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代十国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2025-02-23 00:22:34)
标签:

五代

十国

排名

国力

后周

分类: 时点排行榜世界通史
          五代十国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相继而立,被称为“五代”。这段时期进入了残酷的丛林法则状态,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弱肉强食;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弱势君主被废或被弑的事件不断发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极盛时期的领土面积分别为约56、195、92、89、152万平方公里,人口随疆域的变化,大致在1000万至1400万之间波动。总体而言,五代时期有两个国力的高峰期,第一个是后唐中期,基本统一北方且兼并了巴蜀之地;第二个是后周后期,夺取南唐的江北地区和后蜀的四州之地。
    五代各王朝的综合国力排名,总体上在世界第三到第七名之间波动。自辽国建国之后,五代各王朝的国力始终位于辽国之下。在五代前期,占据世界强国排行榜榜首的是阿拉伯帝国,中期是辽帝国,后期是后倭马亚帝国。此外,保加利亚帝国、萨曼王朝的国力与五代各王朝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排名交替领先。
   
  “十国”的说法来自于《十国春秋》,是指在唐朝末期到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与五代各王朝并存于传统汉族聚居区的国家,包括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汉共十国。实际上,这个时期还有岐国、桀燕、武平等国,没有列入十国之中。总体来说,五代前期,“十国”之中相对较强的是南吴、前蜀;五代后期,相对较强的是南唐、后蜀、北汉。这几个国家,在同时代的世界强国排名中总体上在第10-20名之间。
   


          后梁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后梁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2次(第五名1次,第六名1次)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但后梁的统治区域主要只包括黄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关中),外加河北的一部分,只有约56万平方公里,除了南方各国的独立已成定局之外,在北方尚有前晋李克用与后梁相互攻战。后梁自身也纷争不断,前后三任皇帝都死于非命。923年,后梁政权为前晋李存勖所攻灭。
  910年至920年,后梁帝国连续两次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的前六名,最高排名为第五名。分项目来看,后梁能进入世界前三名的只有人口一项,920年凭借1000万左右的人口,排名世界第三位。

910年:1.阿拉伯帝国,2.拜占庭帝国,3.保加利亚帝国,4.萨曼王国,5.后梁帝国,6.普拉蒂哈拉王国,7.拉喜特拉库塔王国,8.室利佛逝国,9.日本国,10.前晋王国

920年:1.阿拉伯帝国,2.保加利亚帝国,3.拜占庭帝国,4.辽帝国,5.后倭马亚帝国,6.后梁帝国,7.萨曼王国,8.拉喜特拉库塔王国,9.前晋王国,10.日本国



          后唐(含前晋)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后唐(含前晋)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3次(第三名1次,第九名1次,第十名1次)


  后唐(923-936年)是五代十国前期疆域最大、国势最强的政权。后唐的奠基人是被唐朝封为晋王的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在后梁时期割据山西,以复兴唐朝为旗号与后梁对抗。91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攻灭了刘守光的桀燕。923年,李存勖以唐朝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建立后唐帝国,同年攻灭后梁,基本统一北方。925年,派遣大军攻灭前蜀,后唐国势达到顶峰,领土面积达到约195万平方公里。但此后不久,李存勖就在内乱中被杀。李嗣源统治时期(926-933年)是后唐相对比较稳定的“小康”时期。933年之后,后唐又陷入连续不断的内部纷争,最终导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辽国入侵中原,后唐灭亡。
    后唐在其前身“前晋”时期,曾连续两次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的十强。入主中原、兼并蜀地之后,930年后唐的世界排名跃居第三。后唐在灭前蜀之后,人口一度达到1300多万,排名世界第三位。
   
910年:1.阿拉伯帝国,2.拜占庭帝国,3.保加利亚帝国,4.萨曼王国,5.后梁帝国,6.普拉蒂哈拉王国,7.拉喜特拉库塔王国,8.室利佛逝国,9.日本国,10.前晋王国

920年:1.阿拉伯帝国,2.保加利亚帝国,3.拜占庭帝国,4.辽帝国,5.后倭马亚帝国,6.后梁帝国,7.萨曼王国,8.拉喜特拉库塔王国,9.前晋王国,10.日本国

930年:1.辽帝国,2.阿拉伯帝国,3.后唐帝国,4.拜占庭帝国,5.后倭马亚帝国,6.保加利亚帝国,7.萨曼王国,8.突尼斯法蒂玛王朝,9.卡尔马特共和国,10.南吴帝国



          后晋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后晋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1次(第七名1次)


  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父,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引辽兵攻灭后唐,在辽国扶持下称帝,建立后晋政权。后晋全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部分,以及河北南部,湖北、江苏、安徽的北部,约92万平方公里。后晋延续时间只有11年,且内部叛乱持续不断。石重贵于942年继位之后,不再对辽称臣,导致与辽国关系恶化。946年,辽太宗再次南征,攻灭后晋。
    940年,后晋帝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名列第七位。后晋的人口约为1100多万,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拉喜特拉库塔王国。

940年:1.辽帝国,2.拜占庭帝国,3.后倭马亚帝国,4.萨曼王国,5.保加利亚帝国,6.阿拉伯帝国,7.后晋帝国,8.东法兰克王国,9.威塞克斯王国,10.卡尔马特共和国



          后汉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后汉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1次(第六名1次)


  946年辽国攻灭后晋之后,因受到激烈抵抗以及无法适应中原环境,不久之后北撤。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机填补了辽国留下来的真空,占领后晋故地,947年建立后汉政权。后汉的疆域与后晋相似,面积约89万平方公里。但后汉国祚更短,仅仅持续了4年。刘承佑继位之后,因不满受权臣的控制,企图诛杀权臣,导致大将郭威于950年反叛,攻入开封,后汉政权最终为郭威所篡夺。
    950年,后汉帝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名列第六位。后汉的人口约为1100多万,排名世界第二位。

950年:1.后倭马亚帝国,2.辽帝国,3.拜占庭帝国,4.白益王国,5.萨曼王国,6.后汉帝国,7.东法兰克王国,8.保加利亚帝国,9.埃及伊赫什德王朝,10.南唐帝国



          后周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后周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1次(第四名1次)


    951年,大将郭威夺取了后汉的政权,建立后周。后周基本上继承了后汉的地盘,但后汉宗室刘崇在今山西中北部地区自立,借助辽国的支持,成为后周的死敌。后周两任皇帝郭威、柴荣时期,进行了军事改革,并招抚流亡、奖励垦植,国力不断上升。柴荣时期,先后进攻南方政权中最强的南唐和后蜀,夺取了南唐的长江以北地区和后蜀的秦、凤、阶、成四州,对南方政权形成明显优势。959年又北伐辽国,夺取三州三关。后周全盛时期的疆域达到约152万平方公里。但柴荣于959年病逝,不久后周政权便为大将赵匡胤所篡夺。
    960年,后周帝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名列第四位(960年后周为宋朝取代,960年的排名可视为后周的排名,也可视为宋朝的排名)。后周晚期人口达到约1400万,已成为当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960年:1.后倭马亚帝国,2.辽帝国,3.拜占庭帝国,4.宋帝国(后周帝国),5.突尼斯法蒂玛王朝,6.东法兰克王国,7.白益王国,8.萨曼王国,9.保加利亚帝国,10.日本国



          南吴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南吴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1次(第十名1次)


  南吴(902-937年),是杨行密在唐末乱世中割据江淮地区形成的国家,与后梁、后唐并立,占有今江西全部、江苏和安徽的中南部等地,领土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余万,是五代前期南方各割据政权中相对来说实力最强的一个。
  930年,南吴帝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名列第十位。

930年:1.辽帝国,2.阿拉伯帝国,3.后唐帝国,4.拜占庭帝国,5.后倭马亚帝国,6.保加利亚帝国,7.萨曼王国,8.突尼斯法蒂玛王朝,9.卡尔马特共和国,10.南吴帝国



          南唐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演变简析

    南唐在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总计上榜1次(第十名1次)


  南唐(937-975年),是李昪取代南吴政权之后建立的国家,与后晋、后汉、后周并立。南唐继承了南吴的领土,此后,还先后于945年和951年攻灭闽国和南楚,但未能建立稳固统治,在领土扩张上成果有限。南唐极盛时期领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是五代后期南方各割据政权中相对来说实力最强的一个。南唐的文化也是十国之中最发达的,包括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著名的词人。
  950年,南唐帝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名列第十位。

950年:1.后倭马亚帝国,2.辽帝国,3.拜占庭帝国,4.白益王国,5.萨曼王国,6.后汉帝国,7.东法兰克王国,8.保加利亚帝国,9.埃及伊赫什德王朝,10.南唐帝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