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行(五)嘉善 圆觉禅寺

标签:
陶庄镇如照禅师皈依证根宗法师上海徐汇区 |
分类: 旅游 |

想去西塘
第二天上午8点钟,吃了早饭,从宾馆出来,我们想去嘉善县的西塘古镇游玩。
嘉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侧,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县。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天下。
嘉善旅游,首推西塘。西塘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早在唐开元年间,西塘就有了村落,宋时聚成村里,元末统称斜塘,明代建成市镇。老镇区内至今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
正因为西塘古镇是一个名镇,每年前去游玩的人很多,特别是节假日里,更是人头攒动。
当天,我们的车快要到达古镇,也就是最后1公里,其行驶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后来干脆似蜗牛,车在这个长长的堵车队伍里,动弹不得。向前望不到头,向后望不到尾。这是我们第二次来“闯关”了,西塘古镇,我们就想着能进去。
想想前一天的下午,也想游玩西塘古镇。1点多,车开往西塘古镇的路上,仅差最后3公里,就开始堵得厉害,时间容不得我们等下去,只能就此打住,前往别的景区。于是,第二天,我们想赶个早,再次前往西塘古镇,却不料还是遇上那么多的车。显然,我们低估了这节日效应,节日里是不能去知名景点游玩的!
看到这番阵势,我们都感到头痛,更何况老人同行,那么多人人挤人的,老人行动不便,怎么走啊。于是,我们最终只能彻底打消了去西塘古镇的念头。
没办法,我们的车利用一个空挡,借道小路上,走向了另外的一个景点。
圆觉禅寺
9点过后,我们车来到了嘉善县圆觉禅寺。
圆觉禅寺距今已有七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在江浙沪一带和港、澳、日本等同胞中影响较深。该寺位于嘉善县的陶庄镇西北。陶庄镇,古称柳溪。镇周围有河九条,朝向或环流,都流向镇北,当地人称此为九龙环珠,此地则是“龙珠”。
该圆觉禅寺的由来,有一个故事。宋代杭州灵隐古寺有一僧,名如照,立志参行四方,弘法度生。景定三年(公元约l 2 6
2年),他来到了柳溪,见此地钟灵毓秀,气象非凡,遂结卢而居,即在这僻静地方,建茅庐隐居起来,其名曰“圆觉”。没过几年,这儿建成了禅院,又经如照禅师及其弟子的多方努力,圆觉禅院遂成一丛林。圆觉禅院寺名的由来,因如照禅师及其弟子常持《圆觉经》,故禅院名为“圆觉禅院”,由此,该寺名沿用至今。
进入寺院
圆觉禅寺,所处的位置比较偏,从陶芦公路转弯进入园觉路,这是一条不引人注意的小路,路也不长,走到底,便是这个寺院。门口显得很冷清,照理说,节假日里,应该游人如织,可门口就我们这些人。等我们下车不久,紧接着来了一辆红色小轿车,停在了我们车的后面,除此之外,就别无它车。
圆觉禅寺入口处的大门有二扇,仅开了一扇,没有人进出。正当我们径直走进去,突然,不知从哪一间屋内走出了一位男士,是门卫,看上去50岁多,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衫,讲着本地话口音,叫我们去离着不远的窗口买门票。我曾从网上搜索,该寺院没有说到要门票呀。来到这里才得知,5元是所谓“香火钱”。

皈依证
当我们进去之时,紧随其后是那辆红色小轿车上下来的一男一女年轻人,看着他们各自出示一本像是什么证件,那门卫就让他们进去了。
我觉得好奇,等他们离开,忙向那门卫请教。那门卫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我,似乎说我这人有点怪怪的,“怎么不知道啊”,但还是微微地一笑,说道,“有佛教徒的皈依证可以免费进寺院”。原来如此,这,我还不知道呢。
“皈依证是(居士)佛教徒的重要证明。”那门卫说道。
“下回,我也想办一张,可以吗?”我开玩笑似的问了一句。
“可以啊,但需要一些手续。”他说道。
“先到寺院里拜一位师傅,请求传授‘三皈’(佛、法、僧),再举行皈依仪式,便可获得。‘三皈’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学佛是从‘三皈’做起,它是学佛人这一生必须遵行的修学总原则。‘佛、法、僧’的三宝: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较为详细地介绍道,似乎在给我上课啦。
“皈依不一定要受戒;皈依受戒后就是居士(但还不能算真正的居士)。有说是皈依证和居士证,实际上只有皈依证,而没有居士证。皈依证就是证明你是一个在家的佛弟子,已在佛前皈依,称为在家居士。”
“皈依与出家不是一回事。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出家需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考核后,方可接受留寺,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
这里,我只是随便说了一句,那门卫讲的好仔细,我只能洗耳恭听了,也是一次学习吧。
寺院历史
就在我们进入圆觉禅寺不久,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风过后,豆子一般大小的雨滴噼里啪啦地从空中掉落下来,这雨挺大的。还好,沿着寺院的屋檐下行走一圈,我们已经把这寺院基本都看了够。
雨还在下,时间还有点早,我又出于好奇,再次来到寺院门口,请教那门卫有关这座寺院的一些问题,那门卫是慢慢的道来。
圆觉禅院原有山门、前殿、后殿和僧舍等殿宇百余间,在明清两代曾盛极一时,殿宇占地三十余亩,寺田约六十亩。宋代如照禅师建该院后,后人曾因称赞本寺,曾有《荷雨轩记》文章传世,可惜其文已失。同时,又有“净池春晓,圆觉谈经,松风为伴,荷叶生声”赞词传颂于江浙一带。元代诗人杨楨有诗赞曰:“圆觉招提隔市暄,潮音满座自晨昏。雨来实花天地坠,风动珠林贝叶翻。供养奇方凭白鹿,齐分珠思伙黄猿。从今结集渊明社,净土修持礼法斗。”看来,很让人浮想联翩。
近代寺宇衰败。全国解放后,未及修整,又经“文革”浩劫,寺宇主殿被拆它用,经像法物破坏遗失,寺院建筑仅剩中殿(天王殿),偏殿(诸天殿)。
八十年代,政府致力于恢复有文物价值的寺院。圆觉禅寺殿宇在嘉兴地区,算是最完整的宋代建筑。l 9 8
5年,圆觉禅寺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l 9 9
5年延请上海僧根宗法师来寺主持寺务。从那年开始,根宗法师团结带领四众弟子,圆觉禅寺逐年恢复中,其寺内的一砖一瓦,一木一花莫不凝聚了这位住持的心血。
如今,圆觉禅寺的用地约十八亩左右,规模小了多了。通过十余年的合众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其建筑特色用八个字来概括:“古今互容,相得益彰”。整座寺院三进三殿五楼二塔加一偏殿的佛寺格局。天王殿面阔28米、高15米,外形为单檐庑殿式仿古建筑;大雄宝殿面阔39米、高21米,为重檐庑殿式仿古建筑;宝塔总高38米,是一组仿中国唐代佛教大乘佛法早期的一组高层密檐宝塔建筑。












上海住持
那门卫说了那么多,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该寺院的住持根宗法师,他居然是我们上海人。我得知,该住持1970年5月出生于上海徐汇区。法名:续性,字号:根宗,俗名:蒋侠铭,9岁皈依三宝(这么小小的年纪!),18岁于杭州栖云古寺礼上广下忍老和尚剃度出家,20岁在上海龙华古寺受具足戒,后赴广东韶关云门寺佛学院学习,现在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佛教界享有一定名望,并相应的兼任一些职务。对此,我很感兴趣。但这天,据说,该住持不在,也就无缘瞧上一眼。
约10点钟,雨稍稍停了下来,我们走出了圆觉禅寺。
感叹这位来自上海的住持,这么早皈依,这么早出家,这么早离开上海。不知是受家庭影响?还是看破红尘?是父母主意?还是本人意愿?
人贵在简,恒在静,以心灵的宁静来远避尘世的喧嚣,或秉烛夜读,或焚香听琴,或幽谷赏兰,或荒原徐行,或举杯独酌,或水岸凝视,或品茗遐思。任红尘滚滚,笑功利名望,让灵魂在时光中镌刻淡泊的印痕,愿生命在前行中留下清幽的心。
前一篇:嘉兴行(四)平湖 南村书堆
后一篇:嘉兴行(六)嘉善 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