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在矛盾纠结中收获
——堂堂励志
人们常把心理咨询师、情感专家称为心理医生,婚恋情感咨询的过程也的确犹如医生把脉开药,所不同的是婚恋咨询比医生看病开药更多了一些各方面心理情感的矛盾和纠结,所有的婚恋咨询的成功和收效,几乎都是在矛盾纠结中脱颖而出开花结果。
首先,开始咨询咨客来求助,自然是看病找病根,要了解和找到咨客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这是协助帮助咨客理清问题,分析化解解决问题的基础的基础。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咨客都是实心实意真心诚意地来寻求咨询帮助,然而无论男女五行八作,从心理定势来讲都自觉不自觉地带着美化自己、掩盖过失、推诿责任的倾向,这是难以避免的人性使然。
咨询师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咨客既想让你了解事实真相又自觉不自觉地掩盖真相的矛盾。这就需要咨询师往往要在不无偏颇的一面之词中了解事实的真相矛盾的原委,即便个别情况下有幸接触男女双方,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倘若没有分歧矛盾、曲解歪曲难解难分,想必谁也不会花钱来寻求咨询。
所以,咨询师必须在真假参差缤纷复杂的矛盾中,去伪存真理清头绪。这就要咨询师切忌偏听偏信不求甚解,切忌简单定论主观臆断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多听多想多问,要从细节看到事情的本质,要以小见大抓住关键,这就需要由表及里洞察和把握的功夫。
第二,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咨客要“疗效”要成效,往往又不想付出,不想“吃药”的矛盾。
婚恋问题夫妻矛盾,相互依存一个巴掌打不响,双方或多或少或主或次都有问题,都需要转变改变责己宽人。一味的想让对方改变、付出,自己却自以为是,吝于改变和付出,往往问题难以解决难见成效。
可是,很多情况下矛盾的是,咨客积极求助想解决问题又不愿意切实的努力付出和改变:一种情况强调对方改变自己不去努力改变;一种情况托付心态一切依赖咨询师,认为掏钱付费就可以坐享其成;再一种是一次努力就想一劳求逸,浅偿则止半途而废。
以至,不少的咨客愚昧蛮横的说,我给你掏两百三百块钱咨询费,你能不能保证挽救我的婚姻,你给我挽救了我保证付给你钱。他忘了挽救婚姻必须要他自己努力,任何人也无可替代,咨询师只能帮助他理清问题出谋划策加油打气。
第三,又想选择取舍又害怕承担责任的矛盾。
比如咨询择偶AB选项,或咨询分手不分手、离婚不离婚。对这样何去何从的选择题,咨询师只能从中分析他们各自的长短利弊,也只能是专业角度大致的分析和判断,以及有些方面的提示和参考。其一,因为种种原因掌握的材料及对事实的了解有限,同时咨询师的水准能力也有限;其二,事情的未来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许多因素参与其中,有难以预料的因素;其三,当事双方的相互关系好坏,很大程度事在人为。
所以,这样的二选一,左右抉择,一般咨询师不太好给出明确的意见建议。因为都知道但凡跑掉的失去的,最后往往都成了心中的“大鱼”,往往令有些人耿耿于怀难以释怀。咨询师越俎代庖的结果,往往让咨客将来懊悔埋怨悔不当初。
也因此所以,咨客必须自己根据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咨询师的分析意见,自己来权衡定夺,做出自己最后的抉择,同时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思想准备。
而难就难在,咨询师在有些情况下即不便明确给出意见,又不能不做出专业的、负责的、有利于咨客正确选择的参考意见,要不然人家还要咨询你干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把握又有些纠结的矛盾问题。
有位咨询专家讲:“真正的导师不会给出你任何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他会把一种精神力量传给你,让你有勇气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问题,一位真正的导师不会选择成为一位教主,而是带着意志与勇气,协助你找回来本就属于你的力量。”我觉得在事关婚姻择偶选择取舍的问题上,这种理念值得咨询师参考。
总之,咨询就是在矛盾纠结中收获成功:
咨客来求助,又有意无意“隐瞒”部分真相;
想治病,又不想付出不想“服药”;
想选择又怕担风险承担后果。
咨询师又必须在有为而又有所不为的互动中帮助咨客答疑解惑,做出比较理智正确有益未来的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