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才能有未来 东芝TransferJet说明会笔记
标签:
it东芝transferjet |
分类: 器材 |
其实翻看资料这个技术早年间确实出现过,约莫是2010年的时候索尼就曾经推出这样的产品。而一些相机厂商也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技术。但不知为何这些尝试若昙花一现般没了下文。知道2014年东芝重新拾起这个技术,东芝Transfer
Jet
USB的小型说明会在东芝位于上海的办公室举行。但其实这已经是第四次见到这款产品了。第一次是在4月的东芝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可以说那个时候对于这项技术已经有了兴趣。虽然早已有蓝牙、wifi以及NFC这样的传输技术存在。不过新的Transfer
Jet传输速度上更具有先天优势,有其当移动设备的应用越发广泛之后。他也会被更加的看重。我将题目写成了坚持才能有未来。除了表达期待之外,自然还有一些纯自我的想法。
一些技术上的优势
对于Transfer
JET来说速度是其最大的卖点。这一点熟悉这项技术的朋友应该不需要过多的赘述,从东芝目前给出的数据来看,其在触碰之后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60mbps而实际传输速率为375mbps。相当于目前wifi的10x、蓝牙的100x、NFC的1000x。而另一个卖点是他的便捷性,勿需像蓝牙那样做一个对码便可以直接通过近场传输。当然这也说明了他的特性近场。所以相对来说他直接威胁的会是索尼NFC。如此看来东芝的Transfer
Jet是有未来的。而且是可以改变我们的传输习惯的。但是这条路并不短暂。
第一步,苹果接口的问世
苹果接口已经在东芝的计划之中。确实目前来看,缺席苹果接口是不完整的。当然还有苹果端的应用。所以这是东芝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多年之前这项技术并没有获得过多关注是因为人们的分享意识没有被激发、移动设备的多种可能性未曾被深挖。而如今这个时机我想应该不错。
第二步,应用的完整化
多年之前还没有那么多应用让我们去选择,而目前可以说今非昔比。东芝现在的安卓的应用以及windows的程序都已经问世。但问世只是实现了第一步显然是APP而第二步则是让应用更为丰富化,尤其当未来数码相机再次进入transfer平台后对于移动界面布局与设置会更为繁细。而目前的操作界面我们只能认为是一个雏形罢了。
第三步,应用范围的多元性
显然东芝也知道自己的不可能只停留于电脑与手机,他需要一个整体性的布局。从前面谈及数码相机(可以是存储卡也可以是内置模块)到打印机、车载以及一些其他的娱乐设施。我想起平井一夫在索尼博览会上说过的”one
sony“的概念。当这种智能的传输方式被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每一个细节那必然是成功的。
最后,无形而有未来
这是颇为困难的一部,索尼有NFC、苹果有AirDrop,各家数码厂商也刚刚推出了wifi,要说服各家必然不容易。但是通过第三方接口必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能够融入到这些产品的设备之中才是迈出未来的关键。通过民用来推动的是具有难度的。只有B2B才能成就一个未来。
番外篇,从单点到多点
目前Transfer
Jet还只是单点传输,当然多数的数据传输都会是一个单点传输。能否实现多点传输其实短期来看不那么重要。
而就我个人的感觉,当东芝将Transfer
技术回归之后首先会影响的应该是低效能的NFC。但蓝牙和wifi并不会有太多的撼动。毕竟近场传输有其市场但不会影响到前两者。而东芝将这款产品的雏形放在我们面前时。
如果这是未来,那么数据线或将有一天被直接淘汰,读卡器也将真的遭受危机。而相机与手机,笔记本与移动终端的传输也变得轻松。而我们或许真的可以看到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无线时代。但关键是要坚持以及共同的努力。
前一篇: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