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读后感
(2022-03-31 14:59:40)一开始看到书的题目《父母效能训练》,我觉得“效能”这个词和养育不太搭调,后来仔细想想,这不正是众望所归、父母之所盼,有效能意味着大家可以在父母角色上花更少的时间,尤其是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孩子迟迟不能开学,家长身兼多职,常常面临随时崩溃的境地。一个甚至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父母要对其身心健康,承担起全部责任,并将其教养成一个事有所成,善于合作,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公民。还有什么比这项工作更加困难和费力的吗?
这是第一本读了之后感觉良好的育儿书。主张父母是普通人,要做自己,表达真实感受,甚至不要求温和。不主张无条件的爱,不主张接受孩子的一切,不反对使用逻辑结果,不反对使用物质或金钱解决问题。除了反对使用权威,父母与孩子可以灵活地设想解决方案,彼此都能接受的就是好方案。确实,长久相处之道,在于找到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这一点对于任何需要长期相处、共事的关系都是适用的。
书中给出的模型非常清晰易操作:首先分析问题归属,属于孩子的问题则使用积极倾听了解孩子的情绪与需求,鼓励他找到解决方法;属于父母的问题则用“我一信息”表达自身需求,并积极鼓励孩子一起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这种简明无疑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我觉得这个模型的难点在于确定问题归属。作者提示,父母通过改变自身,属于父母的问题应该越来越少,这些问题慢慢被归到“没有问题”或者“属于孩子的问题”里面。这也道出了亲子关系冲突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需求过多。
双方就问题归属不能达成一致时,这个模型就是无效的:在父母认为侵害了自己的需求时,孩子得认同家长的逻辑才会合作,如果是控制型家长,则不太容易达成一致;在问题属于孩子时,也需要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是自己的需求,像是作业、练琴这种关乎未来的长远计划就难以获得这种认同。
书的结尾部分有关于无法应用这个模型的探讨,作者中肯的态度令人称道。至少,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对于建立家庭纪律,减少家庭生活冲突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已经非常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