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旅程 (十六2.5)田螺山遗址

(2014-03-22 15:12:14)
标签:

河姆渡遗址

7000年前古人

余姚市三七市镇

山中水库

上林湖风景区

分类: 旅游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从五磊山风景区出来,已近中午时分,我们找了一家饭馆,解决了一下温饱问题。

按照事前安排,下一站我们将前往鸣鹤古镇。

车开了一段路,突然,我看到路的前方竖着一块标志——田螺山遗址。于是,我们决定,车转弯,进入右边一条公路,开到那儿,先行去看一下。我只知道附近有一个河姆渡遗址,但不顺路,现在有了这个遗址,也一样,不失为一个好机会,能大致了解这儿有关这方面的遗址情况和看到其相关的景象。

第五站,田螺山遗址

车行驶不多时间,就能看到田野上有一顶巨大的似是斗笠的建筑物,这就是田螺山遗址。

走进这个遗址,不需要买门票,只要到售票窗口领取属于你自己的一张门票(可能是统计上的需要)。

1方位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其现存海拔最高度只有约5米。那里距余姚24公里、宁波23公里,在其西南与名闻遐迩的河姆渡遗址直线距离7公里。2013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发掘

2001年,当地一家私营热处理厂为解决生产用水,在打井时从23米深的地层里挖出了许多陶片、动物骨骼、木头等地下文物,随后报告文物部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查勘,初步认定其文化内涵与河姆渡遗址相似,年代不晚于河姆渡文化第二期。

2004年,经过100天的考古发掘,表明已出土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器物在600件以上,器物形制与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断定它是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发掘出土的多层次的成片干栏式建筑柱坑遗迹以及有序的村落设施布局形态,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视角,即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史前村落遗址。六种厚薄不一垫板式的建筑基础营建方式,其技术水平在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文化中堪称最为先进。

3物品

发掘的所有文物,这些文物囊括了当时田螺山人吃、穿、住、行以及娱乐的所有器物。从中,我们不难想象7000年前古人的日常生活。

出土文物中包括无数的植物遗存和动物遗骸,植物遗存有橡子、芡实、菱角、酸枣、薏米、稻米、葫芦、蕨菜等,动物遗骸有狗头骨、牛头骨、鲸鱼肋骨、梅花鹿、四不象鹿、水鹿、龟鳖甲、金枪鱼脊椎骨、犀骨等。可见,当时的田螺山人吃得已经比较丰富了。

尽管没有穿戴方面的遗存出土,但却发掘出大量的纺织工具,有长约8厘米、制作非常精美的骨针,打磨精致的圆形纺轮等,从这些纺织工具中,可以想象当时田螺山人是怎样去缝制衣物的。

玻璃橱窗里也有展示刻有精细花纹的骨哨和骨笄。据介绍,骨哨是狩猎、招集族人时候用的,也或者是一种娱乐工具,骨笄则是女性头上的饰品,在同时期考古发掘中很少见到。像此类的出土文物还有石球、陶制玩具以及玉珠等,足以证明当时的田螺山人已经具有较高的审美取向了。

4感受

整个田螺山遗址,包括看影像资料,我们用时约一个小时,就全部看完了。这种地方来浏览的人很少,因为交通不便,大多都是像我们一样,开车经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看看了解一下。我们似懂非懂,所看到的东西,比较枯燥。只是对千百年前的古人,即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生活资料和生活传统,作一个大致的了解。

5意外收获

从田螺山遗址出来后,我们的车继续行驶,而所行走的线路又都在山里,这一带的山,很有看点。

1)、山中水库

公路沿着山腰走,盘旋着,看不到尽头,四周都是山。这山里的水库特别的多,车行一段路,就有一个水库。每每车转弯后,见到一座水库;翻过一座山,又见到一座水库。对我们这些城里人看来,这些水库都比较大。

层层叠叠的山,山上竹林一片,那碧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其像是用水清洗过,格外的白净。蓝、绿、白,这三种简单的颜色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在遐想,相约一些人,若各自都骑上一辆自行车,在山间里行走,来到水库边垂钓,大家围拢在一起,摊上一张硕大的塑料布,席地而坐,把钓上来的鱼,来个野味烧烤,那一定是非常的舒坦、惬意啊!我们一路走来,确实看到有不少小车停在水库边上,看到那些人的脸上,一个个无不洋溢着喜悦,正在尽享天伦之乐呢。

当车行驶到某一处美景时,我叫我兄弟把车停下,我们都下车欣赏,并拍上几张照片。我站在那水库的大坝上,微风习习,九月份的天气是那么的爽,连空气都是甜甜的,犹似口感中的果冻。只见那水库中的水碧蓝碧蓝的,倒映着四周青山绿水的影子;倒映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还倒映着我们及不远处像我们一样来这里浏览的人们那一个个欢快的身影。那水库中的水晶莹透亮,太阳照在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像是点缀着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又恰似一条闪亮的绸带,围绕着山静静的躺着。那景色还真美极了!

2)、上林湖风景区

当经过一处被称为上林湖风景区的地方,湖边的人特别的多,路边要想停车都困难。我们只作一个短暂的停留,再要想把车开走,也遇到了难题。我和我兄弟合作,后来还算把车开了出来。

在湖边,人们都搭乘所谓的游轮,实际上是一艘摆渡船,带你到那湖里面的山里去,据说那里面的风景特美特美。

听人介绍,上林湖蜿蜒于翠色的群山叠嶂之中,从空中鸟瞰,全湖像一条巨大而曲折的翡翠长廊,湖岸犬牙交错,汊湾密布,环境幽深清绝。上林湖面积约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北面有一石砌大坝。从大坝出发,无论是左边的茭白湾与吴日岭,还是右边的施家斗与后施岙,皆树木茂密,藤蔓丛生。在湖南侧,有一栲栳山,又名仙居山,山上绿树葱葱,溪水涓涓,飞瀑轰轰,奇山怪石,风光独好。山峰烟雾缭绕,似仙似幻。两峰间有一谷,谷底涧水湍急,这便是栲栳溪。沿湖20公里的湖岸线上,散布着自东汉以来的古窑址120余处,随着水色的深浅,青灰色褐黄色的瓷片在岸边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岁月的轮换和沧桑的变迁。这里就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越窑遗址,它是中国瓷文化的发祥地和摇篮,也是一座得天独厚、举世无双的青瓷天然博物馆。

实在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前往,只能在这个湖边看上一眼,算是粗粗的过过眼福。我们思忖以后有机会,特意开车来一次,一定要进去,看看那庐山真面目。

3)、美的享受

这一路走来,我们每每站在其山间的公路边,举目远眺,四面被群山环绕,时而隐隐传来笛儿般又细又亮的鸟鸣声,时而飘出袅袅炊烟。我们时不时看到有人骑着运动自行车在山间中前行,看到靓丽的景色,就会停下来,用相机或用手机拍上几张。我们还能见到一座座连绵起伏茶山茶山墨绿墨绿的,虽不是收获季节,可那一排排茶树整齐地排列着。

由衷的感叹,在这前往旅行目的地的途中,有心关注窗外的风景还真是一件愉悦的事。或许在您疲于奔路而小憩片刻时,已经错过了不少美丽的风光。这种似是公路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您可以一路观赏沿途的美景,有时不经然的一瞥,却是震撼人心的美丽。

我们赞叹着这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尽情地享受着这山间秀美的景色。在这优美的景色中,还真让人感觉格外的轻松自在。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宁波旅程 <wbr>(十六2.5)田螺山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