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行 2016(二)黄山 徽商大宅院

(2017-04-01 21:15:14)
标签:

歙县

徐普来

徽派文化

中和堂

五凤楼

分类: 旅游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行驶在杭徽高速的我们旅游大巴,在歙县出口下了高速。
下午四点钟,车停在了一家大宅院的门口。下了车,只见门额上写着“徽商大宅院”五个字,二只石狮镇守大门两边,红灯笼高挂。一看这气势,起先,我以为这里是以前的一户大户人家呢。后来,听导游一说,并非如此。
——地理位置
话说歙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皖南山区,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位于皖浙边境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天目山主峰,高度在安徽省内仅次于黄山。
——文化底蕴
歙县是徽州六县之一、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就在歙县,曾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荣誉称号。
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2014年歙县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徽商建立
古代歙县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由于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为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粮食不能自给,必须从外地调入。在地狭人稠、生活贫困的处境下,勇于进取的歙县人民,为了摆脱困境和出售林茶等土特产品,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赴他乡,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歙县商人即在江南城镇进行贸易。至明朝成化、弘治年间,遂形成了一个人众资巨、颇具特色的徽商集团,开始称雄商界。明嘉靖至清嘉庆的近300年间(1522—1820),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当时徽商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乃至海外,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有“无徽不成镇”之誉。经营的行业主要有茶、粮、木、盐、海上贸易、典当、丝布、漆、酱及文房四宝等。该县富商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财力雄厚。清代两淮盐商八总商中,歙人恒占其四,富者积资达千万两银以上。
——徽商大宅院
再说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中心。该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大宅院内闻名遐迩的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品比比皆是,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马头墙层层昂起,气势宏伟!
——大宅院来历
说起徽商大宅院,来之不易。
徽商大宅院自她问世的那天起,就引起了阵阵惊叹之声,有识人士曾放言: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作,是一部徽文化的壮丽史诗,而这样的一部壮丽史诗,竟然出自一位农民之手!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据说,策划修建这个宅院的人是原歙县政协副主席徐普来。他自幼随父母从浙江淳安移民到了安徽歙县务农,家境的贫寒,使得他还未成年就外出打工,当然,这也使他自幼见多识广。而苦于人多地少又颇有经营头脑的他,早在70年代就带领了一批民工,活跃在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的建筑工地上。1983年他注册成立了徽城镇建筑工程队,那时还不兴叫老板,便自己当起了经理。至1985年,当社会上“万元户”还凤毛麟角时,他已然成为了拥有500万资本金的富商了。
徐普来在多年的建筑施工中,对徽派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在对旧徽商聚集地的县城朱家巷进行拆迁工程时,他发现朱家巷的房屋虽然破败,但房屋的砖木石雕等构、固件却很精致,毁掉实在可惜,就有意识地保存收藏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不断拓展,他已然深深领悟到徽派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热爱上了这些东西后,同时却看到一些精美的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因后人无力维修,任由风霜雨雪侵蚀,更有一座座古建筑被拆弃、坍塌、烧毁,并以愈演愈烈之势流向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于流失海外。于是,“要尽快抢救、保护徽派建筑”的念头在徐普来心中强烈萌生。在以后的岁月里,徐普来几乎跑遍了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每一片村落,花费巨资一件件、一栋栋收购那些散落在乡下、民间已无法进行原地复原保护的古建筑精品,并将这些古建筑的所有构件一一编号精心拆卸运回歙县。经过多年的悉心收藏、日积月累,这些在旁人看来只是些破砖烂瓦朽木,而在徐普来眼里却是一件件了不起的宝贝,并已堆积成小山了,于是,他决定化腐朽为神奇,用这些他所收藏的宝贝建一座集亭台楼阁、水榭花园、戏台廊桥、牌坊古井于一体的“徽商大宅院”。
为了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辉煌无比的徽文化,2005年,由徐普来家人注册成立的歙县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中心,向县政府递交了投资、建设、经营徽商大宅院的《项目申报材料》,同年4月,“徽商大宅院”破土动工。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众人瞩目
在安徽省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150多名中老年徽州工匠,在徐普来的策划、带领下,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大气磅礴的徽商大宅院终于被精心建成,并于2007年9月开院接待游客。
还在徽商大宅院建造之中,其芳名就已美誉天下——2005年8月,正在黄山拍摄《再说长江》的央视摄制组闻讯来到了徽商大宅院,当时正值大宅院正厅上大梁。这是一个充满了徽风徽韵的上梁仪式,无比庄严而隆重,记者们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以热血沸腾的心情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珍贵场面。【请看视频(《再说长江》第二十三集 无梦到徽州)】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的编导,因迷上徽派文化和徽商大宅院,先后三次到徽州考察采风,并投入巨资拍摄了一部展现徽文化魅力、展示新徽商形象的文化记录片。
电视连续剧《大祠堂》、《新安家族》、《红槐花》等均在徽商大宅院拍摄,2006年11月16日,26集电视连续集《小城往事》在大宅院开机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湖南、广东卫视等全国50多家电视媒体到现场报道。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2006年,安徽邮政部门将徽商大宅院的照片制成邮票和明信片,向社会公开发行。徽商大宅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也不枉当地政府对她的肯定和支持。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此照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在歙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徐普来为抢救、保护徽派建筑和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如今辉煌的徽商大宅院,以及今天这个层面上的歙县徽派文化保护。
近年来,歙县更是由于集徽派文化、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而名声大振。“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已成为歙县旅游业开宗明义的响亮导游词!
——走进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院内集中罗列了29幢明代以前,至明、清、民国的徽派建筑,108扇大木门、1085根木柱、36个天井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组成了一组典型徽派特色的深宅大院。(请看视频《徽商大宅院》)
来到大宅院前,一座飞砖碑楼样式的门楼矗立面前,这便是徽商大宅院的正门。但见门楼正脊站立四只脊兽,两端鳌鱼挺立。门楼飞檐翘角,中枢高耸,东西夹峙。上额枋嵌镶四块元宝人物花砖,又间隔一大两小花砖三块,雕“梅、兰、竹、菊”四君子,秀丽逼真。雪白的匾墙中间,镶以汉白玉“徽商大宅院”匾额,两边衬以红黑双色的墙头山水画。东西边楼呈现八字形,楼墙上嵌镶两幅巨大的龙凤祥云石雕图,宽阔的门楼,精致的砖雕,巍峨壮观。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进入大门,我们便先来到左面的“西门屋”,穿过“石牌坊”,走过“桂溪桥”、然后,分别一一欣赏杨柳快晴阁、梧桐夜雨斋、蔷薇露舍……。
走在徽商大宅院内,一个有趣的现象,所见的建筑,比如:桂溪桥、杨柳快晴阁、梧桐夜雨斋、蔷薇露舍、椿簧馆、茉莉香屋、芙蓉小殿、红蓼廊桥、花信坊、百合轩等等的谋划,正是以大厅“中和堂”为中心点向四周延伸,成众星捧月之势。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一连排开的是三座门楼,左右两座“西门屋”、“东门屋”,清新雅致,而中间的“五凤楼”却气势磅礴。进入五凤楼就是气宇轩昂的正厅,正厅长40米、宽30米,分上、中、下三进,可称得上徽派建筑第一厅。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而与这些富有诗意的名称相符的不仅是那名至实归的建筑实物,更有代表徽派建筑文化的木雕、砖雕、石雕、碑刻字画,其中多是精品,更不乏极品和孤品。
尤其是徽商大宅院的镇宅之宝——高悬门梁上的每座约书本大小的明代13个乌溜溜的砖雕门洞,随风吹拂,那13扇砖门便会自动转向、开启关闭,令人赞叹不已、拍案叫绝。安徽行 <wbr>2016(二)黄山 <wbr>徽商大宅院
在古徽州旧地界内,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幢四层徽派小楼也巧妙地耸立于此,让研究和喜欢徽派建筑文化的众多人士格外倾心。
一圈走下来,可以说,徽商大宅院内的亭台楼阁、大厅敞堂、书斋学肆、绣房闺室、坊桥池溪、古树老花、砖木石雕等等,有机地绘成了一篇精彩纷呈、风茂毕露、内涵博大的徽派文章。

徽商大宅院的巧夺天工之处,还不仅在于那些忧伤的古木、傲世的宅第,更有那一公里长的地表水道,这些若宽若窄若明若暗若深若浅的流觞曲水自成体系,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古典生命哲学机理演绎得尽善尽美。

一个小时候后,我们走出了徽商大宅院。
可以这样说,徽派建筑特色在徽商大宅院里表现的酣畅淋漓,让人目不暇接,陶醉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