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九龙鼎瑞丰园不翻汤千层肉饼大红灯笼高高挂 |
分类: 旅游 |
4月11日,行程的第2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行人都很早起床了。入住宾馆的费用不包含早餐,也就是说,要吃早餐需要另外支付钱。
我们想想,还是到丽景门老街去吃吧。昨晚,我打了电话叫他们出来,也一起游逛了这条老街。不知老街的早晨是什么样呢?不妨趁着早晨人少,再去逛一逛,顺便吃个早餐,尝尝当地美食,哈!两全其美。我们决定一行人出发!
——九龙鼎
走出宾馆,我们向左转弯,向东一直走去,走了约有150米,即位于丽景门城外的十字路口,见有一座九龙鼎。据说,建于1992年9月。这九龙鼎,昨晚,姐姐说过,可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九龙鼎,它是一座高33米的花岗岩雕塑,石柱上一共盘踞着九条巨龙,代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9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代表着当时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所不可撼动的地位。
九龙鼎,是洛阳较为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九条龙盘旋的大石柱的顶端,端放着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中国青铜时代的象征——西周兽面纹方鼎。汉白玉护栏两侧分别镶嵌着两幅《太极河图》。
九龙鼎,很好地向世人展示了洛阳作为一个13朝古都的悠久历史。龙是中国的象征,王者的象征。司母戊鼎,则是青铜时代的权利象征。真正的洛阳鼎,在洛阳博物馆二楼珍宝馆展出。
——走进丽景门
穿过马路,走过九龙鼎,来到了昨晚来过的地方,我们再沿着路边的柳荫遮护下的护城河向着城门走去。
7时,我们来到了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丽景门前。丽景门,是洛阳古城的象征,规模宏大,现赋予了它的新生。走近丽景门,踏上丽景桥,桥柱上的汉白玉古狮,形态各异,扶揽凭吊,河水轻轻在桥下流淌。还真浮想联翩,这是古人经常走的地方呀! 


瑞丰园:
当我们经过一家叫“康记”“百年老字号
传承汤文化”“瑞丰园”,发现这是一家曾被河南电视台宣传过“舌尖上的河南”、“香香美食”、“食客”的汤馆,还曾被洛阳电视台宣传过“舌尖上的洛阳”的唯一指定汤馆。我们走近这家店,一股香气漂来拽住了我们的双脚。我的那位说“卖的好像是河南洛阳的美食,咱们品尝一下怎么样?”。“好啊”,我说。于是,大家都在店门前那摆放着的桌子前的凳子上围坐了下来。这家店有“豆腐汤”、“不翻汤”、“丸子汤”供应。大家一致决定吃“不翻汤”,听着名字也怪怪的,不妨尝尝味。
我走近仔细看了一下,一个“老字号
瑞丰园”的横匾悬挂在门额上,左边放着一只很大的钢锅,钢锅内的汤在锅下压缩煤气燃烧之下正在翻滚着,钢锅边上分别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食材。一个50来岁穿着短袖、满面红光、身体健壮的师傅正在忙着给顾客盛汤取食材。看到我爱人走近他,就微笑着说“这位大姐喝什么汤”,“想喝不翻汤,每人来上一碗,一共八碗”,“好,请你们都坐下”。
这时,见这位师傅给我们前面的一位顾客,盛好汤取了食材走进店内,把碗放在案板上,再往碗里放上葱花,取了一张薄饼。双手递给了这位顾客,那人接过汤碗,满意的向师傅点点头,还来不及坐下,已经迫不及待地边走边大口的喝了起来。我出于好奇,上前轻声问了他一句“这汤好喝吗”“嗯,特好喝!我从涧西来老城办事,专程赶到这家店来喝汤!”

不多一会儿,门口又进来一位中年男士,文质彬彬地小声说道“我来喝汤的”,“好,你请坐!马上给你盛汤”,汤馆师傅告诉我“这位先生是位画家,经常光顾我的店”,“是吗?”我转身打量着这位画家。他慢慢地抑起笑脸,展现着画家的风度。“我在这家汤馆就餐十几年了。这位师傅人品好,做的汤纯正、干净、量足,好喝!”听他这么一说,我们打定一定要喝这碗汤。
看看馆内,墙上挂着饭店的经营执照,经营证书,生意兴隆的照片,还有一架电视机正在循环播放着河南电视台和洛阳电视台分别曾来采访这家店的视屏。这更印证了这家店的好口碑。
趁着等候的时间,我忙请教汤馆师傅,“这汤为什么叫‘不翻汤’呀?”师傅一边手上不停地忙着,一边接着我的话题,耐心地给我解释:“因为汤上面放的饼,在烙的时候不用翻就熟了,所以取名为‘不翻汤’。这汤是我用大棒骨熬了6个小时的原汤,再分别放入了豆腐丝,粉丝,牛肉,牛血,葱花和调料,口感极佳”,汤馆师傅如数家珍似的一一道来。这真好,我们是该品尝品尝!
不翻汤:
“说起不翻”,还是有故事的。相传清康熙皇帝独自暗访民情,途经孟津县小浪底镇时饥肠辘辘,忽然闻到一阵奇香。原来是一户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老太说:“饼还没翻,不熟。”康熙皇帝饥不择食,说:“不翻不翻,救命要紧。”抓起饼大吃,顿觉美味异常,并为这小饼赐了字。于是,这受过“册封”的小饼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洛阳不翻汤酸辣咸香,醒酒开胃,回味无穷,是一款颇具河南洛阳地方特色的民间小吃。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最正宗的“不翻”是绿豆做的,选取上好的绿豆为原料,经涨发、去皮,磨成豆浆,加入鸡蛋、食盐,调成糊状盛在铁锅内置于火上,用柴草煎烙而成。绿豆面糊往铁鏊子上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在鏊子上烙成的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再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接着将这薄饼放在锅中翻滚的高汤上面,饼子不用翻个儿。不翻汤以酸、辣为特色味道,又有寻常佐料之外,还要准备好醋和胡椒粉。由此,成了一道酸辣爽口的开胃小吃,配上烙饼吃,更是独有风味。
去过洛阳旅游的人都知道,洛阳特色名吃不翻汤是非常出名的,短短的一条小吃街,就有数十家不翻汤店面。到洛阳旅游的人,都会选择品尝一下这种地方特色小吃。
老街上:
吃好了早餐,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开始逛老街。
当走到另一家洛阳小吃店时,发现门前有一组雕塑,好像是做小吃的,一手拿着铲子正在做饼的动作。我爱人和好朋友一齐走上前去,仿佛想帮他一把。我忙抓拍了一张照片。这家店,供应油旋、油酥、烧饼,都是刚刚做出来的,热气腾腾,香喷喷,可我们已经吃饱,只能闻闻香味了。

一路走去,老街上小吃店不少,大多是卖牛羊肉汤、胡辣汤、糊涂面、浆面条、各种粥,还有鸡蛋灌饼、油条等,早餐品种挺多,尤其是洛阳的“豆腐汤”、“不翻汤”、“丸子汤”有许多。我们都吃饱了,也就不想它了。看来,洛阳人早餐喜欢喝汤,很多人上班之前都会到这儿来,摊位上大都坐满了人。
我们还遇到一位卖千层肉饼的大姐,跟她聊了几句。听她说这个小摊都快卖了20多年了。如果遇到节假日、牡丹节生意特好。那时,可要3个人一起来忙活,一般能卖出去300多个。平时仅卖100来个。平常,主要是她和老伴一起做,有时也推车到学校门口去卖。老伴专做饼,她现场烤制,两个人一个月平均收入约有3000-4000元。一年中,天天出来卖,就春节能休息10来天。我看得出,这买卖挺辛苦的,从早到晚的,得站在外面烤饼卖饼。我爱人和另一位女士,各自买了一个尝尝。刚刚出炉,倒热乎乎,香味扑鼻,葱多却肉少,味道还可以。
我们慢慢地走在老街上,街上的店铺很多都挂着布做的旗子,上面写着店门。老街上,卖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挺多,也有一些是私人诊所,还有不少是卖洛阳土特产的。店铺开设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显得乱七八糟的,卖字画的旁边突然会冒出一个卖车的,或者卖菜叶的店,要不就是看痤疮的诊所。店铺显得比较古旧,不知道是老房子?还是故意修旧如旧呢。而拉着的电线,看上去高高低低,纵横交错,杂乱无章。这老街上,给我的感觉,灰暗、破旧,有点比较怀旧而富于沧桑感,十分适合拍那些遥远年代的片子,什么影视电影的。老街上,时常有摩托车或者电动车从身边擦肩而过,这是现代的东西,若能有马车走过,那该有多好啊。


走到这里,我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我们决定沿着原路折返。
——回到丽景门
返回走时,因为人少,店还没有全部开门,没有觉得什么好看的啦,我们加快了脚步。
走进瓮城城门,仰望城门最上面一层,看到观音殿、三神殿和天后宫字样,其他应该还有洛阳帝王史馆,河洛文化长廊等,据说,都需要购买门票,才能上城楼参观的。城楼共分4层。下面都是各类实体商店。看看城墙,上面挂着的许多广告条幅,实在有些煞风景,
什么婚纱摄影、投资洽谈等等。据《河洛民风》记载:丽景门,长期以来是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的地方,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富贵吉祥,合家平安。想象中,此景此情,真不合拍。
出了丽景门,显得幽静,空气清新。走在城门外的石桥上,再次看了看护城河。此时,见河边上有许多人在晨练,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这说明丽景门的兴盛繁荣、经久不衰,是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相关的。
8时,我们走出了丽景门。
****************************************************************************************************
——后记
现已退休了,趁着走得动,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留遗憾,不枉此生;写游记的目的,就是哪一天走不动了,看看也开心,并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