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知识》

(2024-05-10 08:41:19)
标签:

表达的个人认知和感悟

历史

文化

时评

收藏

文化与知识

作者  焦令国

文化知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对于正常人来讲习以为常,人人都知道,但文化和知识内涵和外延恐怕大多数人来说就显得陌生了许多。从人们习惯交谈中不发现,这些耳熟能详的两个词语却人们弄不清搞不明白中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因此,要明白这些问题,就要先从它们的解释说起。

辞典中对文化有着这样解释: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

早在《周易》里,中国古人就有“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而真正被现代人使用的“文化”(Culture)一词则来自拉丁文,它的原始含义是“耕作”。英国的泰勒(Taylor)曾经说过,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后来美国的克鲁克洪和克虏伯将其概括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巴格比则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德国的李凯尔特说,“文化”是人类产物,文化是用来区别于“自然”这个概念。因为“自然”是自然而然地产物,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

在国际学界,“文化”概念近乎是欧美文化人类学家的“专属”。这个令不少人类学家纠结、焦虑、失望甚至抛弃的玄思概念,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难把握的概念之一。并且直到今天,它还未找到自己稳固的学科位置。

在明治时期的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日本的“文化”一词才开始用来表示Culture。欧美和日本的“文化”概念在近代进入中国。西方学术思想和体系通过“科学”的观念而进入。

而居于世界文化巅峰的中国其实早就对文化一次给予中肯的解释。

“文化”是中古汉语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西汉的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从现实社会上看,文化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并获得的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包括人类群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总体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积累综合,是以文化人的精神财富。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盖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从现今文化词典上看。人们对知识的解释是: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关于知识的悖论是: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这是《未来简史》对知识的全部认识和解释,带有世界性的观点。

而中国人造字开始,就对这两个字有着别样的认知。从结构上看,“知”,字从矢从口,矢亦声。“矢”指“射箭”,“口”指“说话”。“矢”与“口”联合起来表示“说话像射箭,说对话像箭中靶心”。“识”,繁体写作“识”字从言从戠,戠亦声。“戠”字从音从戈,《说文》称此字的字义已因师承中断而阙如。“戠”字从音从戈,本指古代军队的方阵操练。“戠”字本义就是“规则图形及其变换”。凡从“戠”之字皆此义。综上所述,了解字义要先从了解字的本义,再到引申义,才能对字面有个真正的了解。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知识是人类在与自然竞争中智慧结晶,是人类发展的应知应会的东西。

通过甄别和对比,知识和文化既密切相关,在性质和范围上存在差异。知识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拥有文化意味着拥有更广泛的精神和智慧的理解。文化是基础,知识是提升和手段。

人类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文化若没有知识最多是个不文明人,一但没有路文化,跟低等动物没有本质区别,最多算作一个具有人形的动物而已。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成为世界主宰的真正原因和有力武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