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行(四)平湖 南村书堆

标签:
石坊著名书法家驾沧先生张南村张家藏书万卷九峰一览楼 |
分类: 旅游 |

4点半,我们走出了报本禅院。
已近傍晚时分,车行进在平湖市区,想找一家饭店准备晚饭的事了。
忽然,有一座牌坊映入了我的眼帘。于是,车子就在这座牌坊前停了下来。当我走下车,往牌坊方向望过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牌坊的上方书写着“南村书堆”四字,再往前望去,是一片湖景,天空湛蓝,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其景色之美,这就是南村书堆景区。


南村书堆
南村书堆景区位于平湖市区东侧,为东湖新八景之一,是一组江南书院制古典园林建筑,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于2003年建成开放。
回溯东湖的历史,正应验了那句沧海桑田。它古时原是陆地,由于地壳变动塌陷成湖,名为当湖;晋隆安五年(401)改东武湖,又称东湖,雅名鹦鹉湖、鹉湖。东湖景区历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闲游览的胜地,不少古代的望族在此建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可见,南村书堆景区的建成,弥补了古代“东湖十景”中南村书堆只留其名不见其形的缺憾,再现了众多诗文中所描述的风致和意境,并且改为临湖而筑,自成一组江南书院制古典园林建筑,又重现清代张园中十杉亭的杉风景致,成为东湖风景区环湖构建的园林中最成独立体系、最具古典风韵、最耐人寻味、最有欣赏价值的景观。
景区石坊
南村书堆景区滨湖长只有区区240米,占地25亩,说来其长度和区域面积,不长也不大。
景区入口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座牌坊,它是用石头建成的牌坊,上面“南村书堆”匾额题字是著名书法家驾沧先生的手笔,两侧柱联则摘录自东湖弄珠楼清康熙年间的楹联,上联是“胜地自多名俊彦”,下联是“他乡无此好湖山”。
其实南村书堆之名闻世很早,又称南村书屋、南村书院、湖上读书堆,其历史比平湖建县的时间还要长。
历史故事
说起“南村书堆”,“南村”指的是一个人,“书堆”指的是一件事。
其人
据介绍,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有个叫张纮的平湖人,别号“南村”,他喜好藏书,达到万卷之多,他又喜好读书,在县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台楼阁园林建筑,作为读书、赏景、讲学之处,因为他读书不是死读书,不作“村学究”式讲学,又做过宫廷近侍的郎官(官价次于尚书),一下子吸引众多名士来此讲学,因而名声大噪,张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书家。
其事
《平湖县志》有《湖上读书堆六先生会记》记载:明嘉靖癸丑(1553年)有罗念庵与梅林、荆川、黄州、龙溪、武林等地六位名士会于当湖,纵观东湖之胜,在“湖上读书堆”讨论“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道理,是一次历史上很有名的学术研究聚会。
明李东阳《南村书堆》诗曰:“南村书屋书满车,南村书声声满家。读书不作村学究,身为郎官印如斗。如今只合称书乡,不独书堆人姓张。”表明当时平湖读书风气盛行,堪称书乡,读书的人和读书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张家一个姓和南村书堆一个地方。明沈懋嘉的诗也说:“张家堆上屋层层,闻说当年万卷称。扇扇碧纱窗影乱,为郎深夜剪书灯。”说明张家藏书万卷,屋宇较多。
走下衰落
南村书堆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由兴盛逐渐衰落的道路。世事沧桑,人事代谢,到清代光绪年间,南村书堆已经衰落了,高廷梅诗曰“书堆遗迹已荒凉,闻说读书人姓张,欲向南村买屋住,愿郎书味也深长。”怀念和向往之情溢于诗句之间。
九峰一览楼
新的南村书堆景区主要景点是“九峰一览楼”,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题写了匾额。登上19.8米高的九峰一览楼,可以俯视东湖全景,又可遥望海边九峰。
围绕院落广场,两侧为游廊、书屋、茶室,有文澜斋、书香斋、凝香草堂、格物堂、清漪堂、七碗居、碧澜榭、东湖风景区展示厅等古典园林建筑。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南村书堆景区,我们并没有走得太远。我站在院落广场,仅仅环视一周,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过了,而后就离开了。
江南秀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在灿烂的霓红灯下,格外妖娆迷离。
车停在了这家店的门口,我搀扶着母亲,走了进去。进了店,我环顾四周,第一印象是素雅整洁、摆设精致,让人有一种走进了温馨之家的感觉。我们选择了临窗的一桌坐下,店里的一位服务小姐马上走了过来,她热情地为我们一一倒上热茶。
我了解到,按照服务小姐的说法,这家店是平湖首家使用专业“低温烹制”高档锅具,烹制美味佳肴。店里一律不使用鸡精和味精对菜肴调味,并且烹饪制作的养生菜美食,全是采用国外进口的高品质特级初榨橄榄油和进口高档喜马拉雅盐和零添加剂的有机酱油、胡椒粉以及纯天然自制酱汁,同时,根据需要,在一些菜中,都会放入一些养生的药材。这里的每一道菜,既重视保持菜品的本色本味,又具有养生功能,既饱眼福,又保健康。








我,喜欢江南秀味的环境,典雅而不失大气;喜欢江南秀味的服务,规范而不失温馨;喜欢江南秀味的菜肴,美味而不失精致。这一顿晚饭,既养眼舒心又有点让人沉醉。
后一篇:嘉兴行(五)嘉善 圆觉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