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着急,慢慢来!

标签:
教育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每年春节后,开学来,老师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仅仅是过了个年,孩子们真的像长大了一岁,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些天晨会上,我听到很多老师都在说自己班级的孩子的变化,大都有这样的发现和感受!
其实,我就倒觉得原因并仅仅是孩子们年龄又大了一岁,确实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够及时表现在行为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的心态。还记得那篇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么,仔细想一下其中的道理如同真理一般。
我们班里的几个孩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有个小姑娘,新学期一下子长大了。不仅开始在幼儿园早餐,还很喜欢,几乎每天如此;不仅参加各项活动,还很投入,主动申请更多活动;不仅尝试走出自己的世界,还跟小朋友玩得很嗨,聊得火热;甚至,在班级里开始挑战规则,和老师开玩笑地嘻嘻哈哈……
要知道上述活动,在之前三个学期里都是没有明显的表现的,孩子好似一直处于分离焦虑的适应期里, 悄悄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在幼儿园积累的紧张情绪,回家后则全部发泄出来,会大哭大闹,对妈妈各种要求。

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变化呢?我也一直思索其中的道理。我想,孩子如此这般变化,是质的飞跃,是之前一年半时间里量的积累。这与家人的理解,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家里,妈妈会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着孩子哭闹,耐心地一遍一遍地保证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在幼儿园里,老师也尊重妈妈对孩子的安排,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求,不劝导孩子接受自己不想做,或者暂时做不到的事情。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看到这段文字,我脑里浮现出班里一个男孩的面孔,正是诗中蜗牛的抱歉的眼光,外加无奈的语气“又湿了”,然后单手捂脸,懊悔的坐在床上。此情此景,老师真的不必再有任何责备的语言,反而得劝慰他“没关系,换换衣服就可以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孩子还是会在午睡前自然地从暖气片上取回自己的孺子,铺到床上,脸上还带着开心地笑,边走边和小朋友们玩闹。
如同那只蜗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都会按照自子的步伐来发展,而外界的各种催促、着急、责备并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所以,孩子,不着急,你慢慢来;家长、老师,不着急,我们等一等。
积极的等待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景园中二班C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