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有点脆”
(2023-10-20 15:36:36)“我今天有点脆……”这句话在放学以后还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这位小珂同学可真是可爱又有趣。
今天又是要到二年级看班,任课老师嘱咐我有好几个孩子课堂作业还没完成,请我帮忙盯一盯。应承下来之后我就开始巡视指导,一番指导之后,“小猴子们”都开始静下心来写作业,环顾四周,我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边感叹儿童的天真美好,一边享受这段少有的安宁时光。
忽然,一阵若有若无的抽泣声从某个角落传来,我侧耳倾听,确认是有小朋友在哭,赶紧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他的身边,原来又是小柯同学呀,他可是班里有名的“眼泪大王”。轻抚他的肩,我轻声问道:“小珂,你怎么啦?”他低着头,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又问了一遍,他还是不理我,我知道他现在不会搭理我了,我示意旁边的小女生递给他两张餐巾纸,让他先自己宣泄一下情绪。他先是哭得更大声了,然后声音慢慢弱下去,再一抽一抽,然后不再哭泣,终于抬起了自己的头。
“你终于哭完啦?你再不停下,眼泪都快要把我们淹掉了。”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也在这笑声中尴尬地抿了抿嘴,“我想起来了一些伤心的事,然后就忍不住了。我今天有点脆。”他这么为自己解释着,我忍不住笑起来,当然知道他想说的是他今天有点脆弱,但他这么一表达,还挺有意思的。
我把他单独叫到讲台旁边坐下,问他究竟是什么事让他磨蹭着不想做作业,最后还哭起来了。他委屈地说:“因为我不想写家里的作业。”我愣了一下:“什么叫家里的作业?”“就是我妈妈在我回家以后还要给我布置他们的作业。我把学校的作业带回去,我妈妈就不会给我另外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了。”原来如此,我忽然想起之前其他班的孩子也曾经说过这个情况。
“那你有没有跟你的妈妈谈过你的想法?”
“我不敢说,我妈只会叫我做一长串的题目!”
“那我给你个建议,你今天回去勇敢一点试着跟你妈妈说一下你内心的想法呗。我相信她一定很爱你,会跟你一起商量怎么学习更好。”
“好吧,那我回家试一下吧,我现在感觉有点强,没那么脆了。”
我摸摸他的头,这个男孩子呀,希望他能一直不那么脆。
看着他舒展眉头回到位子上的样子,我忍不住想到了“鸡娃”这个中国教育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让孩子去不停拼搏。虽然每个家庭在“鸡娃”的程度上各有不同,但所有家庭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这些“鸡血”里充满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亲子陪伴不仅仅是学习层面上的,家长们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孩子心理状态和性格品质的关注上。充分地沟通,倾听并且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健全的人格更重要。
希望家长们不要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给孩子们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发现自我的时间,适度“鸡娃”,留更多的空间给孩子自己发展,让他们不要那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