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浔 古镇游(上)

(2014-08-31 20:45:55)
标签:

张石铭旧宅

刘氏小莲庄

嘉业堂藏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嘉湖平原

分类: 旅游

南浔 <wbr>古镇游(上)

2014222日,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兄弟俩携父母到浙江的南浔古镇游玩。

早晨,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虽说已经进入初春,天气却依然清冷7点钟,从我兄弟家出发,车子很快上了高速,出上海,一路都非常顺畅。但进入南浔,下了高速,要到南浔古镇前,按照车载导航仪行驶,可能也没有注意到路边的提示标志,有一段路,路断了,原来前方正在修建一座桥,再原路返回,折向另一条路,兜了一个大圈子,到了那儿已是910分。

下了车,抬眼望去,马路对面有一个广场,气势显得好大,想象中古镇应该是居民集中区,看来,现在的地方政府财大气粗,为了开发这个古镇,一定下了很大的本钱!

我们进入一个徽式牌坊后,先到游客服务中心买票,前一天,我们已在网上预定好了门票,算是便宜点。接着沿着一条主干道,行走到底,进入一座仿古的建筑楼,检票入口。

进去之后,一条小河横在面前,一定要过一座小桥,看来,这些都是有意为之。

过了小桥,看到一块古镇指示牌,游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南到北,首先是小莲庄、藏书楼等主要景点;接着是沿河两岸的南东街、南西街,分布着一些小餐厅、小商铺,及一些景点,其中值得一看的是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最后是北面百间楼民居建筑群。

我们过了桥之后是右拐,先向北,沿着小河走,算是进入了古镇沿河两岸的街坊。

江南六大水乡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区,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相比较,这江南六大水乡古镇,南浔文化底蕴最深,单个景点也很有味道。

一、简介

地理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吴江接壤,西距湖州,离上海130公里。

名称

南浔古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

经济

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当时的这个比喻,是按照他的财富多少来区分设定的,五百万银子以上的称象,一百万以上不到五百万的称牛,十万两以上不到一百万的是称狗。四象指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四象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清政府的一年财政收入(七千万两白银)。

水乡

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镇上

南浔有至今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的张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张静江故居;有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南浔三古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使南浔古镇成为中国最具典型的江南水墨画之一。

二、著名景点

主要有三个,且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建于光绪25年至31(1889-1906)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中西合璧。这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反映了主人在十九世纪未与西方在经济、文化、艺术中的联系与沟通。

张石铭旧宅的欧式建筑,这在江南水乡古镇中是绝无仅有的,许多建筑材料是从法国进口的,比如彩色玻璃等。该建筑深藏在平凡的院墙内,大院的最深处,说明其主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建筑中还有一欧式舞厅,当外边的女人还裹着小脚时,里边的人却在伴着华尔兹翩翩起舞。

刘氏小莲庄

江南小莲庄,十亩荷花塘。小莲庄历经40载修筑而成,是典型的江南小榭庭院,亭台榭廊,荷田泱泱,移步之间那种小家碧玉的绰约多姿凝于每一个细节。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清末光禄大夫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占地27亩。小莲庄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主要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整个园林构思精纱,匠心独特,亭楼阔榭,黑山依水。各处建筑分别成景,景景之间,具界不界,内园外园似隔非隔,错落有致,陶曲成趣,这儿也处处有着西洋建筑的味道,整个景色不输苏州园林。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庭院中心的大荷塘,荷花种满全池,江南一带很难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初春虽然已经没有盛夏那种碧绿,却能欣赏到另一番雨打残荷的景致。如果冬天下了雪,雪未融化之时这一池荷花一定美到心坎里了。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坐落于南浔的鹧鸪溪,与小莲庄隔溪相望,有小桥通连。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园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夏日,池中绿荷亭亭,红莲怒放。有亭三座,曰明瑟漳红沅碧

嘉业堂藏书楼,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解放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在的藏书楼正以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的双重身份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和游客。

 

南浔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不同的是,它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南浔则默默地守候着她那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她的游人们的到来,丝毫无怨言。

南浔镇政府从1982年开始着手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大批的古民宅、民居、园林等古建筑得以保存。“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是南浔对外宣传的广告语,1991年南浔古镇被列为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显然,南浔古镇有值得回味的精彩看点。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南浔 <wbr>古镇游(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