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愿“城乡交流”不再是作秀

(2012-01-10 19:55:43)
标签:

原创

宋体

交流

乡村教师

一个萝卜一个坑

教育教学

石头城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但愿“城乡交流”不再是作秀

http://s16/bmiddle/7a2462c7hb62b39a533cf&690

现在,许多地方流行教师“城乡交流”。既然流行,必有跟风。以笔者观来,不少“城乡交流”是作秀大于实际,不仅无益,反而成了一种劳民伤财。

某地“城乡交流”已有两年的历史,用领导的话说是“成效显著,形成制度”。而老师们却不以为然。

首先,看一下交流人员。

从县直学校“下乡”的教师多奔着下乡政策的“优惠”,而从“乡下”奔县的教师却图个回家的“方便”。县直单位职称评聘、评价考核竞争力大,单凭实力和论资排辈有些老师显然不具优势;“城乡交流”正好“帮大忙”:每年几千元的补助费不说,更看重的是一些优先、优惠政策。很多老师是“一下”即“修成正果”。而报名去县直的乡村教师,就是为了“回家”方便,他们的家就在县城,即便一点儿优先优惠没有,起码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真是皆大欢喜!

其次,看一下交流单位。

县里来的教师都是就近或者直接和乡镇中心学校进行交流,一个萝卜一个坑。乡镇中心学校的条件当然是全镇一流,不算太清苦;“就近”安排也体现着一种“人性化关怀”。

最后,看一下交流情况。

每年的交流都是姗姗来迟,开学一个月左右人员才能到位。简单地对换、简单地交接,然后各就各位,和其他老师一样按部就班,没任何“特别之处”,不同的也就是学生感觉换了个老师。

这样的“城乡交流”还是不要更好!

其实,我们应该回到“城乡交流”的初衷。真正的“城乡交流”不只是人员的交流,更是经验、智慧的交融、碰撞与升华,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流中,县直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基层教育发展“传经送宝”,为乡村教育带去全新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经验,以推动所在地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教改能力的提升,并在交流中锻炼、提高自己;乡村教师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取经充电”,求知若渴,武装自己,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基层,为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看来,“城乡交流”要实现城乡双赢、名副其实,我们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精选交流人员。

一定要选择那些事业心强、有责任感,能吃苦、乐奉献、勤学习、善钻研的教师骨干参与到交流队伍中来。否则宁缺毋滥。

第二,加强交流管理。

“城乡交流”,管理是关键。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制定细致、严格的管理考核细则;要定期对交流人员进行督导、评估;要让每一个交流人员带着任务而去,满载硕果而归。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第三,鼓励交流人员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时下,乡镇驻地中小学师资相对较好,且常常人满为患;而僻远乡村老弱病残,少人问津。笔者以为,这些地方最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况且,只要我们的交流人员肯扎下身子,放下架子,一定会大有作为。我们的“城乡交流”,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但愿,我们的“城乡交流”不再是作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