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行 2016(三)黄山 汤口镇

(2017-04-08 22:55:51)
标签:

黛瓦、粉壁、马头墙

民居、祠堂、牌坊

石雕、木雕、砖雕

汤口镇寨西村

毛豆腐

分类: 旅游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17点钟,我们离开了徽商大宅院,旅游大巴向着我们入住旅店前行。
——徽派建筑
车辆在行驶中,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车从浙江进入安徽境内,立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民居,都是徽派建筑,清一色:黛瓦、粉壁、马头墙。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这些,我在前一篇博文中,已作了一些阐述和图片展示。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
徽派建筑大都坐北朝南,注重内部自然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徽商,表现主要在经商上、不在建筑上,一旦衣锦还乡之后,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门面,或以牌坊筑立褒奖徽州女人守夫的风骨。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除雕栏玉砌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但是,今天,我们走在徽州的县城及乡镇的马路上所看到的建筑,外观看上去带有点徽派建筑的风格,但里面未必如此;不可否认,有许多房屋的里外,已是现代化建筑结构的设计。
——汤口镇
车继续开,一直到黄山汤口镇。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南麓,其西北隅,即是黄山风景区的前山,是出入黄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据说,进黄山风景区游览客人很多都是从汤口镇进出黄山风景区的。
汤口镇,背倚黄山,面临逍遥溪。仰可观黄山诸峰,云凝碧汉,辟地摩天;俯能瞰逍遥秀水,清澈如镜,倒映山峦。逍遥溪两岸,峰峦叠嶂,林海葱笼,绿树滴翠。在沿河不到1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各式徽派建筑依山临水而建,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高低错落,与四周的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这次,我们虽不上黄山,但要游览几个景点都在黄山附近。
车继续往前开,一直到汤口镇寨西村。我们的旅店就在那儿。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原本我们住农家乐的。在车上,导游说是为我们的住宿升级,吃也作改善。不容置疑,这需要另外付钱。当然,钱,我们是能够承受的。问题是,旅行社当初为了招揽生意,恶意押价!当旅游大巴开出上海后,再叫我们付钱,这种做法实在有违公德!
车到了旅店,我们拿到房间的房门钥匙,上楼推门一看,还不错,房间像是复合式的,楼上睡觉,楼下休息室。然而,吃的,却大不如人意,每天就那么几个菜,口味不佳,品种单一,数量还少。想想,出来旅游,吃的方面是不能亏待自己的。提了意见,菜的数量略多了一点。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吃了晚饭后,我们一行六人,一起去外面走走。沿着旅店门前的一条马路,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说是汤口人口文化广场,然后,右转弯,再沿着“山深线”公路行走,公路两边商店林立,看上去,这儿是一段比较繁华的路段。对于我们来说,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一切都感到新鲜,逛逛马路也是开心的,顺便看看有没有我们需要的当地土特长,以便买点带回上海。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毛豆腐
当我们沿街慢慢闲逛,突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像是油煎豆腐!循着香味走过去,一家店,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原来,那是一家卖“毛豆腐”的店,店门口放着一个摊位。
这个,当地人说是毛豆腐,也叫霉豆腐,这与臭豆腐差不多,以前,我们没有见过。
毛豆腐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据说,主要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的过程使之长出寸许白毛,浓密纯净,若上面均匀分布有一些黑色颗粒,其是孢子,这是上好毛豆腐的标志。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的味,特鲜!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听说,最有情趣的吃法,是若能在街头遇到走街串巷的货郎,看他一头挑干柴、一头挑毛豆腐,油煎两面略焦的毛豆腐在叫卖,吃客走上去买上几块,浇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着油锅边吃边聊,既鲜美可口,又独具风味,还是一道街头的风景呢。
这儿的毛豆腐是徽州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传统名菜。听当地人讲,久居外面的徽州人,一说到毛豆腐,就会激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还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当战事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起先,我们看了都不敢吃,“这不是豆腐上生长着的一种霉菌嘛”,后来看了在墙上帖着的宣传介绍,才知道,这毛豆腐还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原来这是当地的一道美食!想来,如此舌尖上的美食,咱们不能错过,大家决定尝尝味!这毛豆腐与上海的臭豆腐大小一样,就是价格挺贵,每块3元,但我们也掏钱买!商品经济就是这样,出了名的产品总是贵的!
毛豆腐拿到手,咬一口,外面并没有像臭豆腐那样酥酥脆脆,里面倒一样嫩嫩滑滑。细细品味,感觉和臭豆腐相差无几,并没有什么特别。我们中间的一位女士说是“不太好吃”。是啊,每个人的口味不会一样,有说好吃的,有说不好吃的,就像榴莲,我不喜欢吃,我的太太却很喜欢吃。

夜幕降临,彩灯亮了起来,五光十色,霓虹灯闪跃跳动,扮靓着这一小镇,渐渐地整个街上归于沉寂,月色笼罩下,变得分外静谧安详,变得格外妖娆迷人,我们边欣赏边慢慢地走回了旅店。安徽行 <wbr>2016(三)黄山 <wbr>汤口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