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的一个关于小学奥数竞赛(上海)的讲座

标签:
奥数基础速成数学竞赛四大杯赛小学奥数杯赛辅导 |
首先说一下奥数,它其实跟我们小学、初中、高中课内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它虽然是数学,但它是数学的一个变种,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我这里给大家画一张图,这里方框部分代表课内知识,从上到下,蓝色方块是小学知识,深紫色方块代表初中知识,咖啡色的代表高中知识。大家可以看到,竞赛知识,有一部分来自小学,初中甚至高中课内知识,另有一部分,在课内从来没碰到过。有些家长看了小学奥数题目,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学过数学一样。这个大家不要奇怪,这是因为奥数它的数学体系是不一样的。
http://s14/mw690/002eGTJ8zy7c1k88xv70d&690
怎样应对奥数?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先把数学的知识体系,来龙去脉理解。理解以后再去从竞赛考试中锻炼,这样才能提高能力,积累经验。那么里面的知识点大概有怎样的框架呢,我是有一个大纲的。大框架如图:
我的建议,幼儿园的重点不是学什么思维,而是尽早地过掉计算关。大家要清楚地知道,这些幼儿园的思维,完全是没有用的,根本不用花这个时间,先把计算关给过掉。计算关包括:大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大数就是三位、四位、五位甚至以上的数,他们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如果年龄大一点的话,就是小数、分数这些计算要过关。然后开始系统地学数学。
然后讲不定方程,不等式,引入数论中的奇偶性,质数合数,倍数因数,整除同余,数论和代数方程结合起来讲,这是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再讲一些课堂里不讲的图论,图论到大学里有一门课叫离散数学,也是会学的,但是小学、中学里是不会学的,但是竞赛里会有。再比如容斥原理,其实是集合论里上的小定理,在奥数竞赛里用得比较多。容斥、抽屉、逻辑也是经常会考的,逻辑也是大学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里面很多有用的定理,比如迪摩根定理一般学习是不会学到的。在学逻辑的时候,可以引进等价命题反证法,这些都是和逻辑有关系的,这些在小奥机构里没有讲到,但是要学透的话,这些都是要讲的,包括几何的证明都是要讲的,全等相似,如果没有这个,外面的蝴蝶、沙漏、鸟头,都是空中楼阁。不知道怎么证明的话,就不知道来龙去脉。
最后,提早引入一些常用的定理,比如勾股定理,这个在几年之前,小学是不讲的。但是后来中环有了两道勾股定律的题,之后它就进入考试的范围之内了。后面一些可以不学,但是学了以后,你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有很简洁的做法,比如海伦公式和正弦余弦定理应该要知道一下,然后鸟头模型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会梅涅劳斯定理呢,燕尾定理就可以不用了。塞瓦定理,面积割补,都是竞赛里经常碰到的,但是平时也不太教的。计数、排列组合、加成原理和递归方法,都需要专门去讲,这些原来都是在高中部分讲的,但是现在也在小学奥数竞赛的范围里边。包括高中不常考的标数法、倒推法,但是在竞赛里面却考得很多。这些就是竞赛和平时课内学习不一样的地方。外面行程问题考的很多,但是对我来说不是关键,因为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能够列出来,那么行程问题根本就不用花太大力气。
学会了这个知识体系后,很多人说要去刷题,觉得刷题可以提高效率应付考试。但是我没有让小孩刷很多题,如果刷的话,就用历届真题给他锻炼,再加上我自己也编一些题目,质量提高了,刷题数量相对就可以减少。
那么合理的规划,是怎样的呢?用1、2年的时间把奥数需要的基础知识掌握,然后再开始实战训练,用四大杯赛的真题。用1年的时间,每周刷一套卷子,坚持1到2年的时间,那么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运用。目标就是到4年级的时候,拿到一些杯赛的奖项,对今后的中学学习来说,也是很有帮助了。大家看到很多内容要讲的,这些其实已经是很精华很集中的了(机构其实要讲5年)。
http://s5/mw690/002eGTJ8zy7c1kkj3YE24&690
我们介绍一个思路,所谓二八法则,经济学家巴雷多说的,社会上80%的人只拥有社会20%的财富,80%的财富在那些20%的人手里。听上去有点不平衡,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有这个二八法则。比如说学习的方法上,在奥数获奖现状上,前20%的人包揽了80%的奖项,说得激烈一点,更可能是前15%的人获得95%的奖项也可能。奥数的学习方法也是这样,用20%的精力掌握80%的量,这个才是正确的方法,就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拼血。拼血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而我们现在80%的人在干什么事情呢,做跟大家差不多的事情。你看论坛上的帖子都是这样子:一个是跟什么机构,问的是你在哪个机构什么班。第二个问的是,你在做哪些题目,做的是哪本书的题目。80%的人学奥数都是用这个方法学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奥数的题目分布非常广,一个机构的教法,不能覆盖多种题型和知识点,很多人就上三个奥数班,四个奥数班,天天上课,天天回来还得刷题,做不同的习题书,把相关的书都做一遍,今后考试遇到类似的题,你就会做了。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你是一个学生啊,你不是一个出题的老师,也不是专家。这么多书,应该是我这样一个给组委会供题老师做研究用的,我把这些题做一做,这个才是可以的,家长和学生都不应该做这个事情。有人说,那我去什么机构的金牌班就可以了,那么问题是同一本书,给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你研究这种班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差异很多,没有意义去研究。
奥数机构有几个常见的弊病。 这些我们家长应该要知道的,它是用题目类型来进行分类,进行上课的。比如这节课讲“牛吃草”,其实就是牛顿很早之前发明的应用题,这一类型的都叫“牛吃草”:草原上的草不断地长,牛在不断地吃,草长得慢,牛吃得快,最终草全部被吃光。但是几堂课讲这个东西,就是不科学,因为这本身就是搭个简单的模型,用几个变量排一个式子就能解的事情,这个不值得花几堂课或者专门来讲这个事情。流水行船,火车过桥,很多书上都是这样讲的,这个专门用几堂课来讲,就是不合理。在我看来就是含有变量的应用题,你方程懂了,火车过桥基本原理掌握了,都可以轻松地解决,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
还有个问题,很多机构在1、2年级代数体系中,没有引入变量系统,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就是没有一个趁手的工具用来解题。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解题呢,教你一些公式,这些公式今后可能不会用到,和差倍公式啊,盈亏公式啊,或者画个线段图。画线段图不是不好,问题到后期效率很低,很复杂的问题画个线段图就不能解决了。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学数学要系统学,如果几何从来不讲定理和证明,这个事情是不对的,因为平面几何的精华所在就是严谨的逻辑系统,你没有推理,没有假设,没有分析和来龙去脉,就直接给你讲一个定理,也不证明,这个等于没有学几何,这个根本没有起到学习数学,锻炼思维的作用,这点问题很大。但是所有小奥机构都是这样在教。
还有一点,就是为做题而做题,原因就是为了竞赛把题做对,以做题为纲,不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方法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题目本质是什么它没有说,还有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描述,不规范。讲容斥原理,不讲集合的并集交集,就直接讲容斥原理,它讲不清楚。包括不定方程,我看过所有的机构不定方程的章节,基本上没有一个机构是讲清楚特解和通解当中的关系的,这些是数学当中一定要讲清楚的东西,也没有讲清楚。导致小朋友学的东西不全,或者学不正规的版本,造成对数学的把握不扎实,这些问题都是存在。
更有问题的是,几个机构的教材看下来,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相互抄袭的,没有原创的,或者创立前后一体的一个系统,原创性和启发性很差。而且机构整个时间拖得太长,从幼儿园就开始上,一直上到五年级,太长了,而且学的东西对将来初中、高中有没有帮助呢?可以说没有非常大的帮助。它教你的东西,都是校数外面的,不是用校数里面可重用的东西给你上,到了初中很多方法要重新来过,包括知识体系要重新学一遍,这个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系统性就没有了。
怎么学,我给大家一个建议,重要性原则。
先学对将来有帮助的东西。我总结出来,一个是代数体系,一个是几何,还有一个方法论,就是为什么要这样想。这三个东西很重要。
还有一个推导理解的原则,不能去死记公式,必须知道公式的来历,才能知道什么场合去用。
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想通是非常关键的。并不是会用公式去解题就行,主要把本质的东西想明白,这是最关键的。在理解这些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去应用。用什么来练,不要用刷题书,直接做历届真题。并且用你学过的这套知识体系来做,这是我的经验。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一题多解,尽量多挖掘不同的解法,如果错了,要搞清楚错在哪里,要能够举一反三,下次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考试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重要的,做对基础题。提高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包括考试技巧。
中等题拼一拼,难题直接放弃,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但是平时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好好思考自己想通,最重要的要形成自己的解题体系,你的知识体系是什么东西,不是别人给你的,是带有你自己思想的、你理解的一个体系。
http://s13/mw690/002eGTJ8zy7c1kxAvrSec&690讲规划,就是如果要学,怎么学。第一个要提前学,第二个要系统学,对于老师来说,还要启发你学。
什么是提前学,就是最晚2年级把加减乘除搞定,甚至小学之前搞定,这个很重要。然后按照我写的奥数体系,用两年的时间把应付小奥的知识体系全部学完,2年实际是比较宽裕的,一个周期半年多,你可以学上几个周期了。同时真题实战解析,也是我写的一门课,用1到2年把历届真题(前5年到前10年的题)全部做一遍,把学到的知识用到题目当中去。
然后就看你的选择了。如果你到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证书,或者你根本不打算拼奥数证书,你在4、5年级就不该把小学奥数当作主要放精力的对象,应该学初中和高中的内容。用1、2年时间把初中的基础甚至把提高部分也完成。如果你能够做到这点的话,差不多你的提前量会比人家早3到4年,这样的话胜率会比较大一点。
http://s9/mw690/002eGTJ8zy7c1kAid2E48&690参加奥数竞赛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首先是用于检验你平时所学的数学知识,能不能够掌握,能不能够运用到题目当中去,检验是最重要的一个意义。第二个意义,我们参加全市级别的竞赛呢,可以看到自己在全市同年级学生中的排名。一般来说一个杯赛获奖的大概就是几百个人,全市参加杯赛的人有上千,甚至上万,那么自己就要知道处于前百分之几?大概可以估算一下。在将来择校的时候,如果你非常靠前的,你可以考虑比较好的学校。如果是中等的,或者只是入围不能拿奖的,那么就要看是不是降一等到二流生源的中学去发展,这个是作为衡量自己的一个标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数学能成为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之一,就好比你让他下围棋,让他练钢琴,把课外数学当作兴趣爱好更合适,而不是作为一个负担。最后在小升初的时候制作简历,民办初中还是通过种种渠道找一些比较好的生源,这个简历做上去,肯定是有用的。这个四点就是参加小学奥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竞赛的周期,四大杯赛都有初赛和复赛,每年暑假到9月份陆陆续续开始报名,各个机构都可以报名,11月12月就开始比赛,这是初赛。第二年的2月3月是决赛,一般都是放在双休日考。一般是小机灵最先,然后是中环,再是亚太,再是走美,小中太走。AMC8的报名是每年的9月底10月初开始,11月份考试。AMC10报名在10月、11月,考完AMC8的时候开始报名,第二年2月份考试。这2个在非双休日考试,和我们的杯赛是错开的。千帆杯一年一次,今年是第一次。没有初赛决赛就一次,在寒假放假之前。
http://s13/mw690/002eGTJ8zy7c1kJnomMbc&690
讲讲四大杯赛:
小机灵考试,传统套路比较多,和机构教的东西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难度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坑比较多。比如说,12345,5个数字,拿出几个不同的数字做成等差数列,请问这样的等差数列一共有几个。数数就出来了,公差1的话,就是123,234,345,
公差2的话,就是135,没有了。可是可以反过来写的,321,也是等差数列,所以答案是你的2倍。所以你感觉会做,但是掉到坑里面了。这个就是小机灵的套路,难吗?不难,但是要考高分也不太容易。15题1个小时,时间还是有点紧,需要平时练得熟练。满分120,三档的题目各5题,每题的分数6分,8分和10分。明年开始可能暂停,之前2、3年级、4、5年级都有,主要考4、5年级,2、3年级呢去训练一下,做做热身锻炼锻炼。好处呢,获奖率很高。30%入围率,2、3年级大致50分入围,4、5年级大致40分入围,入围的一半人都能得1、2、3等奖,只多不少。传言获奖人数达报名的20%以上,4、5年级40分3等奖,70分2等奖,90分1等奖。但实际的获奖率、入围率都要高一点,而且获奖分数也不算太高,机会比较多一点。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孤奖率高,就是小记灵拿1、2等奖,其他的奖一个也没有。这个就不太正常,看你竞赛水分是不是多。那要不要去考?反正多考几个,可以有个参照。
http://s7/mw690/002eGTJ8zy7c1kVdIYS56&690
四大杯赛之:中环是我比较推荐的比赛之一,最近也改名了,因为教委有禁令,改成了思维100测评。最近两年题型变化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坑比较少。其中也有一些是传统的题目,并不是每道题目都很有新意。20个题目1.5小时,时间还是比较紧的,需要熟练度的。(2、3、4、5年级都有考),满分100分,每题5分一共20题,简单题和复杂题的权重是一样的。那你更要抓住简单题了,难题大家都做不出。不利的地方就是获奖人数比较少,(20%入围,入围的20%有奖。2、3年级大致50分入围,4、5年级大致40分入围。4%获奖率,大致40分3等奖,55分2等奖,65分1等级)是杯赛中获奖人数较少的。实际可能比4%获奖率高。获奖分数也不是太高,可能题目比较难。你考65分以上的概率是不太高的。孤奖率大概10%左右,水分比较少。中环是让老师供题,我会寄些题目过去给他们参考。原创题比套路题灵活,不是说难。你在机构上的小朋友看到中环的题,就束手无策了。去年4年级就是因为原创题多了一点,那么入围分数线只有25分,非常低的分数。因为大部分小朋友喜欢做套路题,灵活的题目就不太会做。
下图这是我给中环的题,这个题就完全不在套路之内。这个题需要小朋友平时有点积累,把面积之间不同关系,包括各种模型和基本不等式比较熟,就能解了。
编者后记:中环在最近改名为思维100测评后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水分,题目往年都在网站上公开的,答案也公开的,今年没有了,而且连纠错环节都没有了,直接出榜单,其中不乏平时实力不济者拿高奖的,大家其实都已经懂了。
四大杯赛之:亚太最近也改了52数学能力测评。亚太的特点,题量大时间长,类型多,有30题,各个类型都可以考到。而且大多数是传统题,都是各种书上题改一改。而且它代数和几何比较多,说明数学竞赛的正规性比较好一点,不是杂技团型的。杂技团型的,代数几何的含量就低了。亚太就是我们经典的数学。30个题2个小时,平均每道4分钟,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的,需要比较高的熟练度。分数是4、5、6分值各10题,前面的题权重小,后面的权重大。原来是分4轮的。上海有初赛、复赛,到新加坡有第一回合和决赛。但最近因为风声紧,新加坡第一回合和决赛去掉了,就不办了,就剩下上海的初赛和决赛两场。初赛每年几乎都是80分入围,不难的,复习得好的话,都能够入围。决赛的获奖人数,每个年级600人,不管报名人数多少。每年的学生数是增加的,今年毕业18万,报名人数也是成比例增加的。每年获奖600人,实际上获奖难度蛮大的,因为不是按照比例来的。所以一种说法,亚太的三等奖比小机灵的二等奖都要难。这600人之前有资格参加第一回合的,第一回合200人获奖,前10名去新加坡。现在没有这个事情了。主要就是看决赛的600人。孤奖率也是比较少的,所以水分还可以,不算最多的。获奖比较难,如果你数学比较好,那么去考这个比赛。如果排到全市前600名就OK啦。前600名什么概念?四大名校招生总额大概7、800名,所以拿到这个奖,你四大名校的实力肯定有的,哪怕三等奖或者优胜奖的话,也具备了进四大名校的实力了。
http://s8/mw690/002eGTJ8zy7c1l2R7r9c7&690四大杯赛之:走美的全称“走进美丽的数学大花园”。原先走美在上海没有初赛和决赛两轮,在上海就是一轮。因为上海不太有同学去北京比,所以上海自己搞了本地的初赛和决赛,搞出来初赛反而难,决赛反而简单。因为决赛用的是全国卷,全国卷分ABCD卷,但是还是比上海容易。上海三等奖的分数,放到深圳去就可以拿一等奖,放到北京也能拿一等奖,因为上海杯赛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分数线也越来越高。走美的创新题是不多的,题目比较老套,相对比较容易考,要是平时喜欢刷题,考个走美还是没有问题的。好处是时间比较松,15题1.5小时,比其他比赛要轻松多了。分值上也有简单、中等、偏难三个不同区域,8分题,10分题,12分题各5题。获奖人数比较多,初赛40%入围,入围的30%获一二三等奖,其余获优胜奖。能力稍微低一点的小朋友去参加一下挺有希望的。由于有保过班,所以含金量相对来说低。
http://s12/mw690/002eGTJ8zy7c1l5yOuffb&690
第一个是AMC8,它其实不是小学竞赛,它是美国8年级或者以下参加的竞赛。这应该是个初中的比赛,但由于美国初中校内教得比较浅,所以AMC8在我国四五年级,甚至有的学得快的三年级,像我儿子是三年级就去考的。完全没问题的,完全可以拿一个奖的。稍后会讲里面一些内容。
还有一个AMC10.,这个是10年级的,如果你五年级学得好的话,考AMC10是更好,因为它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因为如果AMC10考出来的话,不是亚太这种能和它媲美的。AMC10考得好的话,整个初中数学你都可以不用学了,这个意义特别大,但是难度也特别大。所以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可以选考AMC8。
第三个千帆杯,千帆老大办的,老大的信誉保证其公正性。虽然今年是第一届,今后会越办越好。
我在论坛上贴过AMC8的介绍,像四大名校,比如华育,上外,市北理,延安理,兰生复旦,这些学校都会让学生去考的。当然他们是7、8年级,最低的华育6年级去考,都是他们一些在校学生在考。前几年有他们学生获奖情况的,每个学校也没有几个人能拿到他们最高的D奖,D就是全球前1%的奖,如果能拿到D奖的话,就很说明问题了。而且这个是国外的竞赛,教委管不着的,中学的竞赛更管不到。AMC10去挑战一下也是不错的,至少公证,没有人买奖。
http://s6/mw690/002eGTJ8zy7c1lbOuTra5&690
AMC8是美国8年级或者以下都可以参加,说是初中竞赛,但是如果你外面读奥数,或者上过我课的,到四年级去考问题都不大的。25题,英文选择题5个选项,40分钟内完成。这个时间要求比其他所有竞赛都要高,而且是英文题,所以不是想象中难度不大,实际上这么看它难度还是有一点的。英文数学都得好,考出这个证书,证明你英文好数学也好。5个选项单选项,答错和不答都不给分不扣分。对15题以上的6年级学生,有一个低年级的成就奖,特别发给低年级的,这个拿一个也是不错的。如果成绩达到全球5%,就给一个荣誉奖。全球成绩达到1%的,就有一个杰出荣誉奖D奖,是最高奖。所以说能拿到D奖的话,就非常有说服力。
http://s3/mw690/002eGTJ8zy7c1le2C1c52&690
AMC10,它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美国10年级或者以下。其实已经覆盖了国内初中,到国内初中8年级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函盖它的考试要求了。25题75分钟完成,题目明显要比AMC8要难,5选1。答对得6分,答错不扣分,不答给你1.5分,所以它不鼓励你乱猜。所以你确定就写上去,完全不确定就空着。90分或者以上8年级以下的同学有成就奖。达到全球5%有荣誉奖,一般在120以上。1%有全球杰出荣誉奖,一般135分以上。总分150分。一般小学生能拿到这个已经很好了,每届不可能超过一个同学拿到这个奖。我从历史上看也是这个样子。
http://s16/mw690/002eGTJ8zy7c1lhMgsn4f&690
还有一个公正的是千帆杯,它就是为了保证第三方的公正性设立的比赛。20题1小时,时间超级紧,难度中等偏上,将来套路题会越来越少,原创题会越来越多,更注重运用能力。绝对不含水分。5%一等奖,15%二等奖,30%三等奖。一等奖有较高含金量,三等奖照顾更多小朋友积极性。我们这次去考了一下,题目是千帆老大出的。肯定是公正公平,千帆老大人品绝对不含水分。只有4、5年级的,没有向更小发展,因为要考出点东西的,是要到4.、5年级才能考,这个是奥数的规律。不像有些机构拼命1、2年级就开始考了。数学大王1年级就有了,2年级小机灵和中环都有了。
20题今年只给了60分钟,原来需要1.5小时的,这次给1小时后出现了时间特别紧张的问题。小朋友到后面不是不会做,是时间不够来不及做。难度呢,如果时间不紧属于中等偏上,在这么紧的时间里呢就很难说了。明年开始相信套路题越来越少。因为我也会供题,这些题目绝对是新颖的,肯定不是学了机构里的套路就能做的,是反应你学习掌握知识能力的题目。原创题肯定会越来越多,注重运用能力。还有个好处是获奖面广,其他竞赛的获奖面再广也不会超过30%,千帆杯累加起来有50%的获奖率。这个对小朋友有很大的鼓励的性质。小朋友每次拿不到奖肯定不开心的,能拿个三等奖已经很开心了。一等奖还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三等奖能照顾到学习成绩略低一点的小朋友。我非常推荐大家去试一试。得奖有奖状的。
http://s5/mw690/002eGTJ8zy7c1lk53nK84&690
还有一些论坛上经常问的问题,有竞赛的短训班啊,每个机构都有的,什么小机灵冲刺。这些短训要不要去?我自己看下来,也有周围朋友参加了这个班。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对路,就是对竞赛的把握度不够。它给你的题目完全不是竞赛喜欢出的这种题型。不对路是最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个人的水平不可能通过短训来得到提高,实际上应该象我们真题实战班那样,一周一张卷子,平时就是一直在做,每一周都在进步。就是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要化短为长,用平时的积累来取代短期的冲刺。所以这种班没必要,竞赛短训班一律不参加。有人说,短训班会不会透题?有含金量的杯赛,比如亚太杯有短训班,但是它不会在短训班里透题的。有一些价格偏高的班,它可能会透题的,如果透题,那么竞赛的含金量就很低了。那么花钱也没有必要,买虚假的东西也没有必要。总之竞赛短训班,我建议大家不用去参加,这是我的看法。
竞赛的重点要点在什么地方?
虽然说竞赛的面非常广,但是考到大量题目的重点肯定是有的。
第一个,是代数相关的应用题,包括不等式,不定方程,可以用代数来解的一些题目。
第二个,是几何相关的面积、周长、角度等等。
第三个,是数论相关的,需要分析、列举、枚举的或者找规律的题目。
还有一类,是计数相关的和排列组合,或者用一些模型方法来解的题目。
http://s14/mw690/002eGTJ8zy7c1lniqsdbd&690
我们看个PPT,这个是2015年亚太的上海地区决赛的一个知识点分布图。
这是我上完一节真题实战课后的总结,每堂课都要看下这张卷子都做了些什么东西。看下归类,总共30题,代数相关的占了7题,几何占了6题,组合计数5题也非常多,加上数论4题,就超过三分之二了。超过70%的题都在我说的四大块里。
这四大块就是我上的奥数基础课程后面的习题课内容,分别是解方程、排列组合、几何和数论,就是针对这四块。
所以它考的东西和我平时总结出来的东西是一致的,也是我们学习当中平时要重点掌握的东西,就是这些大块里面的。
互动,提问部分
1.
这个和学习的规划和目标有关系。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想拿到比较好的证书。四大杯赛能获奖的在参赛的前20%或者更少的人。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时间非常紧。对小朋友本身接受能力也有要求。不是说不可能,但是进度会比较紧张。
如果你心比较平,觉得入围即可,能应付千人考,杯赛证书不要太高的奖,那三年级开始是绝对不晚的。而且学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小学初中甚至包含了部分高中内容的,而且有竞赛需要的知识,这些东西你如果学会了,对将来的学习会非常有帮助。所以三年级不算晚的。一般资质的小朋友从三年级开始,入个围,小的比赛也能考考,对将来学习都非常有好处,这个是不晚的。
2.
明年有些竞赛会停办,这个是肯定的。风声紧停办一年完全可能。象亚太新加坡的第一轮和最后一轮不办,这个都有可能。但是说难度降低,这个肯定不会降低。四大杯赛而不是十大杯赛,就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选出参赛人数前20%甚至10% 的人,作为优质生源的备选标准,作为初中能够参考的一个尺度,它是有道理的,是要有这样的区分度。如果四大杯赛都出到校内的难度,就检验不出谁有数学特长的小朋友了。所以要简单,那是不太可能的。而且竞赛不是难的问题,如果题出得好的话,是要灵活,而不是非常难。不需要有很多知识,但是需要你动脑筋。这种题目,我是觉得越多越好。对小朋友也不用刷题刷这么多,因为刷也是白刷,刷不到的。这个是最好的。你要说减负,应该多出这些好的题目,这样同学就减负了,反正刷题也刷不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在,绝大多数不是原创题,除了中环去年有张卷子是D老师亲自出的,非常好,原创题的比例非常高。但是这个卷子一出来,入围就只有20分。然后组委会就坐不住了,说我们学了这么多奥数,到你们中环杯,怎么就考那么低的分数呢。你这个出卷会不会出啊。那么他就有压力了。教委其实也挺好的,最好把喜欢出套路题的人全部干掉,真正喜欢数学的人,你去研究数学,这个其实是回归数学的本质,实质上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3.
小升初肯定会考一些题目的,今年杯赛完了,但是在学校方面,原来叫千人考,现在不知道考不考。但是你要做好考的准备。万一考呢?还是要练习一下的。
提醒大家的是,中学千人考和杯赛的题目还是有一点不一样,从我拿到的资料看,他们考试的内容更加偏向于中学的解题思路。第一个,不光要答案,可能要过程。第二个,它可能很多就是考代数的内容,包括几何题,都要用代数方法来解。如果之前没有这样的代数训练的话,考这种题目是没有优势的。这些题目想要做得好,就要提前学,把初中的东西补起来。我的系统里包含了三分之二的初中课内的内容,但是你需要把初中其他的内容,能够补的也要补一补。
4..今年五年级的,现在继续刷小学奥数,还是开始初中的学习?
现在还有5年级的杯赛没考的吗?好象没有了。那就要开始学习初中内容了。
我的教材是包括三部分:一个奥数基础速成,应对小学竞赛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二个是真题实战,这个是直接冲杯赛拿奖的。怎么样把知识体系用到解题当中。
第三就是初中的数学速成,这个就是给4、5年级提前学习初中内容的小朋友准备的。
如果初中想要继续数学保持领先的话,不是刷小奥题了,小奥题和初中内容有很大差异。这个方向要对啊,所以应该是学初中的数学了。
5.
奥数速成目前三个网络班,是循环开班的。每个班级是24+4节课。就是每周上一次课,24周把24次的奥数知识体系讲完,+4就是4次习题课,分别针对最重要的四个大块,解方程、数论、排列组合和几何,增加四堂习题课。三个班是可以循环听的。报了一次名,随便听哪个班都可以,可以跟某个班,下次有重开的班级,还可以跟着听。
另外有真题实战班,每周做一套往年的真题卷子,然后解析。
6. 几年级可以参加竞赛?
我建议尽早参加一些杯赛。可能的话,可以跨年级参加杯赛。1年级就有数学大王。像我们家1年级我带他参加华杯赛,华杯最低也是三四年级中年级比赛。1年级考3、4年级肯定不会很好,但是去试一试,看一看。他考完发现,好象3、4年级也不是特别难嘛,10题他对了6题,如果再多对一题就进入决赛。虽然没有进决赛,但是我觉得很不错啊,可以提高他的兴趣嘛。多参加杯赛,可以提高临场运用能力。比如如何分配时间,这些经验都是考试当中积累起来的。还能以考代练,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训练,像我儿子不喜欢刷题,你让他多考几场,回来帮他分析分析,有些长进,也是不错的。但是杯赛最重要的时间是4、5年级。如果你开始早的,那你的主战场就在四年级,开始晚的,主战场就在五年级。
7. 四年级小朋友抵触奥数的,该如何准备明年五年级的竞赛?
那就要两手准备,一个你至少基础的知识要抓住,如果上我课的,你课内知识都要掌握。第二,平时有空,还是要做一点题目。如果不做题,光是上课听过,实际上是不能达到运用知识这个能力的。所以我有个课叫“真题实战解析”,这个课就是帮助大家每个星期都去做些题目。而且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8. 速成班网络班,每周一次?
对的,每个班都是每周一次,但是有三个班,如果三个班你都去听的话,就是每周听三次。
9,华杯赛(华罗庚金杯赛)报名
如果要考华杯赛的话,建议到“尚品”去报名比较好。我的经历,有一次我去“京翰教育”,他说也搞华杯赛,你一报名他就推销课程,说要不要参加,我肯定不参加啦。考完以后发现,拿不了奖,他就说你没拿奖,也不给你解释。但是你会发现,如果1年级来考拿不了奖就算了,如果是同年级来考都那不了奖,连入围都入不了,有苦没地方说。华杯不算大杯赛了,因为它的初赛不是全市统一评分,统一阅卷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你要参赛,要看看报名机构,特别小杯赛,报名机构在初赛报名上面很有决定权,所以是不是要去参加你都要想一想。比如象“希望杯”这种都不想要去参加。我们也去参加过一次“希望杯”,对下来答案都是对的,然后他说你只拿了三等奖,你又到哪里去投诉他呢?他不提供查卷、查分的服务。
我们参加过许多竞赛,从这些例子就发现,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就没什么意义。就比如希望杯有什么意义嘛?但如果小朋友小,同时他又有兴趣参加,那么他各种各样的杯赛都让他去参加一下。哪里报名?大机构,学而思,四季,肯定可以报。为什么选大机构,因为他乱改你卷子、或者不负责任等可能性就降低了。网络报名“赛一赛”平台,我们今年好几个是那里报名,各方面都不错的。有的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报的,比如走美杯决赛,就只有“尚品”可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