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程(九)东钱湖

标签:
史浩王安石小普陀补陀洞天陶公山 |
分类: 旅游 |

从韩岭村出来,下午,我们游览东钱湖,车沿着湖岸边行驶。
一、概貌。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其市中心约十五公里。
东钱湖属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潟湖。它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多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东钱湖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种类三百多,山地森林覆盖率92.4%。生态环境优美,湖面开阔,岸线曲折,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苍郁。它的东南方雄峙着福泉山,西北方横亘着月波山;东北方则围以龙蜷山和梨花山,前对白云后忱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于遇,二灵与霞屿遥对,大慈共隐学相望。
东钱湖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三峡溪倾于东,泉月溪灌于西,郭童溪流于北,象坎溪注于南,其余如上水、下水、韩岭、青山、黄菊、紫场,大慈等溪 ,纵横贯注,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因而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美称。
二、价值。
东钱湖开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
东钱湖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宁波过去有句俗话:“田要东乡,儿要亲生”。东乡的田,年年高产,靠的就是东钱湖水。而且,宁波市区大部分食用水也赖此湖供给。
三、文化。
东钱湖地灵人杰,有其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也是人文荟萃之地。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草耕商营,富甲天下,留传着财富与爱情的动人传说,晚年自号陶朱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
北宋王安石曾在此任县令,多留遗迹,南宋权臣史浩家族更名动古今。
近现代,由于“五口通商”对外开埠,众多甬籍人士飘洋过海,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宁波商帮。生物学家童第周、书坛泰斗沙孟海和画家沙耆更为东钱湖抹上亮丽的色彩。
历经沧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景区内现存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南宋墓道石刻群、庙沟后石牌坊)。东钱湖居民至明清基本定型,现存居民保留了民清江南建筑的风貌,从外观上,与江南水乡面水临街,高墙长弄,粉墙黛瓦风格一脉相承。
四、景色。
东钱湖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各有特色。
东钱湖四周群山环抱,绿树簇拥。湖中碧水清澈,烟波浩渺。无论风雨阴晴,四季更替,都能向游客展示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东钱湖风光旖旎,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东钱湖旅游尤以春夏二季景色最佳。
小普陀是东钱湖的一个主要景点,它在一个小岛屿上,两边各有一条道路连接到岸边,这就是湖心堤,又名钱堤,东西长达4公里,就象是一条玉带连着,它把东钱湖分为南湖和北湖。小普陀,又名霞屿,南宋时已建有霞屿禅寺和观音洞(补陀洞天)、望湖亭等胜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中补陀洞天是凿成于南宋中叶的一个佛教石窟。石窟上的“补陀洞天”四字为南宋所刻。
五、游玩。
由于我们一整天都泡在了韩岭村,出了韩岭村已是下午一点多了。这个东钱湖很大,时间的关系,许多景点都来不及去。我们只能沿着湖边行驶了一小段路,走马观花,草草浏览,见景色优美的地方停下来,尽享湖光优美景色,拍一些照,算是“到此一游”过了。
行驶在钱湖大道上,路两旁树木葱翠、景色宜人,七拐八弯,移步即景。东钱湖虽没有西子的风情万种,但她就像一位朴素的村姑,清新脱俗。波浪阵阵拍打着堤坝,湖岸被一片翠绿的大山包围着,山色倒映在湖水里,把水面渲染得一汪青翠。东钱湖总体开发没有像西湖那么完整,但是已经开发的部分非常值得一游。
听当地人说,倘若驾舟泛湖,则是另一番情趣:眼前碧波万顷,湖光潋滟;远方青山逶迤,似舞似蹈,绕岛曲拆前行,就会有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而“岛移鸥引又一程”的感觉.可谓湖外有山,山外有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倘若碰上好运,随着桨翼翻动,泼刺一声,肥大的鲤鱼就会跃进舱来,平添一番野趣。当然,这只是听说而已,还不知真有此事呢?
一路走来,古村韩岭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旧时痕迹依旧,却不甚清晰,还真感叹她的美的同时,也担忧着它的将来去向。东钱湖的美更令人神往,有机会下回还真想去一次,好好欣赏、品味它的美。这一天,我们甚感满足,甚感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