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牙之行(三)西班牙*马德里*皇宫

标签:
东方广场萨巴蒂尼花园中庭广场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伊萨贝拉女王 |
分类: 旅游 |






我们曾去过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一些欧洲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今带着对欧洲文明深沉的怀旧喜悦,或许还夹杂着一种骄傲。在经历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俄罗斯冬宫之后,对欧洲的皇宫似乎有了一种欣赏定格。而但当我们来到马德里皇宫,以其更博大和独特,打破成见,仿佛带来的是另一种认知。
——走向皇宫
沿着拜伦街(Calle de
Bailén)上行,摩尔人遗留的萨巴蒂尼花园(Sabatini),田园景色,一望翠绿,依依而过;巍峨的马德里皇宫和庄严的圣母大教堂,就耸立在曼萨莱斯河(Mansalaisi
River)左岸的高岗上。
天气可不帮忙,这雨一直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下得不大且雨滴细密,地上非常潮湿。走过一座桥,前方几步之遥,就是马德里皇宫。一眼望去,整个建筑用灰白色花岗岩筑成,结构融合了西班牙传统建筑风格和巴洛克建筑风格。





东方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年,为了使皇室免受平民的骚扰,拿破仑的兄弟何塞•波拿巴一世国王就下令在皇宫前修建了这一广场。广场上种植了许多花卉和树木,形成一个半圆形风景花园,梧桐树小道旁竖立着两排白色大理石雕像。



广场中心,有一座菲利普四世(Phillip IV)威风凛凛的骑马铜像。据说,波拿巴一世(Bonaparte
I)国王要求马前蹄腾空,以显示菲利普四世的威武,但当时的技术无法使铜像平衡。于是,设计人员请教大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采用了两个办法达到平衡:(1)让马尾着地,马尾与两后蹄形成3点平衡;(2)让马后部实心,马前部空心,使重心后移,达到平衡。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菲利普四世骑马铜像背后的建筑,是皇家剧院。


东方广场是开放式的,游客和市民可自由进入,是深受当地市民欢迎的休闲场所。我们准备从这里进入对面的马德里皇宫参观。
始建原因:
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是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属于欧洲第三大皇宫。
马德里皇宫,其由来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早它是由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修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一个堡垒,后来为古代西班牙北部国王卡斯提尔(Castile)所占据。16世纪,这里成为古阿尔卡萨城(Alcázar)。1734年圣诞前夜,阿尔卡萨城毁于一场大火。菲利普五世(Phillip
V)决定在原址上,建造一座新的宫殿。
建造布局:
以巴洛克建筑风格见长的皇宫,占地辽阔,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145万平方英尺),共有3418个房间、870扇窗户、240个阳台和44座楼梯,是欧洲面积最大的皇家宫殿。
马德里皇宫,宫殿主体结构全部用石头和砖建造,没有用一点木头。因此,以后不用担心被大火烧毁了。工程于1738年建造,于1764年竣工,历时26年,足见工程量之浩大。
紧邻马德里皇宫,有一座萨巴蒂尼花园。萨巴蒂尼花园可以被看作是马德里皇宫的“御花园”,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了纪念18世纪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弗朗切斯科•萨巴蒂尼而命名。弗朗切斯科•萨巴蒂尼设计了许多马德里著名的建筑和纪念物。修剪成整齐的几何形状的黄杨树篱和白色的水池融为一体,圆柱形的柏树环映衬着处处雕塑。园林中有一座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雕像,正是这位国王授命萨巴蒂尼在马德里展开大规模的市政建设。
很可惜,时间关系,我们的行程中没有这一游览项目,也就没有进去。
在布局上,萨巴蒂尼(Sabatini)完成了马德里皇宫的东南侧宫和大楼梯,皇宫中间还有一个大院子,从东侧的皇子门可以通往中央大院,也就是中庭广场。萨巴蒂尼建造的御花园和摩尔花园(Campo
del
Moro)十分引人入胜,而皇宫正面也极其宏伟。关于皇宫建筑风格,人们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巴洛克风格,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古典主义的杰作。宫内独立建筑无数,著名的有阿拉巴特洛斯大厅(Salón
de Alabarderos)、大柱(stanchion)、镜子厅(Salón de los
Espejos)和卡洛斯三世国王房间(Cuarto del Rey Carlos
III)等。由于历代国王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皇宫进行装饰,使得皇宫带上了浓厚的个人印记和时代印记,如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卡洛斯四世(:Carlos
IV)建造的镜厅和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所钟爱的豪华餐厅,内部使用了大量华丽的装饰物,如:西班牙大理石,镀金灰泥,桃花心木门窗。在阿方索八世(King Alfonso Xll1)当权期间的宫殿还拥有了一个画廊,展示了一些著名画家的杰作。绘画长廊里收藏了各种绘画流派画家的作品,包括胡安•德•弗朗德斯的《天主教女王伊萨贝拉的多联画屏》、卡拉瓦乔的《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以及委拉斯盖兹和戈雅的作品。
1903年,宫殿内安装了三部斯蒂格勒•奥的斯电梯,分别被称为大马士电梯、卡洛斯三世电梯和国王电梯。后者是其中唯一一部仍然保留着一个世纪前安装时的原貌。
豪华壮丽:
马德里皇宫,外观呈正方形,边长为180米,类似法国的卢浮宫;内部装潢则是意大利风格,雍容华贵。皇宫是波尔梦王朝(Bohr
dream Dynasty)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
宫内,还收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兵器、壁毯、油画、雕塑、乐器(斯特拉迪瓦家族制作的五把提琴),皇室用品及其他无数珍品,当誉欧洲一流宫殿。还可以欣赏到委拉斯凯斯(Velázquez)、戈雅(Goya)、鲁本斯(Rubens)等大师的画作。
时代变迁:
马德里皇宫,在完工前,于1763年12月1日,卡洛斯三世搬入了新宫殿新完工的一部分。之后的各代君主都居住在这座宫殿里,直到1931年,阿方索十一世(Alfonso
XI)弃位。
马德里皇宫,是皇室位于马德里的官邸,但西班牙现任国王费利佩六世(Felipe
VI)及其王室家庭成员并不居住于此,而是选择了马德里郊外更为简朴的萨拉苏埃拉宫(Palacio de la
Zarzuela)。现如今,作为建筑和国家历史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因此我们也有了机会进入皇宫,细细探访王室的生活与历史。
马德里皇宫,除了部分为皇室使用,大部分是开放的。皇宫的中庭广场,可以由其长廊露台俯瞰整个马德里市区所在的高原。室内开放的部分:有精雕细琢的宴会厅、卧室和休憩室,皇室众多的收藏品,如众多的名琴、餐具等等,值得细赏。
——进入皇宫
10时30分,我们随导游从东门(皇子门)进入皇宫,通过大门口的安检,进入里面的皇宫广场,有称中庭广场,也有人称其为阿尔梅里亚广场(Almeria
square)。由此,正式进入了马德里皇宫。如今,皇宫与它前面的东方广场,已成为皇室或政府举行盛大庆典的场所。
驻足广场,北面是壮观的皇宫,南面是外观典雅的皇家圣母主教座堂,西面是一座长廊,长廊露台上可俯瞰整个马德里市区所在的高原。
就是这南面,皇宫正对面,在铁栏的外面,就是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la
Almudena)。这座教堂是阿方索12世(Alfonso XII),为其深爱的王后一奥尔良公主玛利亚梅塞德斯(Maria
Mercedes)所修建的,虽然福厚命薄的玛利亚只当了5个月的王后就因病去世。修建了100多年才完工的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看上去壮观美丽。 


眼望皇宫正门的1、2层,细瞧下,其各伫立着4根圆形立柱,它们虽粗细不一,但根根圆润挺拔,给人一种雄浑的力量感,皇宫外墙面和门楣窗楣上镶嵌着形状各异的浮雕,有花纹图案,也有人物造型,每一个都雕刻得精致细腻,立体感十足。整幢建筑看起来既庄严肃穆又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我们来到此参观,细赏品味,为这座数百年前建筑师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站在这古老的建筑前,我突然想起了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的一段话:人们习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西班牙皇宫,很好的诠释了鲍列夫的观点,面对它,人们除了获得美学意义上的满足,还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看到历史的印痕。
走进皇宫,映入眼帘的奢华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用富丽堂皇这四个字形容似乎都显得乏力。宫内“列柱大厅”、“御座大厅”、“陶瓷厅”、“镜厅”等诸多大小厅堂,虽然风格各异,但每一个光彩夺目,美轮美奂,大到墙面、地毯,小到壁灯、摆件,一切装点都精美至极,每个细节都显露出皇室宫廷独有的高贵气质。



皇宫走廊,伫立着很多雕塑。尤其走进皇宫,走上阶梯,高高的正中有一尊雕塑,她是伊萨贝拉女王(Queen Isabella of
Spain)。据介绍:西班牙人对这位女王十分崇拜,因为是她率众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小国格拉那达(Granada),统一了西班牙,从此开启了西班牙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随后,她又极富远见的鼎力支持哥伦布远涉重洋探险,最终发现拉丁美洲新大陆。雕塑中的女王,头戴王冠,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前方,右手拿着一个漂亮的首饰盒,这一造型反映的是她当年不惜变卖自己心爱的首饰资助哥伦布探险的经历,正是她这一举动,成就了哥伦布的伟大壮举,从这一点上说,伊萨贝拉女王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政治家。这位女王的雕塑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























这里,主要分帝王厅和名画廊两大部分:
帝王厅,以意大利风格为主,主要是国王生活起居的场所,因入住的国王喜好不同而各个宫殿风格各异,但同样奢华吸睛,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华装饰品,如威尼斯的水晶吊灯、罗马的雕塑、那不勒斯的刺绣、中国瓷器、世界名画等,由此把皇宫装扮得大气精致和金碧辉煌,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名画廊,尤其以意大利设计师名字命名的大厅内,墙壁和天花板上的装饰,有许多都是明清时期中国式的故事人物,这令人惊讶,我曾向现场工作人员求证,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走过许多欧洲宫殿,其装修都有不少中国元素,说明中国当时的强盛和他们对中国的仰慕和向往。

感到遗憾,在这一方面,皇宫只有少量部份向游客开放,大约有:主楼展厅(The Main Staircase),会客厅(Hall
of Columns),金鑾宝座厅(Thorne Room),查尔士三世寝室(Chamber and Bedroom of
Charles III),餐厅(Dinning Room),瓷器收藏(China Collection),音乐厅(Music
Room)等。其它展厅,特别是精品皇宫艺术,一律禁止拍照。
法国的凡尔赛宫,而这里马德里皇宫Hall of
Columns穹顶上的壁画,看了,让人叹为惊艳:一幅“西班牙参拜宗教”壁顶画,是意大利绘画大师 Corrado
Giaquinto(科拉多•吉安昆托)的精彩作品,他的艺术画品中,富含大量宗教,神话故事:以天堂、大地、神话、四季为题材,多彩多姿,充满美丽、和平、和谐、浪漫的心曲;另一幅Corrado
Giaquinto的顶级大作:“The Birth of Sun and Triumphs of
Bacchus”(太阳诞生和酒神的欢乐),更让其豪庭锦上添花,只是禁止拍摄。这两幅画,都收藏在普拉多(Prado)博物馆中。建于18世纪,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正是西班牙皇室的不懈努力,这些欧洲艺术的瑰宝,才能留芳后世。
——离开皇宫






一会儿,导游来了,我们这才离开马德里皇宫。
******************************************************************************************************
——后记
现已退休了,趁着走得动,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留遗憾,不枉此生;写游记的目的,就是哪一天走不动了,看看也开心,并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