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遇见“正面管教”
 (2020-10-26 10:01:57)
	
			
					(2020-10-26 10:01:57)		| 分类: 天伦庄园校区 | 
在成为妈妈之前,我对育儿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喂养知识也没有了解过,于是在老大出生以后我经历了乳腺炎,痛苦的产后抑郁,孩子经历了严重的黄疸,脐疝等病症。在老大八个月的时候,我进入了早教行业,正是因为这个工作经历,让我开始不断的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对这个新生的小人一无所知,如何搞定他?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各种育儿书籍。市面上太多的育儿派别,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各种育儿大咖的言论充斥着主流平台。一直到现在,老二已经快四岁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正面管教”的理论以及“爱与自由”。
从字面看这两种理念仿佛是互相矛盾的,既然是管教,又何来自由?回想妹妹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一边对付着两岁小恶魔的哥哥,一边照顾着嗷嗷待哺的婴儿,还要与自己的不良情绪作斗争,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那个时候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出现了问题,对于孩子还能尽量控制,但是对于家人和老公是完全不能正常交流,只想发火,半夜里也总是熬夜,意志消沉。对于孩子的管教也是找不到标准,有的时候过于骄纵,有的时候又莫名的严格。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我的应对方式是简单粗暴,直接制止,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孩子相对温和的性格来压制这些行为。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其实第一个冲击到我的概念是“情绪”。回想我们成长的过程,从来没有父母或者老师重视过我们的情绪,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人是有情绪的,情绪是正常的,情绪是需要被接纳被理解的。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他们需要去认识情绪,知道喜怒哀乐,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不同的情绪对应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孩子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会正确表达了,才不会或者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于是我试着开始去察觉孩子的情绪,记得有一次琦琦因为哥哥拿走了她的玩具,她就是大哭着躺在地上。满脸通红,来回打滚。要是按照以前,我会很生气她的这个行为,但是我走过去,对她说:我知道现在你很生气,因为哥哥拿走了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气的不得了,对么?”说完这句话,她不再打滚了,看着我继续哭。我接着说“妈妈都知道,来妈妈抱抱你,抱抱”说完她直接爬起来扑到了我的怀里,由大哭变成了小声的抽泣。我继续对她说:妈妈抱抱你,你是不是感觉好多了。”孩子看着我点点头,不再哭泣。等待她冷静下来以后,我告诉她:“刚才你心理的那种感觉就是生气,你生气的时候有很多表达的方式。你可以跺脚,可以大叫,可以说出来,但是躺着打滚是不对的。”曲琦看着我的眼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日后的相处中,我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同时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的接纳自己的情绪。
 
正面管教里还有一个概念是“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旦孩子的不良行为出现,我们应该去找到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对应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制止或者责备。有一次,在晚上入睡之前,我按惯例跟孩子们说晚安就出了卧室门,在关灯的那一瞬间,我听见了妹妹的一声哭声,然后就没有声音了,大概过了二十秒,哥哥大叫着妈妈快来,等我跑进去一看,妹妹已经面色发白倒在床上,原来是因为我没有让妹妹自己关灯,她生气了,太生气了导致大哭的时候第二口气没接上,缺氧了。当时的我又气又急,给她又是拍背又是按压,才上来气,面色已经发紫了。后怕之后,我想了想原因,原来这段时间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什么事情都是要自己做,要有自己的节奏。然而我关灯的这个行为打破了她自己的节奏,导致孩子的秩序被破坏,才会出现情绪的崩溃。了解到这个原因,接下来的日子我都会比较注意,她的事情都让她认真的做好,商量着做,帮助她度过这个时期。
从简尼尔森那里我获得了很多的灵感,比如“平和而坚定”“召开家庭会议”“建立日常”等很多有用的育儿办法,帮助我在育儿之路上走的更从容。
 
 
读后感是我们第一次家长会后布置给未到场的家长的一个小小的家庭作业,尽管没有办法每组家庭都能爸爸妈妈同时出席,但是还是想在育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都能有参与感。
很感谢KIKI妈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下这篇画面感极强的读后感。在我们眼中KIKI妈妈是一位很懂孩子、特别优秀的妈妈,看到KIKI妈妈分享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每一位爸爸或妈妈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位什么都会的爸爸或妈妈,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爸爸或妈妈。我们看到的优秀,是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的结果。也很感谢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们成为更好自己更好的爸爸和妈妈。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