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怎样认识恐龙?

标签:
景园双语中班英语课堂教育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孩子们怎样认识恐龙?
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图,猜猜是什么?
“看起来像是一种动物,长颈鹿?”
“是skeleton?”
“不会是恐龙吧?”
“用的是什么材料啊,哦,原来是通心粉。谁想出来的,真有创意。”
这是家长和老师们到双语中班看到这些图画后的一些猜想。因为五月份中班的孩子们开始了“龙与恐龙”这一主题内容的学习,这些就是双语中班的孩子们在Naomie老师的带领下做的恐龙化石fossil。孩子们需要在黑色卡纸上用通心粉排列出恐龙骨骼造型,并用白乳胶粘上,周围也涂上胶,然后撒上沙土。整个恐龙骨架看起来像是刚刚出土一样。
孩子们做的恐龙形态都不同,完全是按照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恐龙制作的,因为制作恐龙骨架之前他们并没有在图纸上描出线条。当然,孩子们的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是看了上课时Naomie展示的图片才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
图示课堂主题墙
“龙与恐龙”这一主题课程的第一节课,Naomie给孩子展示了3张图片,上面照片中显示的那只飞龙和主题标签“Dragons
在听Naomie的讲解之后,孩子们了解了龙与恐龙的区别,龙是虚幻的,根本不存在,而恐龙是存在的,只是在很久以前已经灭绝了;认识了很多种恐龙以及名称,比如pterosaurus,
为加深印象,巩固对每一种恐龙的特点的认识,Naomie还教给孩子一首歌:
“Dinosaurs
由于这首歌比较长,歌词也比较复杂,所以孩子们也是一段段地学,每认识一种恐龙,就学唱对应的段落。这样随着课程的进度,孩子们也逐步学会并熟悉了这首歌,配上相应的动作,这首歌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律动。每次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律动,他们都很兴奋,教室里也就到处都是走动的恐龙了。
正是得益于这些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手工,有趣的律动,孩子们对恐龙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乐于讨论恐龙,热衷于玩恐龙游戏。这样,孩子们在玩乐中,自然就了解了很多自然知识,同步学习了很多词汇。
如今孩子们跟老师讨论时,对于听到的新词汇,会问是什么意思。比如,”What
地质博物馆中的英文课堂
这节课,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室上课的方式,将固定的课堂变成了流动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对此印象深刻,回家后都很兴奋地跟家长讲述在博物馆的见闻。有的孩子再三请求老师再带他们去一次,不要爸爸妈妈带着去。有很多家长反馈说,他们也曾带孩子去过这个博物馆,但是孩子这次去最兴奋,兴趣也更浓,了解的信息更多更丰富。
恐龙时代的大蜻蜓
恐龙生存的时代,物种非常丰富,而且与现在的物种也有很大区别。为了让孩子们对此也有所了解,Naomie设置了一项手工内容——大蜻蜓。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些超大号的蜻蜓,足有一尺长。这项手工比较复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算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制作蜻蜓身体,绘画,还要描出翅膀并剪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用胶带粘翅膀和触角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协助。但是孩子们做得非常认真,画、剪、粘,忙得不亦乐乎。最好,拿到做成功的蜻蜓,高兴地在教室里与之共舞。
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制作过程中的思考能力,还在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恐龙,以及恐龙时代的认识。这也是加方课程的一个特点,内容虽然是主题式的,但是会有所拓宽。
让我们一起再思考一下文章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怎样认识恐龙?
我想,现在我们应该有答案了。通过图片、歌曲、律动、手工、参观多种途径,运用听、说、唱、跳、看、做各种感官,在校内、校外多种课堂环境中学习,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在游戏中体会意义,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课堂内容。
这就是枫叶小熊主题式课程内容的展现方式。
那么效果如何呢?我们一起听听家长的反馈。
有一天,一位家长问我:“Cathy,
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还给了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惊喜。班上有一个孩子跟父母外出一周,回来后第一次上课就说出来她之前学到的几个恐龙名称,让在场的所有孩子和老师都很惊奇,孩子们不禁对她竖起来了大拇指,一声声”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