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2016(九)景洪市夜游澜沧江曼醒古寨

标签:
东方的多瑙河傣王曼醒古寨知识青年银制品 |
分类: 旅游 |

下午六点钟,走出曼听公园。然后,大巴把我们送到景洪市景洪港。

——澜沧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的国际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的湄公河三角洲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909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河流。
当地人有一种说法“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不算到过云南;到西双版纳不乘船游览澜沧江,则不算到过西双版纳。乘船游澜沧江不上岩观赏橄榄坝风光,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这因为景洪至橄榄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但是,我们仅夜游澜沧江不上岸,看看夜景也不赖。
——上船
天慢慢暗了下来,七点钟开始上船,走上浮船到船的甲板前,演员、船员,两边一字排开,挥舞着花束,跳着舞、打着鼓,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所乘的游船叫“傣王”号,游船挺大的,共有三层,能够容纳五六百名游客,据说,第一、二层为用餐区,第三层为观看表演区,在人数较多时,游轮的第二层也有晚会表演。我们被安排在第三层,这挺好的,船行驶中,我们品尝着美食,观赏着演出,也可在船的高处,一览澜沧江两岸的美景。



——船上
我们欣赏着两岸既闪烁又迷幻的夜景,串串灯珠将两岸建筑物的轮廓勾勒出来,还有音乐喷泉喷溅出的水柱,在激光射灯映照下分外璀璨,更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
饭没吃上一会儿,在方寸舞台上,傣家独有的歌舞表演开始了,其间还有泰国人妖表演,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在这个夜晚显得格外兴奋,演出中,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欢呼。最后,有游客被请上台,与演员进行互动,唱歌跳舞做游戏。由此,我们领略了西双版纳的民风民情,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下这一瞬间。
整个夜游澜沧江时间是120分钟,九点半结束。




——酒店
从码头出来后,大巴载着我们前往酒店,抵达景法大酒店,已是晚上10点多。
走进酒店、走进客房,一切设施让人有点失望,似乎有购物任务完成了招待也降了一个等级的嫌疑。

——曼醒古寨
早晨7点半,我们出发了,驱车前往已有千年历史、掩映在椰子树和棕榈树之中的傣族山寨,这山寨的名字叫“曼醒”,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镇。
来到民居:


在小玉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家民居参观,她说这是她家过去居住的房子,现在已经不住在里面了,留作寨子里给游人参观。走进屋内,一楼放农具、农产品;二楼是卧室。随小玉走上二楼,已经放着十几只小凳子,请我们坐下。等我们坐定,她开始为我们讲他们傣族寨子里的过去和现在。


她先是做了自我介绍,说她叫玉金香,大家都叫她“小玉”。
傣族人只有两个姓,男的都姓岩,女的都姓玉。因为她读过书,有文化,寨子里应聘讲解员,能写写说说,她被寨子里入取做了讲解员,这样,外面的农活就不用干了。我们说她,“解放了”,她委婉一笑。
重男轻女:
与汉族人重男轻女的风俗完全相反,西双版纳傣族人绝对是一个重女轻男的民族。
小玉介绍,我们傣族的未婚姑娘,管她们叫“骚多丽”;未婚男子,叫“猫多丽”。青年男女谈恋爱,大都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方式:“骚多丽”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猫多丽”会去买鸡,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树林里细细攀谈,中意的,就进入佳境谈情说爱了;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价,对方感到话不投机,便知趣地走开。
傣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传统的婚嫁方式是女婚男嫁,像汉族人嫁女儿一样,男方家里也要为出嫁的儿子准备嫁妆,陪嫁多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定,男的能陪到200棵成年的橡胶树及打制首饰的银料,已经不错了;有些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陪到300棵以上的。据说,一棵成年橡胶树有50年的收割期,每年纯收入在100元以上。陪嫁200棵树,的确,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所以,傣族人生了女儿皆大欢喜,生了儿子全家扫兴,他们对男孩蔑称“赔钱货”。连生几个儿子却不生女儿的人家,甚至在村里抬不起头,因为“赔钱货”多了,会把家里陪光。傣族出嫁的男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没有女儿的父母,老了得靠寺庙里的善款接济生活。
傣族家庭充满着浓厚的母系氏族制社会的色彩。男女结婚后,女人在家拥有绝对权威,大小事情女人说了算,连村里的书记、主任都没有妇女主任说话管用。但女人很辛苦,婚后的女人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天天下地干活或摆摊挣钱。确实,我们看到农田里和村头摆摊做生意的大都是女人。女人即使生孩子,也只休息五、六天就要下地干活了。相反,婚后的男人是十分舒服的,他们只在家里带带孩子,做些家务,有时间则聚在一起抽烟喝茶,打牌斗鸡,非常快活!
长年生活在封闭山寨中的傣族人,十分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文化,对戴眼镜的男士待见有加,称之为“眼镜猫”。如果“眼镜猫”和“骚多丽”相爱,就不用去干苦活,只需到寺庙里教教小和尚一年半知识就行了。小玉看到我们团里有戴眼睛的人,询问有没有没结婚的“猫得丽”,她说我们傣族姑娘都长得很漂亮,如果没结婚的,她可以介绍。当得到否定的回答时,她露出十分失落和婉惜的表情。她说:“来了,不用你干活,你就跟着我们妇女主任后面跑跑腿就行了!”……这就是传奇的傣家婚俗!
“骚多丽”,纯朴善良、美丽勤劳、任劳任怨,何以柔弱的肩膀承受如此之重?
“猫多丽”,身强力壮、游手好闲、养尊处优,何时才能突破传统走出家门分担女人肩上的重担?
一个家庭,毕竟是要夫妻两个人来承担的!
知识青年:
说起他们寨子里的妇女主任,她告诉我们,她是她母亲的妹妹,即“阿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阿姨与上海的一位知青结了婚。后来,知青返城,姨夫回上海,就像一部电视剧《孽债》讲的故事一样,那时候,这部电视剧在电视中播放,我们都爱看,因为电视中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里面的歌曲我们最爱听、最爱唱。随后,她给我们唱了这首歌曲。姨夫走了,她的阿姨一直不结婚,人家给她介绍对象,坚决不要。姨夫回到上海后,结了婚。阿姨姨夫有一个小女孩,今年已经四十岁了,我们表姐妹相称。这些年,表姐、姨夫常会来云南看阿姨。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说到毛主席倡导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知青来到农村边疆建设新农村的功绩,小玉
讲述了当年知青进寨子时,种胶的艰辛、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傣族如今的富足与幸福。因为这些知青来到这儿,改变了这儿极其落后的面貌,特别是上海、北京来的那些知青,与他们傣族打成一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成绩。她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回答来自上海,她马上喜逐颜开,说道,“非常欢迎你们,以后尽管来”,西双版纳的空气好,气温也适宜,住上几天没问题,来我们寨子里,只收饭钱,很便宜的。她还说她们这儿离机场很近,交通也方便。
推销银制品:
讲完这些,她话锋一转,为她们寨子里推销起了银制品,有碗、调羹、梳子、手镯、腰带等等。价格不菲,有水分吧?商品经济也无可厚非,只是多赚少赚的问题。
傣银,是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银饰的概称,傣族人认为银象征着纯洁,具有驱邪避毒的作用,同时还是权力、财富的象征。因此,傣族人喜欢把银制成各种饰物,戴在头上,佩在身上,系在腰间。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使用银制的各种用具。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银器不但被傣族人民广泛用作宗教祭祀的法具,而且,傣族人民也十分喜爱银子的纯洁,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在最为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期间,人们除了把银器广泛用作宗教祭祀的法具之外,身上穿戴的节日盛装中也少不了银饰品。
想来,使用银制品对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小玉做了一番介绍,并做了一些示范。我的那位买了几件,其中一根腰带,自从戴在身上,原来一个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现在却能睡七、八个小时,睡眠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有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买了之后的售后服务留下遗憾。就说使用了一段时间那根腰带搭钩坏了,说是长期保修,可大老远的怎么修?叫我们快递过去,一根腰带价格昂贵,还真有点不放心。



——回到昆明

吃完饭,12点钟,车直奔昆明。这路程相当的远,足足行驶了约九个小时,晚上九点钟后,才抵达昆明市区。





——再见了云南
10月16日,来云南第五天。这是来云南旅游的最后一天,整个行程已经全部结束。上午七点四十五,我们搭乘昆明航空公司的KY8283航班返回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我的微博、微信,也就是这一旅游的随行日记,就此打住!






感觉,若不用文字记录下来当时的此情此景,我怕,怕多少年以后回忆起这段七彩云南之行时,可能只剩下苍白的彩色照片,可能一切的回忆会变为模糊。
云南太美了,我还醉在其中,而不可自拔……
——结算如下
旅社报名:云南旅游。
旅费报价:380元/人。(无自费项目)
购物:普洱茶、翡翠挂件、银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