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蜕变——五月的蚕

标签:
育儿健康教育 |
我国是世界上载蚕、养蚕。丝织最早的国家。我国古代的人民发明了栽桑养蚕的技术,并且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国。养蚕取丝是中国古代人民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取得伟大成就的最显著例子之一,蚕丝做成的丝绸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最具特色的标志。
五月份,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些新朋友——蚕宝宝。
“啊!好多小虫子呀!”,
“为什么要养这么多的小虫子?”
“这些虫子会不会咬人啊?”
……
孩子们看到这些新到来的客人,表现出了好奇,紧张,激动,兴奋!
我们告诉孩子它的名字叫做“蚕”。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帮助。蚕不仅可以吐丝让我们制作出舒适的衣服和被子,蚕蛹可以榨油,蚕的粪便可以做鱼食也可以加工制作成药材。小朋友们听了也跟着感叹道:“哇,这么小的蚕就可以这么厉害!”
过了个周末过来,孩子们兴奋的叫着:“快来看呀,蚕宝宝长长了,还变白了。”一会儿围观了很多的小朋友。这时候一个小朋友大叫道:“不好了,这些蚕怎么不吃桑叶了呢?会不会快要死了?”“是不是这些桑叶有农药啊?”“她们是不是困了需要休息呀?”孩子们各种猜测。
(对于第一次养蚕的我们,也被这突来的状况吓到了,果断进行百度)原来是蚕是分年龄段的,到了二龄蚕的时候它们就会休息一天,开始脱皮。的确是这样,第二天的时候蚕宝宝们全都脱下了黄黄的旧衣服,穿上了崭新的衣服而自己毫无伤害!继续开始大口大口的吃桑叶。
就这样我们的蚕宝宝每天不停的吃,孩子们不耐其烦的给它们更换桑叶,在孩子们的照顾下这些蚕健康茁壮成长着。
过了几天又有新发现了,原本喜欢躲在桑叶下面的蚕。今天总是莫名其妙的往高处爬。好心的孩子们以为蚕宝宝们是因为太饿了,去上面寻找桑叶吃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蚕开始吐丝给自己盖新房子了,它们不断的往高处爬是在给自己寻找适合自己搭建房子的地方。
孩子们说:“这些蚕宝宝,好辛苦啊!它们需要用自己的嘴巴一根一根的吐丝来搭建房子。”是的!这些蚕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它们一点也不偷懒,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我说:“看着这些蚕一个一个的结茧,心里会有一些难过和不舍。”
“danny,为什么看着蚕结茧了你会难过呢?”Sophie小朋友问我。
“因为当等到它们开始结茧的时候,它们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我回答道。
“生命结束,是不是就要死掉啊!”孩子们继续追问。我点了点头。
孩子们失落的说:“啊!蚕的生命这么短!”
看着孩子们失落的小脸我赶忙补充:“虽然蚕的生命很短暂,但是蚕结茧后会变成蚕蛾,蚕蛾会继续产卵,就会有许多新的蚕宝宝出生!”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思索着。
从蚕卵——蚕——蚕蛹——蚕蛾 。属于它们的一生就这样自然的结束了。关于生命的思考算是人类共同的哲学问题。有的人觉得人活着几十年应该多创作有意义的事情,也有人觉得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而孩子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生命。那么养蚕应该是让孩子理解生命最好的经历。蚕宝宝创造了生命又给我们送来了珍贵的蚕丝,多么伟大……我想用自然的事物来探讨生命,孩子们似乎更能接受,也许因为我们本就是自然的一份子,那就让我们与孩子的探讨继续自然的进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