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新认识学习》读后感

(2022-11-19 16:02:17)
《重新认识学习》揭示了我们对注意力盲视的误解,指出传统的课程设置、考试方式、职场设计和员工定位都不再适合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美国知名跨学科研究专家凯茜•戴维森教授从注意力的科学原理出发,用大量的研究、前沿教育案例展现了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深入剖析时代对个人素养的需求差距,通过揭示注意力科学背后的奥秘,提出“学习—忘却—再学习”的破而后立式学习模式和“因差异而合作”的多任务处理方法,引领人们从容应对未来巨变。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去中心化、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数字时代,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干扰让我们会为分心而焦虑。传统脑科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生理机制决定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多任务处理是不可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数字时代对多任务处理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分心是我们最好的创新工具之一,它让我们在旧的模式下改变,开始学习新的模式。只有当我们被一些不同于预期的东西打断时,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注意盲视中未看见的东西。
比如说现在的孩子所处的世界里,信息收集和知识搜索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互联网产生之前的世界。他们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神经元消减方式,我们甚至可能无法看到他们独特的天赋和效率,但这是我们过时的模式导致的注意盲视。比如说我们大人,随着年龄增长讨厌变化时,其实是讨厌有难度的变化,因为它们需要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重复后才能变得熟练。到最后,他会用这句话说服自己“我老了学不会了。”
帕特森说:“年龄,在很多时候会成为懒的替罪羊。”使用衰老作为借口强化了我们自己失控的感觉。在书中有这样一行粗体字“在任何年龄段,如果我们相信自己被年龄限制,那就真的会被限制;但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掌控着年龄,那就还有奋斗的机会。”是的,“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让我们不至于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节太多。把更加努力或改变思考角度等同于让大脑年轻是有点虚假,但是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可以对两者进行区分的话,这些方法却令人称奇。你越主动学习、忘记和再学习的模式,越有可能让你的大脑不仅保持活跃饿状态,还总是被新的方式刺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