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她的书,稀释这苦楚
(2015-12-30 18:40:08)
标签:
sk2 |
“妈妈,再抱抱,再亲一下。我不想去幼儿园,我要回家。”伴随着撕心裂肺地痛哭,三岁的Eric死死地拽住妈妈的衣服。初入小班的Eric在前两个月的每个清晨都要和妈妈进行一场刻骨铭心的告别和分离。他在门内哭,妈妈在门外哭;他不愿进去,妈妈不舍得离开。
“妈妈,抱抱,亲一口。”晨检后的Eric一如往常撒娇地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却总是尴尬地一笑:“虎仔你都这么大了,还亲什么呀!”说完后总是快速地亲一下儿子,转身离开。Eric看着妈妈离开的背影也不再逗留,径直跟着老师到操场上做运动。此时,妈妈放心,虎仔开心。
“妈妈,拜拜!”晨检完的Eric目光直视操场,甚至连妈妈都来不及看一眼便一溜烟地跑到了操场。第二天,似乎早有预备,在Eric正准备跑走时,妈妈拉住Eric问:“虎仔,不亲一下吗?”虎仔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两声,快速亲了妈妈一下后飞奔离去。而妈妈却并没有立刻离开,她的目光依然捕捉着虎仔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时才不舍地准备离开。看到周围老师关切的眼神,妈妈感叹道:“儿子长大了哟!”落寞,心酸,显而易见。
龙应台曾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龙应台也曾面对孩子的背影落寞目送,但倡导民主自由的她也清醒和理智地告诉自己和其他为人父母者不用追,因为即使追上了人也追不上心。慢慢长大的孩子是一只风筝,你拉得越紧,它便飞得越高。所以,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她果然足智多谋地想到了一个既能倾诉衷肠又不被孩子排斥嫌弃的旧方法----写家书。三年时间,龙应台用36封电子家书表达了对儿子坦诚又痛楚的爱。这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尽管龙应台带着八分认真来写信,儿子只带着五分认真来回应,但这种方式却让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母子二人的两种价值观碰撞、磨合,从而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在代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是的,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感觉到,我铺垫了这么久其实就是想打个广告,去看看龙应台的书吧!她不是一位专业的幼儿教育专家,她是和大多数普通父母一样爱孩子,关注孩子成长与发展并希望与之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普通母亲。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她的身份与境遇和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更相似。在没有专业育儿知识的指导下她也曾因孩子的叛逆而恐慌,因孩子的疏远而落寞,因孩子的发展与自己的期待不符而失落。如果您是一位母亲,相信她的思想、理念以及沟通方式会给您启发;如果您还不是一位母亲,那么身为儿女的你在理解父母苦心的同时或许可以找到与父母更亲近的方法。
最难过的不是知道孩子会与自己渐行渐远,而是目送着他的远离却无计可施、苍白无力地感叹一句“孩子长大了”!
读读龙应台的书吧,帮你稀释这为人父母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