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主题班会——《正面管教》学习感想及实践操作
(2013-12-13 19:06:59)
标签:
景园双语大班教学实践正面管教主题班会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我们班的主题班会
——《正面管教》学习感想及实践操作
10月11日午睡时间,孩子们做好准备进入卧室,Eileen发现睡衣找不到了。她到处都找不到,告诉我。
我请进入卧室的小朋友一起帮Eileen寻找并询问生活老师Helen。Helen说,上午她打扫卧室时还看到Eileen的睡衣在自己床上呢。于是,孩子们开始在卧室寻找,最终在一张小床下面发现了她的睡衣。
很显然,衣服是某个孩子故意给丢到床下面的。于是,我问“谁把Eileen的衣服放到床底下了?”结果不出所料,所有人都说“不是我”。因为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
换换语气,我直接问:“有谁看到,哪个小朋友把衣服扔床底下了?”
这次,有人说是Tim。但是,马上就有别的孩子提醒他:“你确定看到是Tim了吗,如果没看到,不要随便说哦。”
这下,说是Tim的那个孩子又否认了,自己没看到。
这时我知道肯定问不出结果了。我提醒自己需要冷静思考一下,换个思路,于是我不再追问孩子们,而是看着他们做睡前准备,自己在卧室里来回走动,我看到小书桌上放着这学期一直在阅读学习的《正面管教》。
心想我已经很熟悉正面管教理论,何不就此事件实验一下。毕竟我们的重点是要解决问题,改变现状,阻止做这件事小朋友的不良行为,让孩子自己从中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方式。至于是哪个小朋友做的,并不重要。我想一旦通过刚才询问的方式找到当事人,也只能让他感觉到愤怒或者被发现的挫败感,还不能保证不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
于是,我决定采用书中讲的正面管教工具——班会,通过大家头脑风暴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了这些思考和想法,我开始引导孩子们进行下面的讨论。
Cathy:现在我们换个模式,不追究谁干的这件事了。我们一起想一想如何杜绝这类事情,也就是如何不再出现衣服在床底下的事情。
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明显表现得比较吃惊,看我确实是认真的样子。他们开始相信了,同时感觉很新奇,开始纷纷发言。
Wilson:谁再扔衣服,就取消自由游戏时间。Michael,
Cathy:
这次,孩子们终于明白了。
Wilson:我们可以设个陷阱。小偷一进来就会掉陷阱里。
孩子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责任推到小偷身上了。虽然搞错了对象,但是方法是可参考的。这个时候我不做任何评论,让孩子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此时,我的任务是讲孩子的话记录到卧室的白板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种班会,孩子们并不了解开班会的规则,听到Wilson说的办法,他们立即就开始讨论可行性了。
Victor:那不行,那要是他不掉陷阱里呢。
Cathy:我们先不讨论方法是否有效,先想方法。
Michael:在床底下安装摄像头。
Robin:在卧室门口挂个牌子,写上“禁止小偷进入”。
Sarah:把衣服叠好,放到枕头上。如果挂在床栏上容易掉。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由于夏天孩子们睡觉容易出汗,所以生活老师请小朋友起床后将睡衣展开挂在床栏上,方便晾晒。
Edward:晚上我们在卧室睡觉,看看到底是谁乱扔衣服。
Orange:把门锁好,贴上标牌,写上“禁止进入”。
Chris:把衣服放到枕头下面。
Victor:用砖块把床底堵住。
Edward:
Orange:
Cathy: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们讨论一些这些是否有效。
看孩子们想不出其他办法了,那么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讨论了,即方法的可行性。于是,我们针对孩子们提到的方法开始逐个讨论。
以下是孩子们的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设陷阱。不好操作,怎样设陷阱,需要大家再讨论设计。第二种方法,床下安装摄像头,不可行,成本太高,需要向学校申请费用,好像没有必要。第三种方法,卧室门口挂牌子“小偷禁止入内”,大家认为扔衣服的不是小偷,而是班级的某一位小朋友,他是可以自由进出卧室的,所以挂牌子不起作用。第四种方法,把衣服叠好放在枕头上,可行。第五种方法,在卧室睡觉,方法可行,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晚上睡在这个卧室。第六种方法,把衣服放在枕头下面,可行。第七种方法,用砖头堵住床底,不可行。第八种方法,藏在床下,可行,但是没人乐意做。第九种方法,给卧室加门及门锁,可行,但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最好大家认为只有Sarah和Chris的方法可行,即把衣服叠好,放到枕头上面或下面。大家决定都这么做,看效果如何。讨论到此结束,大家躺下睡觉。
第二天中午进卧室睡觉,Robin突然想起来昨天的讨论,在卧室转了一圈,说“今天床底下没有衣服了”。
我也观察了每一张床,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在床上,有的在枕头上,有的在枕头下。有可能部分衣服是生活老师Helen叠好放到枕头上的,但是我确定放到枕头下面的衣服是孩子自己放的,因为Helen并不知道昨天的讨论。
从此之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出现过衣服被故意丢到床下的现象。
事实证明,通过头脑风暴,让孩子们针对问题想办法,改变不良行为,确实起到了效果。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只要给孩子们机会,他们能够想出很多方法,也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值得感叹的是,有些方法连我们成人也不得不佩服。
因此,我再次认真学习正面管教理论,同时也跟班主任Angela老师讨论理论在我们班级的可行程度。我们认为,这种理论是非常好的,对于老师和孩子都是有利的,因为各种正面管教方法都是以尊重孩子和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实行的。比如,正面管教方法——班会,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来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消除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促进学业知识的学习。
虽然在“扔衣服”这件事上,那次班会解决了问题,但不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现象。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百分百一次解决问题的。后来,我也利用开班会的方法试图解决其他问题,效果并不理想。
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大人在对待孩子时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的关心。我确信正面管教理论是好的,也是可行的,只是需要我们坚持学习和讨论,不断实践各种方法。《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也介绍了这一理论的系列书籍,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帮助。
附: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
1.
2.
3.
4.
5.
6.
7.
8.
班会的目的:
1.
2.
3.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