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行 2016(十六)莫斯科 苏兹达尔

(2017-11-25 22:38:54)
标签:

风情小镇

小木屋

小克里姆林宫

基督诞生大教堂

博物馆

分类: 旅游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上午八点半,我们准时出发。要去的景点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如果说莫斯科、圣彼得堡展现的是俄罗斯的大气、厚重,那么,俄罗斯的一些小城小镇,表现的则是乡土气息的俄罗斯风情。徜徉其间,仿佛置身于俄国绘画大师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俄国文学巨匠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笔下的场景。
苏兹达里就是这样一座风情小镇。
——风情小镇
苏兹达尔,俄文中的原意是“上帝守护的城市”,并有"图画中的城市"之美称,城内处处有盎然绿意和潺潺流水,晶莹剔透的像是个不问尘事的化外之地一般。
苏兹达尔,整个城市建在波克隆那亚山丘上,位于莫斯科东北方约220公里。
有资料介绍,苏兹达里自1024年已有记载,比莫斯科还要早100年,7世纪上半叶苏兹达里已成为罗斯托夫-苏兹达里公国中最繁华的城市。她曾经是苏兹达里大公国的首都所在,直到12世纪,才迁都到金环上的另一个城市——弗拉基米尔。13世纪由于鞑靼人入侵,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6世纪基辅落入立陶宛人之手后,这里又一度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首府,宗教上的地位很高。如今,面积仅仅9平方公里,居民也不过1万人左右,但城内拥有50多座教堂、5座修道院,在俄罗斯东正教中曾有着重要的地位。
按照当地人的描述,当年在田野上建造起第一批白色砖瓦建筑,这些风格独具的农舍、宗教寺院为今天苏兹达里奇特的建筑奠定了基础。年复一年,一座座白色的房屋像一颗颗珍珠,构成了童话世界的风貌。每年12月底1月初的“俄罗斯之冬”节日期间,苏兹达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乘着雪橇,载歌载舞,使苏兹达里享有“童话城市”的美称,每年国内外游客竟逾百万之众。
苏兹达尔,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白石之城”和“博物馆之城”,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慢慢观赏。
——走在街上
下了车,我们穿过马路,就能见到一些教堂建筑。路边有一个贸易广场,广场上搭建了一些临时棚,棚里有售卖当地的土特产。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广场一侧是一条小街,转弯后,我们就走在了这一条小街上,一直前行。小街整洁干净,街旁小花园内修剪出一些很美的图形,处处是园林草地,房子阳台的围栏上安放了木框格子,花草点缀其间,整个街坊焕发出勃勃生机。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不远处有一处小山坡,大家见之,来了雅兴,纷纷爬上去,站在高处,山坡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城外的卡敏卡河、清新的原野草地、经典的教堂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真是美极了!有一只狗狗,挺温顺的,跟着我们爬山这个小山坡,围着我们转,时不时坐着我们身边,直勾勾地瞧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我的那位在包包内掏出一根火腿肠,快速地剥开外皮,先折断一小块扔在地方,它一下子吞进了嘴里,可能觉得香香的,则两眼紧紧盯着她手中的那根火腿肠,她马上又折成几段,一一扔在地上,顷刻间全吃完了,后来竟然干脆乖乖地坐着我们的身边,不走了。当我们下了山坡,它也下了山坡。我们走远了,它远远的望着我们。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沿途的建筑,包括一些俄罗斯风情小木屋,挺有特色的。
俄罗斯民族对小木屋情有独钟。小木屋在俄罗斯被称为“古俄罗斯木结构建筑”,它不仅是传统民居,也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56年,尤里·多戈尔鲁基大公在莫斯科河畔建起了一座木头城堡——克里姆林宫,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直到19世纪初,莫斯科三分之二的住宅仍然是小木屋。1812年,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拼死抗争的俄罗斯人一把大火毁灭了自己的城市,最终也将法军赶走。  
今天,在俄罗斯小城小镇,特别是农村,古朴的小木屋依然随处可见。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忽见一位老奶奶,在一扇窗下,正在给两只小花猫喂食。窗台上有一块竖着的小牌子,上面用俄语写着一些字,导游说,这儿是给流浪猫狗的投食之地。老奶奶看上去,很善良,我们决意给她拍一张照,她坚决不肯,示意我们快点离开,不要影响它们吃食。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我们继续沿着小街往前走,有一片树林,有一片小木屋。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小克里姆林宫内
在这过后,来到了一片建筑群前。它就位于贸易广场西边的一座小山丘上,有被称之为苏兹达里的克里姆林宫,卡敏卡河从旁边蜿蜒流过,地势颇为显要。不过和莫斯科相比,这里的建筑规模显得小而老旧多了,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小克里姆林宫”。但它的白墙绿顶,独具风韵。
小克里姆林宫,可以说是苏兹达尔发展的起源,它是老城区的一部分,是苏兹达尔的中心。从考古方面来说,公元十世纪它就存在了,而在编年史中,1024年开始有了记载。
走进院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宫内著名的基督诞生大教堂,它位于这城市的南部,建于1222-1225年,是城内数十座教堂中最古老的,5个蓝色洋葱形巨顶,顶面缀满金星,堂身为奶白色,配上高耸的钟楼,造型十分调和,已成为苏兹达里的标志。造型奇异的钟楼里定时会飘出悦耳的钟声。教堂硕大的“金门”是古俄罗斯实用艺术最杰出的创作,用金箔包贴在铜版上制成,铜版上铸有古老的绘画图案,带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教堂的绘画展厅里,陈列着苏兹达里各教堂集中到这里的几十幅圣像,每一幅圣像都以超凡的神态、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向游人展示画匠精湛的艺术。15世纪是俄罗斯油画艺术的辉煌时代,圣像绘画是独具特色的画种之一。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在弯曲的卡敏卡河边,还有大主教宫。在大主教宫内有会议厅、苏兹达尔历史博物馆、俄罗斯绘画展示厅等三厅。还有主教厅,为当时宗教领袖的办公地。另有数个教堂,因建筑时期不同,形式大有区别。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匆匆地外观了一下。
——小克里姆林宫外
走出小克里姆林宫,是一片原野草地。一片墨绿色的草地像一床绿茵茵的地毯,草丛中一些野花竞相开放,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远处。近处,有一座显得有点破旧的木制小教堂;远处,还散落着几座小教堂及一些民宅;再远处,卡敏卡河在那儿静静地淌着。驻足观看,还真是一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俄罗斯风情画。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在原野草地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向着前方延伸,我们循着这条小路一直向前走去。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不久,穿过一排竹篱笆,来到了卡敏卡河边,一座简陋的木质小桥载着我们陶然自乐的心境过河。奇怪,一条黑狗在桥上挡着我们的去路,仿佛不让我们过河,几位胆小的女士,裹足不前,或畏怯退后,胆大的慢慢接近,也真是,这条黑狗,相当温驯,我的那位走近它,轻轻地摸摸它的头,它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家见之,快速地走过了桥。
河里有一群鸭子在玩,有的扑打着小翅膀嬉戏,有的“扑哧”一声钻进水里洗身子去了。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木造建筑及农民生活博物馆
过桥后,沿着河边走,走上百来步,我们来到了一处小木屋前。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这就是苏兹达里值得一看的木造建筑及农民生活博物馆,它建于1968年。看着导游购了票,馆内收票人一一清点人数,我们都走进了馆内。
说来,整个博物馆是露天的,所有木屋都是从各处收集原封不动搬来的。有冬天、夏天教堂,还有民宅及商店,一旁还有传统水井、水车、以及磨面粉用的风车,就像是几百年前的俄罗斯小镇又重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由于东北部气候寒冷,一般城市都有两个教堂,即冬、夏教堂,差别就在于冬天教堂可以生火取暖。在古俄罗斯,木匠技术十分高超,整栋建筑常常不用一根钉子盖成,整个建筑群显现出一种斑驳的棕色,体现了古老与沧桑。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我们还走进一户农宅,里面展现了以前的居住环境和使用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它承载着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与勤劳耕作的奋斗精神,是为我们见识和了解过去俄罗斯乡村人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当我们走到最后,有一户民宅吸引了我们,这户民宅的主人,似乎是镇上较为富裕的,据介绍,说是地主,房内还有账房室,楼上楼下全是手工打造的家具,家用设备在当时属于高档的,还有暖气设备,主人穿着优雅服装,墙上挂着名画及自画像。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走出这户人家,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往回赶,中途还真意犹未尽。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当我们将要走出博物馆时,我的那位忽然发现馆内的一角有几株苹果树,觉得好玩,手能伸及之处,就能摘下苹果,她胆子挺大的,想摘,当人家告诉她,刚打过药水,哈,她手忙缩了回来。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走出博物馆门,见有马车停在马路的对面,硬拉上我给她拍一张照片,在这儿,她胆子小了,一匹高大的马,不敢接近,隔着间距,拍出来的照片,效果有点两样,但也不失为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俄罗斯行 <wbr>2016(十六)莫斯科 <wbr>苏兹达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