大家同等的机会

既然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只喜欢在固定的区域游戏,作为老师就应该鼓励幼儿尝

试其他区域的活动,如幼儿不愿意,就应该针对出现问题在集体中进行解决。这样,还可以增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围绕“怎样才能使小朋友把所有的游戏都玩一次”进行讨论,然后大家一起来遵守这个规定。如:星期一,第一组幼儿在建构区活动;星期二,再由第二组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依次类推,就可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在各个区域的机会。

2. 为幼儿提供各种范例进行活动。

1)提供“图片范例”

在幼儿还没掌握某材料的操作方法,活动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或幼儿开始厌倦时,老师应及时介入。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水平差异,教师在采用该指导策略时也要应酬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而有所改变。

当各种操作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时可以采用“图片范例”,如要让幼儿拼圆形的物体,就可以提供眼镜,胶带,皮球等物体的图片,因为这些东西都具有圆形这一共性;当幼儿还没有掌握材料的操作方法时也可以采用“图片范例”,如小班幼儿还没有掌握拼图方法时,就可以提供拼图内容的图片,让幼儿边看图片边拼。

2)提供“作品范例”

在区域活动中,有些操作材料不需要教师事先示范讲解玩法,只需提供“作品范例”,让幼儿边观察边模仿就行了。提供“作品范例”后,能力较强的幼儿会边模仿边学,但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范例所蕴含的知识技能,让幼儿把观察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进行表征。当幼儿完成一件作品不愿意再深入探索时,可以使用作品范例,将比他更好的作品拿出来比较,从而激发他探索的欲望;当一些能力差的幼儿对操作材料无从下手,不会操作时也可以采用作品范例,让他们看看同伴的作品,或让同伴教教他们,对他们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提供“实物范例”

教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并用语言、行为暗示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的隐形支持下激发出幼儿探究的热情,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逼真、形象的塑造出物体细微部分时使用;当幼儿对物体的印象模糊,在表征出现困难时使用。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较直观,多数幼儿知道苹果的外形时圆圆的、红红的、但对苹果上有柄有坑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注意到的,为了能让幼儿表现出苹果细微的部分,在美工区幼儿用橡皮泥捏苹果时,教师可以提供实物,通过观察比较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3.加强游戏水平的指导

有时候孩子不乐意参与部分活动,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自己不会玩,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产生的畏缩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游戏指导,但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1)没有仔细观察,就给予指导

教师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进行游戏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便于幼儿继续活动。

2)强行干涉活动,剥夺幼儿自主权

有时幼儿自己发起和组织了区域活动,有故事情节,角色分配也合理,玩得很开心,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教师应给予鼓励。但教师如果强制干涉,会打乱。破坏幼儿游戏的进程,影响幼儿的情绪。

3)“高控型,自问自答式”的指导

教师以讲解、传授为中心,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给幼儿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4)语言指导的表面性和随意性

教师没有认真、静下心来观察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就随口进行“指导”,这种根本就称不上为指导。

5)放任自流式,对幼儿发出的邀请视而不见

教师对幼儿发出邀请漠然以对,这不仅会丧失教育的良机,而且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应积极的关注孩子,解答孩子的困惑。

4.及时丰富区域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注意在其他区投放适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丰富材料,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来引发他们主动参加该区活动的内在动机,并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时添加或更换材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了解全心全意喜欢什么,想创造什么,然后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模型、实物或范例,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从外形、大小、颜色等方面充分地引导他们想象创造,这样孩子参与的兴趣就会渐渐提高。而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层次性。

1)不同年龄段材料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可细分为多个小层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对玩具的需求是形状选择,目的性不强,因此要提供能引起幼儿生活回忆的成品玩具。第一层,在娃娃家可提供小床、篮子、煤气灶、小碗、杯子、勺子,数量易多,12个即可;第二层,逐步提供可切割的木制品,如水果、蔬菜,一切就开,这些成品让幼儿开始进入角色,烧菜、喂饭;第三层,提供小颗粒的材料;第四层,提供油泥等半成品材料……

2)同一区域材料的层次性

教师在同一区域是提供活动材料,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美工区提供一些画有苹果、草莓、菠萝等轮廓的纸,让幼儿选择进行涂色。能力不同的幼儿任选一层进行练习,既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又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

3)不同区域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的逐步增添。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材料的数量要适宜。过多的游戏会干扰幼儿正常的游戏,影响幼儿在交往、创造等方面的发展。若过少则会引发争抢玩具的现象。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新旧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成品和半成品材料的比例应恰当?

5.特殊情况对待

对于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活动区,不必拘泥于“进区卡”所限制的固定人数,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活动区的机动人数,由老师签发特别通行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有没有偏区等情况,灵活的调节个别孩子的活动。

[结论]

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项最喜欢、最基本的活动,给了幼儿快乐自主的机会,丰富和改善了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们也通过区域中的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健康发展。要解决区域活动中的偏区,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观念的转变,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指挥者,而是一个桥梁,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不断地开拓活动空间,解决孩子,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的活起来,相信“偏区”现象自然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⑴中国儿童教育网《由幼儿的偏区现象而引发的思考》

⑵陈燕《由幼儿的偏区现象而引发的思考》

⑶幼教原地2007年第四期《幼儿偏区现象的观察与对策》高岩

⑷张春霞《区域活动的反思》

⑸早期教育《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刘萍

⑹早期教育《探析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宋芳

⑺早期教育《区域活动是提供范例的有效方法》刘秋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