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行(十一)荡口古镇

标签:
鹅湖镇漫画大师华君武词曲作者王莘数学双星-华蘅芳兄弟水乡土菜 |
分类: 旅游 |

从泰伯墓景区出来,已是5点钟。




古镇美哉
荡口古镇,由于镇在鹅湖镇境内的荡口,故而得名,其东枕鹅肫荡,南挽南青荡,西接苏舍荡,北连蔡湾荡。古镇四周,河网密布。伯渎河与镇内的市河、北仓河、北新河、东新河、鳗鲡浜、银鱼浜、庙浜、新开河,纵横交错。湖荡、河浜、桥梁、舟楫,以及水池、水榭、水埠,再又丰富的当地物产,组成了荡口古镇亲水文化的美丽画卷。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美之词。清代诗人杜汉阶的竹枝词诗曰:“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秦琦的诗曰:“鹅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携壶取次斟。询是水乡风味好,银鱼如雪细如针”。“侬有鸡头正堪采,鹅肫荡里泛青波。”杨南峰诗曰:“天知早稻上场来,故放晴光日日开。老酒深缸软草铺,与君同把太平杯。”文征明也有诗句云:“翘首鹅湖刚百里,遥怜岁晚客间身。”















“浣女捶衣河滩头,客船停于屋檐下”。小桥流水、傍河民居,驳岸河埠,船只往来,形成了浓郁的水乡特色。目前,古镇有桥梁24座,有石拱桥、石板桥、廊桥,有单孔的也有多孔的,形态各异。这些桥梁演绎着荡口人积富为民、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崇尚孝义的生动故事。荡口船的种类也繁多,据称,有米包子船、火轮船、航船、乌蓬船(亦称嘡嘡船),还有小网船、罱泥船、小画子船、蚱蜢船、放鸟船、龙船、浆船,以及救火、戽水的“洋龙船”,堪称船文化博物馆。
名人汇翠
荡口古镇,这个小地方尽出名人,东汉时曾出过一个孝子,名叫丁兰,所以这儿以前也叫丁舍。镇虽小,不像周庄、同里那些经典江南古镇名闻天下,但是从这里相继走出来的大师却闻名天下,如: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国学大师钱穆、漫画大师华君武,还有人民音乐家、作曲家、《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等。
这儿历史遗存众多,最早可以追溯殷商时代,那个号称“江南始祖”的泰伯,其逝去后的归藏之地“泰伯墓”,离荡口古镇不远,就在荡口之西。
古镇开发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荡口古镇相继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2004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这是因为镇上历史遗存众多,有4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1个市级文保单位,1个控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
2008年,被确定为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当年10月,锡山区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了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在上海同济规划院、苏州规划院等多家单位规划、策划,确定了荡口古镇保护开发的总体定位: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的旅游生活社区。
2010年,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景区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围绕游客吃在荡口,住在荡口,文化休闲在荡口的发展目标,精心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
2014年的10月,成功入围由第一财经发起并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50多家电台主办的“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前20强。同月,又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12月份被授予“人文环境奖”。
2015年5月1日,经过几年的开发和试运行,荡口古镇开始收门票。
慢慢游览
我们进入古镇,天还没有暗下来,所见镇上,一切都是清晰的。
这里自古就是区域性“水码头”,注入鹅湖的伯渎河西通京杭大运河;作为清水通道的望虞河穿鹅湖而过,北接长江,南贯太湖。











我们沿着镇上的小街慢慢走去,低层的房舍沿着水道不断向前延伸,黑、白、灰是主色调。我注意到,墙上的泥灰有的地方已脱落,青砖裸露着,不时还有在砖缝中生长出几棵枯草残藤。有些房屋的山墙上部已不完整,透着诉不尽的历史。走着走着,老屋,最特别之处就是进深,就那么一条深深黑黑的巷子等着你去走,偶尔头上的小天窗投射下一束亮光,前面一扇侧门斜射进来的那微微光影,给人有一种淡淡幽幽的感觉。





古镇,可以说,大致分成南北两条街,我们是从北边一扇小门进去的,先游览北街。古镇从西向东一个个景点基本都在北街上,分别是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漫画馆、华氏义庄、王莘故居、会通馆、钱穆旧居(亨得利钟表馆)等,走到最东端再过桥到南街往西游览,不知不觉中,已经兜上一圈了。当天,有点小小的遗憾,因为进入这些景点是要买门票的,所以我们自然也就进不去了,也看不到展览及任何东西。


据说,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我的感觉,古镇以体现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前提,以“唐伯虎点秋香”、“国学大师钱穆”、“数学双星-华蘅芳兄弟”等名人典故为品牌,正是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环境,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檐下舟船往来”的江南水乡风貌。










舌尖美食
夜,悄悄的降临。一般来说,古镇的人气,白天很旺,如若要想体验最美的古镇,肯定是早晚,而这时候,游客也少,你一个人,悠然自得地走在古镇用石板铺就的街上,感受那岁月沧桑,应该会是最美妙的事了。天渐渐暗下来,古镇上的大红灯笼一个个渐渐亮起来,星星点点的红灯笼照亮整片夜空,倒影在河道内,还真美不胜收。




是夜,明月当空。酒店旅店里,人们围拢在餐桌旁,以酒当歌,觥筹交错,期间旅途中的劳累便随浓浓的酒香灰飞烟灭,多多少少,会让人来个一醉方休。
6点钟,我们来到一家“水乡土菜”馆,走进去吃晚饭。
鹅湖自古是个聚宝湖,盛产稻米、桑麻、菱芡,最享盛名的特产是鱼。鹅湖鱼类品种很多:鲢、鳙、鳜、鲤、青鱼、草鱼、白鱼、野生鲫鱼、鳗鱼、甲鱼等。
这家菜馆的老板娘看上去年轻老练,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并递上茶,而后立刻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菜肴特色。于是,我们点了花鲢鱼头汤,再放上豆腐,这豆腐、这鱼、这汤,鲜味可口;焖肉更是激发了我们的尝鲜,其历史久远,肉块色深红,原汁原味,肥而不腻,浓香酥烂,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风味佳肴;当然,河虾也少不了。
感觉老荡口的美味,是那么温润而深藏记忆的味道,无论是鱼头汤、老荡口焖肉,仰或别的菜肴,都未曾失去本色,饱含浓浓的乡情,带着连绵温暖的气息,历久弥醇。





吃好饭,已是晚上7点半,我们回酒店休息了。
前一篇:无锡行(十)泰伯墓景区
后一篇:无锡行(十二)苏州重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