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治疗笔记》读后感

(2022-06-30 19:37:07)

《学习治疗笔记》介绍了作者宋少卫在研究人的学习行为,总结人的学习系统后,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的系统性解决办法。作者就像一位学习医生,从“马虎”“拖延”“厌学”等“病灶”出发,抽丝剥茧,直达学生的学习系统问题,以及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学习治疗就好比在强大的知识脑图当中填补漏洞,构建学习系统就是编织一张知识网络图。 经常被忽视的马虎现象,深层挖掘发现是学习系统出现了bug。审题不够仔细是信息识别与执行出现了偏差,深层挖掘更有可能是逻辑加工出现了问题;如果对马虎麻痹大意,则是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问题;当然,如果是知识漏洞等程序性缺失的马虎是可以靠查漏补缺,厘清困惑与迷思。 作者研究总结了中国“顶级”学霸的学习系统, 将学习拆解为“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运算”、“价值判断”、“学习程序”5大模块,其中“价值判断”是核心影响力,而“学习程序”是提升效率的窍门。从幼小开始,到中学,每个学习者都将一步步解锁不同的学习模块,也可能在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 光说系统是枯燥的,但书中包涵了大量实践案例,说不定就能看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就比如说马虎,就分了四种类型。价值观型,就是说心理上就不把马虎当回事,或者把马虎当做借口,不承认知识上的漏洞或者能力上的问题。 这本书适合谁看呢?我觉得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师。其实,所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老师都是学过教育心理学的,对于作者在书里提到的理论完全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看,因为这本书对心理学理论从实践角度做了拆解,更具有指导意义,“手记”一词名副其实。而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告诉我,厉害的老师都是能传授逻辑通道和学习程序的。 其次,家长。书中有句家长说的话非常具有代表性,大意是仅仅知道学习系统的存在,在陪伴和辅导孩子的时候也没那么抓瞎了。我自己作为小龄儿童的家长最大的收获就是能系统化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往了,也提醒我要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所以看书看到一半就开始给娃布置家务活儿了。 最后,学生,包括需要考试的学生,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信奉“终身学习”的人。知道老师怎么出题的学生考的好,知道自己怎么学习的学生也更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元认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