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生我才必有用——浅谈国外的特殊教育

(2013-02-07 17:13:39)
标签:

育儿

特殊教育

天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

智障

分类: 文化教育

天生我才必有用——浅谈国外的特殊教育

1988年,我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教师学院,迈出了教学的第一步——代课。一年的代课生涯令我走遍了方圆十几里内的各种小学、高小和中学,为各种班级代课,可真是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一次为一个特殊班代课的经历。

 

特殊教育班里平时有一位教师和一位助教。如果教师不在,无论助教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和孩子们相处得多好,如果她没有取得过教师资格,都不可以独自撑起这个班,教室里必须有执照教师,这是教学法律。

 

一次,我被派到这样一个班,为缺席的老师代几天课。班里只有五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各有各的身体或智力上的残障。每个孩子需要老师给予不同的关爱、采用不同的教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持不同的教育进度。助教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士,叫JaneJane对每个孩子的习惯、需求,了如指掌,她很像是孩子们的妈妈。在这个教室里,我实际上只是一个“摆饰”。

 

班里先是来了四个孩子,全都是男孩:一个坐在轮椅里,戴着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两只眼睛却是分向两边的;一个吐着一半儿的舌头,流着口水;一个黑孩子,木呆呆地坐在那里。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坐在位子上不停地前后晃悠着。Jane说:“他叫‘敦’,周末刚从蒙特利尔搬来多伦多,今天就来上学了。”

 

打铃后不久,突然跑进来一位活泼伶俐的小女孩,小女孩特别的漂亮:金黄色的长发,蓝蓝的大眼睛,俊俏的高鼻梁,她的美貌令我想起了中国当年的明星美人王丹凤。女孩儿灿烂的笑容令我眼前一亮,我以为她来错了教室:“你怎么会属于这儿呢?”小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滴溜溜地一翻,说:“是啊,这也是我一直纳闷儿的问题。”小姑娘伶牙俐齿地和我聊上了。她的机灵和幽默,以及她的谈吐、措辞,令我越来越不解她为什么属于这儿。Jane笑了,后来告诉我:“你别被她机灵的谈吐蒙蔽,她的社交能力特别强,她必须这样才能掩盖她的问题。你把二十六个字母的顺序搞乱,让她读一读试试,我保证她读不出前五个字母来。她不认字,连上厕所都是问题。”我愕然了!深深感慨造物主的amazing。(后来,听说学校鼓励那女孩学戏剧。)

 

下午,我又花了很长的时间帮敦做功课,直到放学。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当我在学校外的车站又遇到敦,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竟然两眼空空地望着我,茫然不知我是谁。我问他:“敦,我是你的老师啊。你真的记不起来了吗?”敦望着我,木然地摇摇头。第二天,我和Jane聊起这件事,Jane说:“这些孩子各有各的奇特。敦也许记不起来你是谁,但是,自从他上周六搬来多伦多,一夜间把多伦多全市的公共交通图和时间表都背了下来,神不神?”后来,学校和市公交局联手,为敦毕业后去公交服务热线就业做准备。这个工作最适合他不过了。

 

国外的特殊教育大致分两种,另一种是天才班。我的儿女非常聪明,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她对图画书中细节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幽默感、创意、和对科普的兴趣,等等很多方面和我小的时候一模一样,我相信她是个天才孩子,于是要求教育局破格提前请专家来给她做个鉴定(因为按规定,这种鉴定要等到三年级才给做)。鉴定结果证实了我的观察,女儿是个智商极高的天才孩子,等到三年级后,可以去读天才班。(女儿和儿子读了一年天才学校,后来,我把他俩都撤了出来,放回了普通学校。以后再讲教育拔苗助长的害处。)


女儿数学不好,上学期,老师把我叫去说:“梁彬的文科非常出类拔萃,但是要高中毕业,梁彬需要数学的合格成绩。我们的教育系统设置了三个水平的数学:1.如果学生希望高中毕业后入大学读理工科或者研究数学,要获得大学水平的数学分;2. 如果学生希望高中毕业后入学院,学个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来谋生,可以选修下一个水平的数学;3。如果学院水平的数学对学生来说还是困难,我们还有第三个水平的数学分。这样,至少每个学生都可以修满高中各科的分,包括数学,因此,“数学合格”的要求不会是学生高中毕业的障碍。您劝劝梁彬别死磕大学数学了,选修第二种数学吧,照样高中毕业。别太累了,咱扬长避短。”


咱扬长避短”是我们的成语,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里蕴藏有很多意识到了、但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科学。比如,我们的这些成语、俗语,包括“因材施教”、“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仔细品一品它们的含义,才明白:啊,这就是国外所说的“特殊教育”啊。

 

说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想:如果敞开私人的私密能帮助大家正确对待一些需要个别对待的特殊孩子们的话,我可以“豁出去”,拿自己说事。

 

从小我经常听到人们说我有多么聪明、是个天才。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缺陷,甚至不相信我会有智障。而且,人们万万不会想到,生活中最简单的、最不需要智商的事情,却正是我诅咒:我不会用筷子,一辈子没有学会。来到加拿大闹了不少笑话。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日餐厅,一位惊呆的日本厨师看着面前一位白人(我的加拿大三姐)在教一位中国人怎么用筷子。我的加拿大义母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她每天教我如何摆餐台,刀叉放在哪一边,勺子放在哪一边,餐巾放在哪一边。在我和她生活的整整一年里,她天天教我摆餐台,每天都好象是第一次教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教了你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她半开玩笑地说:“天才和白痴可以同时存在。”

 

天生我才必有用——浅谈国外的特殊教育
(和三姐在中餐馆喝茶——香港人习惯的吃点心。)


 到现在还没学会摆餐台,更不会做其他的家务,算是个不合格的家庭妇女吧。我只会做我喜欢做的事,而且无需刻意努力可以做到极致,因为那是爱好、是玩儿,我贪玩儿。比如,我喜欢经商、教学和写作。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吧。


可见,人有极强的个性。人的智力、能力,岂是一个统考可以衡量的?中国多年来摒弃了老祖宗说了几千年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至理名言。统一教育、统一考试、“一刀切”的考核标准,和违反科学的应试教育,在抹杀着千千万万多样化的“特殊孩子”。虽然我们在人力物力上还做不到教育多样化、量体裁衣化,至少我们要呼吁社会,从现在开始:重视特殊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