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2023-03-11 15:46:09)最近偶然读到了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读的过程中,一句话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是语文名师薛法根书中的一句话,当时读到未有深刻体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也对“老师”这个名称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代表着责任、奉献与不求回报。我想,像薛法根老师、冷玉斌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个大写的教师了吧!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诸多方面的聚合。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
我特别敬佩的是冷老师对于儿童书籍广泛的阅读,这恰恰是我所欠缺的,他可以说是一个阅读写作型的语文教师,功底深厚。在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一个老师柔软的、细腻的、纯良的内心,都是童话故事,美丽的文字浸润的。如果只是教会某一个技能,无论学生今后有多大的成就,几年、十几年后就会忘记了自己的老师。如果教会学生们自己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哪怕在很久很久之后,在某一个晴朗的午后,在惬意的读书时光中,他们一定还会想起教过自己的那位老师。我想老师一定有感应,会是甜甜的幸福感。
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常的经验、寻常的意思不同,或者比较新鲜,值得写下来,作为生活的标记,成为互联网的记忆。在冷老师的书中,不全是长篇大论,也有某一日的思想火花,哪怕少至一句也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我想,正是这一点一点的闪光,才凝聚了闪耀的教育智慧。因此,头脑里有一些跳荡的没有秩序的语言材料的时候,决不能就此停止,非想到形成了语言的固定形式不可。我有时候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却没有合适的语言组织。每当这个时候就不再多想了。比如上完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关于小古文教学特别是文意解释上,确实想要输出点什么,但至今都没有形成语言的形式。在思维过程中,必须把那些啰啰嗦嗦的不必要的东西去掉,同时非要把那些必要的东西抓住不可。我想这也是写读书笔记的原因吧。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以及特别有想法的地方写下来,作为阅读的标记,以后要用的时候,方便查阅。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安静。当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被悉心关注时,教育的闲适也就融入了生活。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当我们有了这份闲适,生活便会萌生出一种诗意。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绿洲上,诗意地栖居,做一个大写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