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2021-11-04 23:22:10)
标签:

巴塞罗那市中心

加泰罗尼亚广场

米拉之家

流浪者大街

巴特罗之家

分类: 旅游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15时,离开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大巴载着我们前往巴塞罗那市中心去游览。
仅30分钟的行驶,大巴就停了下来。在车上,导游做了简短的讲解,并指点我们去看街上的哪几幢建筑。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兰布拉大街
兰布拉大街(La Rambla street),是巴塞罗那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可以说,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前往市中心旅游而没去兰布拉大街,那将是不完整的。这条宽敞的大街从港口一直延伸到加泰罗尼亚广场(Plaça de Catalunya),而正好穿过巴塞罗那市中心。
兰布拉大街,或叫拉布朗大街,这大街非常优雅恬静。听介绍,罗马人早年来到这里时,兰布拉大街还是一条淤泥充塞、流动迟缓的河流,Rambla在阿拉伯语中就是“沙子”(raml)的意思。如今,这条大街林立着一排排用来遮荫的悬铃树,它已经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之一,长长的“缎带”,共有1800多米长,主要分成5段,尤以花卉街和乌市所在的街段最为闻名遐迩。
在兰布拉大街的两旁鳞次节比的大楼,无不极具西班牙建筑风格和特质;有星罗棋布的休闲餐厅,酒吧和咖啡馆,无不透出西班牙人所特有的浪漫而热烈的风情;树荫下游客或嬉戏打闹,或诺诺细语,当我身历此情此景时,恍惚宛如回到了异常钟情的我们上海淮海路,但又不完全是,凸显了优雅中的高贵,喧嚣中难得的宁静。在我看来,它完全可以与我们去过的法国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相媲美,凡是来西班牙旅游的人大都会去那里逛逛,也正像外国游客来我们上海逛逛南京东路一样,算是开开眼界。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米拉之家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儿有一栋建筑非常特别、醒目,它就是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à),也称米拉公寓,1906-1910年建成。坐落在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当年,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很欣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特请高迪设计的。它是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一个豪宅,它作为西班牙现代主义的代表。
外观
我们瞧着这栋建筑,感觉是特别。波浪形的外观,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让人去发挥无尽的想象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的类似洞穴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
特点
整栋建筑,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极富动感。屋顶高低错落,是奇形怪状物体做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如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该建筑无一处是直角,这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因为高迪坚持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构造
米拉之家,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面,两个正门入口。拱顶,呈现抛物线或悬链线的形状。外立面,共有9层,由石灰石制成,上部除外,上面铺有白色瓷砖。
柱子
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却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公寓的采光。当时,米拉夫妇出钱建这房子,一楼是出租的店铺,二楼叫“主楼”(Piso Principal),是米拉夫妇住的,三、四、五、六楼是出租的住宅,因为高迪设计的力学结构很特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所以,出租的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都不一样,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每户住家占地是不一样的,最大的600平方米,最小290平方米。顶楼是用来调节温度,晒衣服用的。屋顶阳台则类似高迪的另一个作品奎尔公园(PARC GüELL)中似蛇般的长椅,有30个奇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6个楼梯口,塔状的楼梯口形状最大,螺旋梯里面暗藏水塔。大多数参观过这栋建筑的人,可能会认为米拉之家是壮丽且气势凌人的,也有人对波浪状的外墙觉得太古怪,但无论如何,米拉之家是巴塞罗那市的地标之一。 
遗产
1984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安东尼奥•高迪的建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该遗产进行了增扩。而米拉之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的一个例子,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观
据说,自1986年以后,米拉之家被 Caixa de Catalunya银行买下来了,并耗巨资整修,清洗因空气污染而变黑的门面,一楼是银行的基金会举办免费展览的场地,提供欣赏内部设计的机会。米拉之家上面最高的3个楼层: “六楼、顶楼和屋顶阳台”是让开放付费参观的。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流浪者大街
兰布拉大街本身就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各路流浪艺人进行各种游艺表演,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沿街摆设,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云集。这些流浪艺人真可谓是抖出百般花样,使尽各种心智:一个拉手风琴的艺人旁囤着大大小小、胖胖瘦瘦的几只可爱的猫眯,猫眯身着衣服,脖子上还挂着个奶瓶,且不管这艺人手风琴拉的怎样,光是看着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的份上,人们就不禁纷纷解囊了;涂脂抹粉,衣着鲜艳的各种造型的“真人雕塑”,脚下放着装钱的盆子,游人给他(或她)钱,他们便挤眉弄眼动一动,否则看上去真是难分真假。
沿着大街的两旁,有书报亭、花店、食品亭,鳞次栉比,把大街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耸立在大街附近的各种宫殿古迹、广场市场、剧院博物馆,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云游其中,浑然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失。
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的生活方式。而加泰罗尼亚则把这个概念推到了极致。眼前,巴塞罗那的这条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兰布拉大街(La Rambla),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被称之为“流浪者大街”。不同种族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和艺人云集此地,有一种誓不把所谓“街头艺术”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决不甘休。
有一件事,使我至今印象深刻。
当我们走过一个自动扶梯口,看见一个流浪汉,在地上铺上一块白布,闭着眼睛,闭目养神,旁边躺着一条较大的棕色狗,狗狗目视来往的行人,在他的脚后边放着一只净水桶,这可能是他要喝的水,其前竖着一块硬纸板,我注意到,上面用西班牙语书写着一些字,最下面,有一行“Help me, please.”只见边上放着一个罐子,我见里面有一些零钱,原来他是一个乞丐!我在想,趁他不注意,拍一张片片,想不到,他是那么的机敏,翻开眼睛,转动眼珠,直射向我,我怕没事找事,忙转身,快步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想不到在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界发达国家,竟然还有这类事。记得我在美国旅游时(请见《美加墨三国游*2017(二十六)墨西哥*美墨边境*蒂华纳》一文中“流浪汉”段落)也看见过此类事情。这说明,所谓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是很大的,生活在最底层的穷人好多,得不到政府、社会的帮助,只能向人们要钱了。想想,我们中国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众人的关心之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事情少之又少,甚至看不见。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巴特罗之家
我们快速离开后,走向了马路对面,不是十分远,去看另一栋建筑,它就是巴特罗之家。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o,1904—1906),巴特勒之家,或称巴特罗公寓。也是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它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是建筑设计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是高迪完成度最高的新艺术自然主义风格建筑。也在这里巴塞罗那市,共有6层。同样,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巴特罗之家内部就运用了大量的蓝色瓷砖和水纹玻璃。
设计
房子内部的设计秉承高迪一贯的风格,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他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
一层层往上走,离顶层越近,瓷砖的颜色就渐渐加深,从浅蓝到深蓝,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变化,楼梯一侧水纹样的玻璃映着墙壁的蓝色,使房子看起来又像是在海中一样。而且,一层层往上看,会发现建筑各层的门、窗、楼梯的造型都各有不同,甚至墙面都会配合门窗的造型进行选材和设计,在运用上充满了趣味性。
位于楼顶的“龙腹”(The Dragon's Belly)是阁楼,正是龙脊内部。内部主色调是牙白,采用了精巧的悬链拱。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高迪的自然主义倾向——拱形是一种仿生结构。有意思的是,这种结构模仿的恰恰是曾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恐龙巨大的身躯、长颈和粗长的尾巴的重力中心是在腰部,身体的重量通过身体重心传递到粗壮的四肢上,整个身体的上部犹如一座拱桥,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而且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 
特点
巴特罗之家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颇像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有一位,在艺术史上是最多产的画家之一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曾经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
巴特罗之家的门、窗、屋顶、天台全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都是无比圆润,甚至房间内的灯具和一些家具也是高迪亲自设计的,以便与房间本身的风格相协调,使房间的布置更趋于高迪最初的设计。
巴特罗之家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这座6层楼建筑物很怪异,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
外观
巴特罗之家位于格拉西亚大街43号,20世纪初,巴塞罗那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们都会选择这条大道作为炫耀他们地位和财富的理想地点,在这里兴建了许多非常吸引眼球的巴塞罗那现代主义标志性的建筑物。巴特罗之家的外墙非常引人注目:有些人在外墙看到了坐着马车途经此地的游行队伍所佩戴的面具,另一些人则看到了人类头盖骨上额骨的形状,还有在最高处盘踞的一条龙的龙脊。
整个巴特罗之家就是一个海底世界。但是,高迪在设计改建这栋建筑时,并没有绘制任何施工图。整个方案仅限于一张草图和高迪亲手制作的一件石膏模型。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上有四根骨形支柱,其间装饰有植物的图案,巴特罗之家因此被戏谑为“骨头之家”。
文化背景
巴特罗之家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当然,也有人说那是骷髅,这样恰恰与屋内大厅人骨造型的支架相互呼应。不过,这样的设计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高迪
高迪(1852—1926),西班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设计的经典建筑物有:圣家族大教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elia)、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米拉之家(Casa Mila)和奎尔公园(Parc Guell),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留世界建筑史册。
高迪把童话搬到了熙熙攘攘的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上。
对于这两栋著名的建筑,我们算是开了眼见。
    
欣赏了高迪的这两栋杰作之后,我们看看时间还有早,开始漫步于这别具一格的兰布拉大街;到被世人公认为与纽约第五大道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购物胜地格拉西亚大道。一路上,从Prada到Valentino,从Channel到Louis Vuityon,从欧洲珠宝名表旗舰店RABAT和各类加泰罗尼亚饮食风味餐厅到历史名胜古迹,可谓精彩无数,我们仅是观赏了一下。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下午4时30分,按照导游给我们约定的时间,前往附近的一家中餐馆。不是为了吃饭,猜想中,而是导游与中餐馆老板的长期合作,因为这周围的人多嘈杂,让我们在餐馆内集合。两牙之行(二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我们等候着,将随他前往下一个景点。

****************************************************************************************************
——后记
现已退休了,趁着走得动,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留遗憾,不枉此生;写游记的目的,就是哪一天走不动了,看看也开心,并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