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2014-08-03 17:16:36)
标签:

适马

dp2q

分类: 器材

很显然如今的DP系列已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焦段来看,等效距离距离为28mm(DP1系列)、45mm(DP2系列)、75mm(DP3系列)的很完整的将风景与人文人像主要的涉猎题材囊括其中。暂且不论机器的操控性能。单从他的产品线构成来看布局上是相当不错的。而另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从2006年的DP1到如今的DP2Q,八年的时间并不算短。有多少或被认为经典的系列告别历史舞台,而曾被戏虐为副厂的适马却将DP和SD系列延续了下来。至少能有这样的坚持着实不易。如果问我对于DP系列的理解,我想正如适马自己所言的是一个能带你回归摄影原点的机器。而新的DP2Q也是隐约能让你看到这个系列新篇章的产品。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8/03/163326vmomdom89hcn6qvx.jpg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如果我的观察没有偏差,久来人们对于DP的感觉是画质优异但是对焦、高感以及续航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如果换个顺耳的话来推荐来说就是个性有些浓烈了。那新一代的DP2Q如何呢?我想说有些脱胎换骨的感受不晓得会不会有些过分。至少从我2009年开始试用不同DP系列到现在是这样一个感觉。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8/03/163329jc94qe0sdcg9dqbx.jpg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突兀的设计?艺术家却觉得觉得很美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DP系列可以定义为便携相机但绝不是口袋相机,主打画质的DP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成为一台口袋相机。如果你考虑将他让入口袋那我想你应该需要宽松的一条滑板裤。DP2Q的设计显然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长条形的DP2Q给人一种跳脱传统的感觉。有别于通常意义上数码相机追求方正的感受,他有点像过去的Xpan。这样的设计开始时让一些用户有些接受障碍。但有趣的事,一些设计师和艺术领域却偏爱这样的设计,甚至记得这款产品曾经还上过香港的潮牌杂志。所以从外形来说会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问题,遥想当年索尼NEX问世之时外观的诟病并不鲜见。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8/03/163332ztgn8h8ztn166xsy.gif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抛开美丑与否,如果后部隆起处可以适当柔和一些更贴合掌部的感受,而前部则适当鼓起一些或许握持会更为舒适。功能键方面,我并没有感觉任何的不习惯,如果你是一个适马DP用户你也不会有意外的感受。


画质、高感以及对焦三要素


个人认为DP的画质可以忽略,当初适马远见性的将Foveon X3揽入怀中,时至今日要超越这款传感器对于色彩的控制以及厚度还是比较困难,多数人购买DP系列的原因也是出于这一点。全新开发的Foveon X3 Quattro等同于3900万的像素提高了相当于原来30%的解析度,如果你是前代DP2m的用户我想说实在没有不更新的理由,毕竟一开始就是冲着有些变态的高画质去的。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8/03/163335j7kphm5mhmmg77gg.gif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还记得我谈起脱胎换骨的感觉,我指的是第一个是高感。这一直是DP系列的短板,但是日光机的名号在这一代应该可以获得一些改变。ISO1600以下噪点控制的非常不凑,这和之前的产品有着天壤之别,我想冲着这一点应该会有很多用户会考虑这台机器。尽管ISO1600的噪点控制就目前来看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对于适马而言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飞跃。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7/15/124655u9pukjakrmrm99y5.jpg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脱胎换骨的感觉之二,是对焦。DP2Q在对焦上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弱光下的对焦能力还是一般,有点类似于GRD。光线条件好的情况下则可以看齐目前的主流产品,这和之前的DP2m差别是非常大的。作为一款以45mm焦段行走的相机来说终于可以完成基本的街拍的任务了。

 



期待的一些改进


画质进一步提高可能会是很多人期待,但我想那是适马会专注的要点,即使不去过多体积下一代也一定注定会有变化。我记得曾听一个适马的朋友谈及适马在镜头领域的目标是蔡司。或许多年之前人们会觉得那是一句玩笑,但是随着新一代的三个镜头系列问世之后,人们相信这显然是有可能的。那么代表高水准的数码相机适马自然也是不会妥协的,何况Feveon底子是被公认的好。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7/15/124321my44yp4wny1dnd99.jpg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我个人关注点可能不太相同,其一是机身存储速度。这点上DP系列一直没有很好的改观,尽管如今已经基本不影响下一张拍摄,但和同类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风光拍摄的感受或许不会那么明显,但是如果成为一台街拍机我们会考虑的更多一些。


其二,发热。我们暂且不谈发热会影响相机的画质,DP系列的发热久来一直比较厉害,这也是和图像处理器以及传感器不无关系,高画质需要的耗费势必会更大一些,我并不期待他会有一个质的变化,我所期待的是在机身设计时多关注一下散热问题可以通过产品外形设计来做一些改变。


其三,续航能力,DP2Q的续航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以前拍摄一天3至4块电池是必备。但是现如今一个白天两块就完全够用了,耗电的原因又要归结于高画质的高“消费”。但是考虑到DP系列的综合能力在逐代提升未来会涉猎的领域也会更为广泛,所以在这里只是吹毛求疵一下而已。


写在最后的关于未来


纯粹从个人喜好出发,发展到Q这一代DP系列应该已经步入了真正的成熟阶段。这未尝不是DP系列慢慢走出“小小众”的契机,尤其是在APS-C画幅定焦产品愈来愈多年代里,。记得之前在写富士X系列产品的镜头发展时,有一个朋友认为微单的寿命不会很长,DP系列才是未来。这种论点我个人觉得太过偏激,但也未必没有可能,但以现在三个系列三款相机的形式应该是不可行的。个人建议是可以借鉴一下过去的理光GXR的方式,也许会是一条有趣的出路。


 

http://www.fansimg.com/portal/201408/03/163334iehzfn7mnn6hr8nh.jpg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TITLE="进化论 适马DP2Q的纯粹感受" />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使用过DP2Q以后你应该会期待他的未来产品。当然不惯于使用45mm的用户,或将问世的DP1Q、DP3Q应该会给你一个值得升级的理由。由于只是一篇观点性本篇文章所以没有放置样张,如有兴趣还请关注未来的一些DP2Q体验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