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于高考迟到的一点思索

(2012-07-08 15:30:08)
标签:

教育

备用考场

高考

实体正义

分类: 思索

对于高考迟到的一点思索

    最近在《人民网-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高考迟到被拒 体现程序公平》,我总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有点别扭。

“高考,谁都不允许迟到。”这(唬)话有谁不知道啊?3岁的小孩都知道!

这次高考,上海一名考生因迟到2分钟,(注意,正式开考是15点整,而提前15分钟进考场,是为了做准备,就这15分钟,该考生迟到了2分钟。)校门口的监考人员坚决不让这位考生进去。考生母亲稍后赶到,见状,苦苦请求,并三次下跪哀求。后来,据媒体说,考生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路上出了一点小小的故障,所以,迟到了。

我感到,这位考生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考场,他是一个有自尊、自爱、有个性,十分要强的人。说起来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受到全国上下的一片关注、重视,有很多考生娇生惯养,是最好的,打点滴补营养;是特意开个宾馆,打理的舒适安逸;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打的到考场。考试当天,毒死青蛙、拦阻车辆、警察封路、探头监视,戒备深严。针对此类现象,湖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钟山说事 20120611 高考天问!!!(流畅)微博:精品小视频 视频里说的犀利话语,一针见血,令人深思!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有教育制度!对照一下国外,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哪一个国家是这样做的?这有可能害了我们的莘莘学子啊!

仔细看一下该文,有多处太武断。

一、考生迟到。

“今天为自行车坏了网开一面,明天就可能为说情递条子而破例。”

这种说法极不妥当、极不负责。前者,不是故意的;后者,则是有意的犯错。此话是在混淆视听,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个考生只是一个平民百姓的小孩,当天关键时候,倒霉自行车坏了,不可能存在有递条子特权的可能性,否则,这位考生的母亲也不会下跪哀求。显然,这个说法是要置人于死地。作为这个考生,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和拼搏,就是冲着这一天的高考而来。一次意外的小错,该文作者就揪其不放,“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疏忽承担责任。高考虽重,还能重来,够幸运了。”多么的冠冕堂皇啊!这位考生错过了这一次人生的拼搏,该文作者没有一句安慰话,竟还说“够幸运了”,缺德的该文作者是在挖苦讥讽这位考生!换个角色,如果是你、或你的子女、或你的亲属、或你的朋友,碰到类似情况,你会有什么想法?

二、时间确定。

“入场时间准考证上印得很清楚,并且富有弹性地把迟到下限定在了15分钟。比规定时间晚了17分钟照样进场,这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常识是:正式开考的时间是15点整,必须提前(注意是提前)15分钟进考场,这是强制性的,这是制度的规定,无可厚非。

但文内把入场的时间又说成是:

1、“富有弹性”。

开考必须提前15分钟进场,这是一个硬性规定,怎么可能“富有弹性”?否则,这位考生不可能不让进考场吗?

2、“把迟到下限定在了15分钟”。

“下限”的含义是指,时间最晚或数量最小的限度,那么,这15分钟内到底允许进吗?

3、“比规定时间晚了17分钟照样进场,这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实际上,在正式开考前的15分钟是准备阶段,大家都在做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只是这位考生晚到一步而已,这会影响别人吗?这到底公平吗?

不知该文作者是如何想的?这文字游戏玩的也够忽悠人的!

三、专门考场。

“有人建议,开设专门的迟到考场,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虽曰爱之,实则害之。应该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在制度上纵容他。”

这里所说“开设专门的迟到考场”,该文作者斥之为,一曰,“实则害之”,二曰,“在制度上纵容他”,这些话是否对?

什么是“实则害之”?无非是他不遵守纪律,放了他今天这一码,以后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还会犯错,因此,这一次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呜呼!有谁能保证(包括该文作者)你活到现在没有一次犯过错?今天、明天、将来都不会犯错?要知道,这一次他不是故意的,自行车出了一点小故障,这是意料之外的事!哪怕他这一天提前出门,也不能保证不出意外啊!这跟“害”有什么瓜葛?

什么是“在制度上纵容他”?照此说法,迟到了,让他进入考场是纵容他犯错,以后别的人也会看他的样,该文作者说得多么严重!但我们如果从另一个侧面讲,教育部门在制度上能制定出更富有人情味、更细密的条文、更周全的措施,这一次的考生迟到之事,毫无疑问是能得到圆满解决的。

在这位考生迟到2分钟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就站出来说话了,“按照教育部考务要求,即使迟到几秒钟,都不能进考场。”“至于备用考场,只是针对正常时间进入的考生、遇到突发情况才可使用。”这是一种解释?或还是一种平息人们的质疑?

可笑,但可喜的是,紧接着的上海市中考,上海市教育部门就考试迟到的问题马上作了修改,和高考迟到不能使用备用考场不同,中考开考15分钟的迟到考生转入备用考场考试,“迟到考生进入备用考场时须保持安静,不得干扰其他考生。开考15分钟的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这一次又站出来说话了,“高考是国家级统一考试,所有的考务规定由国家统一部署,不能进入备用考场也是国家级的规定,中考是上海的市级考试,考务规则由上海市制定。” http://t.cn/zWz7GB3

由此可见,坚冰已经打破,对于考试迟到问题,上海市在考试制度上顺应民意,已经作了一次尝试,对全国来说已经有了一个先例,可以肯定,高考为迟到考生不设“备用考场”这块铁板总有被敲碎的一天,我们将拭目以待。

 

附文:

评论:高考迟到被拒 体现程序公平

2012年06月11日04:5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阶梯,这架梯子不能不用,不能让它“横着放”

上海一名考生因迟到两分钟,耽误了进考场。考生母亲的下跪哀求,唤起了众多同情:高考,一辈子的事,迟到了两分钟而已,怎么不能网开一面呢?有人得出了“规定太冰冷了,不够人性化”的结论;也有人反对:规则就是规则,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开口子,否则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呢?

人性化PK严肃性,这场争论想必让许多人感到是非模糊。好像说得都有道理!到底该怎么看呐?

在笔者看来,两者没有矛盾,让它俩打一架,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什么叫人性化?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规则涉及的最广大对象的利益,追求社会效果的最优化。可以对弱势群体比如残疾考生等做出适当照顾,但最终目的是确保起点公平和程序公平,不使某个人的权益凌驾于其他任何人之上,这是最根本的人性化。

具体到这件事来说,高考,谁都不允许迟到,这既是考试秩序的需要,也是防止舞弊的需要。入场时间准考证上印得很清楚,并且富有弹性地把迟到下限定在了15分钟。比规定时间晚了17分钟照样进场,这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人性化和严肃性没有矛盾,有矛盾的是“任性化”。

任性化,就是随意解释规则、随意执行规则。今天为自行车坏了网开一面,明天就可能为说情递条子而破例。两分钟可以进,五分钟呢?十五分钟呢?口子一开,找个支撑“破例”的借口还不容易?规则于是便废。为个人理由而随意改变规则,为害极大。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阶梯,这架梯子可不能废弃,不能让它“横着放”呀!

有人建议,开设专门的迟到考场,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虽曰爱之,实则害之。应该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在制度上纵容他。如此重大的人生节点,怎么能不做预案、不打提前量呢?证件、车况、墨水充足度、精神状态,都属于个人责任范畴,必须预先调至最佳,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疏忽承担责任。高考虽重,还能重来,够幸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