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奢侈品

(2011-10-26 18:51:23)
标签:

原创

gb2312

楷体

体育课

考试科目

课程表

石头城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别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奢侈品

                                          ——关于农村小学体育的调查报告

       http://s16/middle/7a2462c7ha05f4bab96ff&690

     近日,笔者对几所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执教了几节体育课。
    乍一听上体育课,孩子们又蹦又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哇,体育课!”“我们有体育老师了!”这是孩子们喊得最多的两句话。——孩子们渴望上体育课,渴望上好体育课。
    没想到,在我们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奢侈品。
   一、现状。
   总体归纳起来,当前,我们农村小学体育课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
   1.课程设置表上多,实际开设的少
   调查中,我数了几所学校的总课程表,一、二、三年级每周有三节课,四、五年级每周也有两节课。
   “总课程表上那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其实上课要按班里贴的小课程表。”
   “那万一上级检查……”
    “立马换!”
    一位老师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其实,即使班里的小课程表上注明的体育课,真正上起来也会大打折扣。首先,老师们都兼着文化课,“没事”的时候才有心思上;再就是考试科目占你没商量。
   2.体育课堂“放羊”多,规范教学的少
   “体育课,放羊就行!”
   “咱自己一些体育术语都不会说,动作要领都把握不准,咋教?就是让孩子玩嘛,看着别磕着碰着就行。”
    ——老师们如是说。
   怪不得体育课上,都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很多连最起码的站立、转向都不规范。有些学生甚至还分不清左右,更别说其他体育基本功。
   另一方面,由于体育科目不考试,也不参与学校课堂教学评比,再加上学校日常又疏于管理,导致部分不负责任的教师钻了空子,备课搞形式,上课走过场。即使有专业教师也是渐渐长了惰性,没了激情。
   3.任课教师半路出家多,体育专业的少
   “农村小学面临的实情是: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又少,主科都打不过点来,更别说副科……”
   “没办法,就是老师们代代课,谁有空谁上,人员也不怎么固定。”
   “没有专业老师。去年好不容易分一个,教了语文,那还有心思教体育!”
   ——学校领导和老师这样感叹。
   4.学校老师愿务“主业”的多,想干“副业”的少
   调查发现,体育课是非考试科目,学生没有考试成绩;单纯教体育,当然不行,因为学校考评教师主要还是依据的考试成绩(体育老师顶多吃个平均分)。就这样,都是文化课老师外挂体育。上体育课是出力不讨好,没有那个老师愿意教。
   5.有关领导嘴上喊的多,真正当回事的少
    素质教育要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这谁都知道。现实是,上级领导即使督导、检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具体工作的也就走走形式、应付了事。原因大家嘴上不说,都心知肚明。现在,很多地方体育课成了嘴上体育、表上体育、墙上体育。
   6.体育设施、器材闲置多,实际利用的少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按要求配备的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基本处于常年闲置状态。
   二、建议
   1、思想认识方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级相关领导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包括我们的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真正把开足、开好体育课提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对待,做到时时喊在嘴上,抓在手上,挂在心里。诚然,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当前状况下的农村小学,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制约,但笔者以为,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观念一转天地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能上。”
   2、上级主管部门。
   一是强化对非考试科目开设、执行情况的定期督导、检查力度,别让督导走过场。
   二是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实际,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
   3、学校自身建设。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非考试科目考评细则,使担任非考试科目的教师能名正言顺地享受和考试科目同等的待遇。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有效的非考试科目课堂教学监督、评比机制,使非考试科目不再被边缘化。
    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切实调动广大师生上好非考试科目的积极主动性。体育方面,如,举办运动会,会操表演,体育基本功大比武,体育兴趣小组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