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平凡的每一天——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2022-06-04 14:45:00)在这个特别的寒假里,我刷了一些剧,也刷了一些书。因为剧而刷的书有一部,就是《平凡的世界》。但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2008年1月,记得这么清晰是因为那个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学校停课了,路上也封路了,我们住校生回不了家,就只能呆在阴冷的宿舍里,而那时恰恰读到书中的孙少平正在寒冷的雨天,蹲在屋檐下吃着黑馒头。于是那时的我总觉得与他有些感同身受。
一部完整的文艺作品,应该是由两个作者共同完成的,一个,是永远和读者隔着时间之海的原作者,一个就是读者自己。有人评论说,《平凡的世界》应该归于成长小说,适合少年时代读,激励人心,又不是心灵鸡汤空洞无物。那年冬天,看完这本100万字的小说后的感想,我已经忘掉了,可是后来的很多个日子里,我才发现这本书对我影响之深。
我记得书中,孙少平是在高中的一次活动中认识田晓霞的,本来两人都没上心,后来没想到他们志趣如此相投。认识田晓霞之前的孙少平,我觉得他的世界是灰暗的。他物质生活贫穷,在精神上,也对因贫穷而产生的种种家庭悲剧,感到五味杂陈。可自从认识田晓霞之后,他的世界却因为阅读书籍而悄悄发生了改变。现在想想,虽然那时候孙少平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成为了一名揽工汉,又下了矿井,可是我一直觉得,那时候的孙少平终将因为田晓霞的爱情,而获得一个宽敞明亮的世界。
还记得孙少平和田晓霞刚恋爱时,晓霞在他们秘密约定的山坡上,诵读了一段前苏联的小说:“后来,他在当年约定的那一天,如期来到那个大剧院前。他向卖花姑娘买了一束铃兰,朝大剧院圆柱正中央的通道走去。圆柱确实是八根……他在那里伫立了片刻,然后把那束铃兰送给一个脚穿球鞋,身材纤瘦的灰眼睛姑娘,就驱车回去了……”书中,听晓霞念完这段话的孙少平,终于张开他揽工汉有力的双臂,把她紧紧地抱住了。晓霞将头埋在孙少平的胸前,深情地说:“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一定!”
多么令人难忘、令人向往的感情!可是正如书名,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于是,成为了记者的田晓霞,在进行采访时被洪水冲走,就此消失不见。于是,孙少平世界里的光亮也随之消失了,他充满理想主义光闪的青年时代迅速结束。我本以为,这么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他会考上大学,可是他没有;当他遇到同样深爱着他的田晓霞,我以为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他没有;田晓霞的父亲恢复工作后任黄原地委书记,曾数次要给孙少平介绍工作,我觉得他应该接受,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了回到矿井,甚至为此破了相,后又娶了矿井里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迅速决定了自己的下半辈子。故事的最后,孙少平带着丑陋的伤疤,从矿井出来走到街上,他不理会行人的目光,就这样看着太阳底下他面前这条平凡的路,最终归于了平凡的世界。
这阵子,我时常想起孙少平,想起他的生活,于是对自己的生活更加“知足”。后来的孙少平仿佛失去了一切,他是那么地好,可是他陆续失去了学业,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婚姻……而此时的我,却能活得没有烦恼。于是想起孙少平,我就对生活特别知足,感到幸运。
我想活得愉悦旷达,可在简单快乐的日子里,我也担忧着这样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记得《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后来两人勤劳致富,改变了全家的生活状况,可最后却意外得了重病;记得《白鹿原》里的族长白嘉轩,被黑娃一棍子打断了骨头,迅速地衰老下去,而黑娃说其打人原因只是,无论何时何处“他的背挺得太直了”;记得《尘埃落定》里,那个双手长满粗茧的少年仆人,接住赤裸的婴儿那一瞬间的惊讶与震撼……
感谢还好在我成长的少年时,看了那么多好书。虽然那时候不明白故事里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可是这些故事里的细枝蔓节,无疑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提醒着我:世事无常,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珍惜平凡的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