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婚女嫁说单亲
(2011-04-06 19:29:01)
标签:
一顺堂
婚恋情感
家庭
单亲
择偶
|
分类:
八卦婚恋
|
男婚女嫁说单亲
堂堂励志
在婚恋交往择偶过程中,人们对单亲家庭环境长大的青春男女多有顾忌。一说起对方是单亲家庭,人们视乎就感觉有点不如意,有点“膈应”。社会上似乎有更多的人认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其性格、心理及成长容易产生问题,在婚恋相处和日后的共同生活中也会比更多一些较麻烦。
虽然这种认识,看似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观察分析研究,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带有更多的表面性、片面性,带有简单归类贴标签,而缺少全面认识,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认定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的是非对错好坏忧劣,最重要的就是具体对象具体分析。而这样把所有单亲子女简单的归类判断,也根本无法准确客观的反映欲知个体的真实情况,更容易在婚恋中形成错误的判断和误导,同时,对单亲家庭子女婚恋求偶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似有不妥。
综合学习研究,我觉得人们应该看到:
一、被“单亲”是单亲家庭子女无法选择的人生不幸和无奈,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同情、关心、尊重和理解,而不能简单片面有意无意造成伤害和歧视。将心比心,善良是人性中最大的美德。
二、两份爱更好,一份爱也不一定全都比两份爱少。
由于单亲子女父爱或母爱缺失,两份爱只有一份爱,因此单亲的母亲或父亲,出于疼惜、欠疚、珍爱、相依为命、重振门庭等心理,往往要加倍的怜爱缺爹少妈的孩子,往往要加倍释放母爱或父爱,往往产生一种强烈的爱的缺失补偿心理,也因此给予单亲孩子以更多的关爱。相对于父母双全的父亲和母亲,可能要更加钟爱自己的孩子,而相对不够负责任的的双亲家庭,其爱并不见得就少,一个顶俩,甚至一大于二。古代的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都可谓用心良苦,单亲母爱甚笃,即可见一斑。爱的内涵不仅是数量多少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其质量。
三、单亲子女在缺少家庭支柱相对困难的环境中成长,也使他们更多一些磨砺和奋斗,更早一些担当和独立,也因此往往更多一些特有的成熟和优秀。
少爹没妈的孩子,往往更早的挑起家庭的担子,更早懂事,更具奋斗精神。比如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三岁丧父,十一岁即为生计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的工人等等在苦难中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只有两年小学文化的他,却写出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众多世界名著,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著名的台湾作家、画家刘墉先生,九岁丧父,早早知书明理,爱母亲,爱学习,爱事业,成为道德励志楷模。
四、具体到每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性格品质优秀与否,虽与家庭、父母、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接受领悟以及天赋。
有的成功者在困境中越挫越勇,成就美德成就大业。有的成功者,是在顺境中步步升高,水到渠成,功成名就。究竟如何成功成才,关键的关键是内因如何起作用,怎样起作用,起不起作用。关键是内因,关键是自我。
五、众多从单亲家庭走出的伟人名人充分证明了:单亲子女不等于问题子女,缺失不等于缺欠,成功成才更多的在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奋斗。
中国古代思想集大成孔孟之道的孔子和孟子,现代的文化大家鲁迅和胡适,皆出自单亲家庭;中国远古的舜单亲的父亲是个瞎子,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嬴政是个私生子;而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后来的林肯和丘吉尔,直到克林、顿奥巴马皆出自单亲家庭。
所以,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往往由于他们比健全家庭的孩子更多一些磨难和历练,更多一些谨慎和敏锐,也更多一些在竟争中的成功与胜算。
六、单亲双亲子女成破利钝各有利弊,其家庭父母对个人素质影响因人而异,倘一概而论贴标签,可能误人误己影响婚恋择偶错失良机。
可以说,有双亲是幸运的,也更多一些幸福,可能也因此少一些磨砺,多一些依赖;单亲是不幸的,也更多一些不顺利,和各种困难,因此也要更多一些抗争和付出。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而能否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利为更有利,全靠个人因人而异。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