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一个不用治愈的童年!

标签:
教育育儿情感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件事:爸爸在吸烟的过程中,中途离开,未带走剩下的半根烟。被4岁半的儿子发现,如获至宝地放进嘴里也吸起来。爸爸回来后发现儿子抽烟的这一幕,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于是把儿子带进卧室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教育”。具体细节内容大家可以凭自己丰富的想象脑补一下。
听完之后,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委屈、鸣不平。四岁半的孩子,因为学着大人抽烟,来不及为自己辩解,语言表达能力也达不到为自己辩解的程度, 就遭受了本应是自己最亲近的爸爸一顿暴打。
听到这里,爸爸可能会为自己伸冤:我这是教育孩子,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让他以后别再抽烟了。真的是这样吗?!有多少家长,打着“为孩子好,教育孩子”的旗号,正大光明地将你的拳头一次又一次地落在孩子的身上,将你的腿脚一次又一次地踢向孩子那弱小的身体。你扪心自问:这样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孩子从你狰狞的面目中,从你恶狠狠的眼神中,从你霹雳啪啦的拳打脚踢中,他学到了什么,吸收到了什么?面对比他强大许多的,又是他最亲近的爸爸,他除了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外,什么都做不了。他会感觉:自己是那么地渺小,无法辩解,也不能反抗,一切都是无能为力。同时,他也习得了:在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不会讲道理,而是简单粗暴地用拳头、用武力来解决。
同时,作为爸爸的你,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会吸烟?言传身教这个词,你应该听过吧?而且,4岁半的孩子已经确认并理解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为自己找一个成长的榜样。自然而然地,男孩会找自己的爸爸,女孩会找自己的妈妈来作为榜样。这个男孩,会把爸爸的所作所为作为自己的行为导向。他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爸爸的行为,从而加强自己的性别认同感。知道了这一切的你,还会为孩子的行为而大发雷霆吗?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吸烟,自己就首先做到不吸烟。实在实在做不到的话,那至少请你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
打完孩子之后,你的愤怒得到了发泄。可是带给孩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又该如何去弥补?打孩子,有时仅仅能带来肉眼可见的顺从,看不见的是产生裂痕的亲子关系,还有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滋养,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让我感到庆幸和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体罚对孩子的危害,1998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了“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的4月30日)。这一天,会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而且,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参与进来。开始,让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体罚带给孩子的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害。我国权威的《人民日报》通过强有力的调查数据显示,也发表了相关评论观点:
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体罚对孩子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1.
2.
3.
4.
最后,我真诚地呼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点宽容和耐心,多些启发与引导,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选项!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了解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在更好的原生家庭中成长,人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让我们一起携手:践行给孩子一个不用治愈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