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它,用心而已
(2018-09-26 10:24:26)
标签:
教育小一班杂谈 |
分类: 睿智禧园校区 |
瑞吉欧式的表现元素是:一种原生态的礼貌待遇,一种相互尊重的珍贵模式。强调应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环境。美国著名语言学习专家(脑外科医生)霍华德·加德那提出了八项多元智能(语文、内醒、空间、肢体动作……)每个人八大智能优先排序不同,即每个人的优劣势不一样。童年时期的经验具有个体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成熟与发展固有的时间表,尊重他们思考和实践的那些心智工具出现的时间差异,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各种能力全面的,缓慢的过渡和不断变化的呈现。让我们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有输入才有输出。如果老师不具备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便不可能将学科知识转换成一百种语言,以及与幼儿进行一百种对话。这就需要私下用功学习,因为学习可以为儿童补充认识资源,提供多种选择,指导性想法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支持。只有通过主动、积极、互惠的相互沟通,“教”才能使得学习者更会“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多读书,积极和同事沟通工作上的点点滴滴……
书里还讲到:教师必须对现有的状态保持质疑,提高对家长需求的敏感性,掌握研究的过程,不断更新关于幼儿的知识,对父母进行全面的评估,学会与家长进行谈话,倾听家长并向他们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出疑问,摒弃那种隔离和沉默的工作模式,找出一些方法来记录幼儿在学校的成长历程,同时,老师需要与家长提供高品质的幼儿表现信息。因为这些持续的信息可以帮助家长们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重新审视自己关于养育孩子的一些看法,以及对孩子生活经验的观点,并以一个全新的、更为好奇的方式来看待整个学校,这对学校和家长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教师是倾听者。接下来的时间,像瑞吉欧的老师们一样,认真做好档案记录,及时反馈幼儿信息给家长,加强同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也是研究者,教育即生活,学校并非是为生活做准备,学校本身就是生活。多么精辟的一句话,这就需要我们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学校: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教育;正视教师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幼儿看到的世界的画面是,人们真诚的互相帮助!
在瑞吉欧,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和发展。而在幼儿园的一天中,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当然是老师了,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我们更重视后者,但这并不是表示我们排斥“教”。“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给孩子留出学习的空间,你的教法也许与以前大不相同”。这就启示我们: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行为、重视幼儿的感觉及情绪的变化。温柔爱孩子心,放手练孩子的身!
重视家庭(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参与性。儿童教育工作不能缺失父母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必须维护并不断创造新的交流网络,如“与家长开会,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并要求家长与我们一起组织活动,布置场景,开展迎新活动……”都是很好的方法。家长不参与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所以学校组织的活动必须能够吸引到家长,让家长有很好的体验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每一次的活动,用心做好准备。就像书中提到的,在幼儿入学之前,就要为家长、儿童和老师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儿童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幼儿园环境。
这样,可以使得家庭、儿童和学校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爱孩子、尊重孩子,可以强化孩子的集体认同感,而集体认同感可以是幼儿在学校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当然,这种团体关系的建立主要还要看学校,一个学校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去符合幼儿的需求,这样才不会原地打转,停止不前。
学校的重要职责即是创建一种综合的教育环境。书中提到的“协商性学习”,从“交谈”,交流彼此的想法,思想的碰撞,产生好的ideas, “设计”根据前面交流的思想,设计活动方案,当然设计的活动,制作的道具也要符合“整体的柔软”。颜色的设计,光线的控制,材料的选购和布置都要符合孩子年龄段的发展需要,要具有灵活性。
瑞吉欧·艾米莉亚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日后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 “每一种教育环境必须用自己的方式、经历挣扎的过程,以期在个人愿望与团体需求、技巧的训练与创造性的培养,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社区大范围的参与、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和关注个性情感及精神等相互之间,找到适度的平衡点” 。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去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即如何做到:教育模式保持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