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后,主班老师轻轻说了句:“当幼儿园老师,就是种下一棵棵不知名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
入行这些年,常被家长问:“今天学了什么?”“会说
几个单词?”“能数到几了?”这些问题背后,是天下父母心,却也让我思考——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真正在乎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乎孩子是否感到安全
还记得新到小班时,有的小朋友会发小脾气。我不急着教他认字,而是在他进门时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Hi,I am here.”直到第三周,他终于主动牵起我的手。
安全感,是学习的基石。当一个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老师是可信任的,他才会有勇气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我们精心布置教室的每个角落,制定有规律的作息,用稳定的情绪回应每个孩子的需求——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构建那份“我在这里很安全”的确定感。
我们在乎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
班里十二个孩子,有的像小鸟一样爱唱歌,有的能安静拼图半小时,有的跑起来像风,有的则细腻地观察到树叶上最细微的脉络。
我们不在乎所有孩子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标准。我们在乎的是,那个爱画画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彩笔,那个害羞的小姑娘是否敢在集体面前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个好动的小男孩是否有足够的空间释放他的能量。
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而是帮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在乎品格的种子如何萌芽
比起认识多少字,我们更在乎孩子双手接过玩具时说“谢谢”;比起能数到一百,我们更在乎他们愿意把最后一块饼干分给同伴;比起唱儿歌,我们更在乎他们扶起不小心摔倒的朋友。
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却是品格教育的全部。当孩子们学会等待、分享、尊重与担当,这些品质会融入血脉,成为他们未来行走世间的底色。
我们在乎好奇心是否被小心呵护
“老师,为什么蜗牛要背着自己的房子?”
“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
“蚂蚁怎么找到回家的路?”
每个问题都值得认真对待。我们不在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乎如何保护这份对世界最初的好奇。有时候,我会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呢?”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月亮变弯是因为她减肥了,蚂蚁闻着味道回家——比任何标准答案都珍贵。
我们在乎“我试试”的勇气
“老师,我不会。”这是教室里最让人心疼的话。
我们更爱听的是:“我试试看!”“我自己来!”
当孩子自己费力地扣上歪歪扭扭的扣子,当他把打翻的水杯小心翼翼地扶起,当他尝试了五次终于把鞋子穿对——那些因努力而发亮的小脸,比任何完美的作品都更让我们感动。我们在乎的,是那份“我能行”的自信在心中扎根。
有天下午,孩子们在操场玩,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有个小朋友突然跑过来抱住我的腿:“老师,你好像妈妈。”那一刻,我明白这份职业的分量。
我们在乎的,从来不是那些可以量化的知识技能,而是每个孩子眼中是否有光,心中是否有爱;是否对世界保持好奇,对生命充满敬畏;是否在漫长的成长路上,始终保有那份最初的善良与勇气。
也许多年后,他们不会记得今天学了什么单词或汉字,但希望他们记得——在这个叫做幼儿园的地方,他们被深深地爱过、尊重过、理解过。而这份记忆,会成为他们内心永远的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