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好奇个性倔犟出走回家 |
分类: 儿童文学 |
我办公桌的抽屉里,藏着很多打印出来的作品。为什么要打印出来呢?因为我的加拿大义母批评我说:“你是个很糟糕的读者,常常丢三落四,不打印出来阅读,你就对作品不够重视。”于是,当我认为我的这个故事写得很好了,可以重视了,才打印出来读和进一步修改,然后放在抽屉里“冷却”。
为什么要冷却呢?因为作家大都像是个母亲:生的孩子、写的作品都是自己的好。多数作家,就像我,还是冲动的自恋狂:新写好的作品,自己看着那个爱啊!此时,这种自我欣赏的陶醉足可以把我的智商降低到连猫都有权利嘲笑我。
所以,对新写的作品,我需要冷处理。过一了阵子,等我把故事细节忘光了,再拿出来看看。如果阅读的感觉是:哎,这个故事写得还不错,便拿出来给人家看,征求外人的意见。如果感觉还是拿不出手,我就再修改、再把它关在抽屉里冷却、沉淀。
我每写一个作品都要经过如是反复多次,直到我满意为止。有的时候,千字左右的故事,需要孕育、折腾上几年,其中最“难产”的一个故事是《蓝色的龙鱼缸》,因为我要找到一个适合普世价值观的好结局,因此,它在我的抽屉里呆了九年多(总算可以“亮相”了)。
给儿童写作是热忱,是理想,是荣誉,是一位作家誓为文学献身的决心和对文学艺术无止境的追求。如果有人问:“你的作品中哪一个是你最满意的?”我的回答将永远是:“下一个。”
(这下一个是用中文写的!前天,在离开母语二十六年以后,我第一次直接用中文写了又一个《小文》的故事,我好开心!尽管这篇作品还没有经过反复沉淀、打磨,我也还要先拿给大家看看,豁出去丢丑了,欢迎大家指手画脚。)
《小文》
--出走
2012年1月30日
王若文
(这是个草稿,尚待打磨。请勿转载。)
(按国际通俗,绘本故事从第三页讲起。)
3. 小文又犯错了。这一次,妈妈又关她禁闭:“好好想想你做错了什么,想通了咱再谈。”
说着,妈妈拿起了菜篮子要出去。
4. 临出门时,妈妈对小文说:“今天一下午,你不许出这个门,更不许出这个窗户!”
小文不服气:哼,都怪街上那个“剃胡子刮脸儿”的。。。
5. 昨天傍晚,街上来了一位吆喝着“剃胡子刮脸儿”的。
同院的马大爷说:“理短个发,痛快痛快。”
6. 只见理发师傅拿着一把剪子,在马大爷的头上“卡嚓、卡嚓”地舞弄着,不一会儿,马大爷的头发就变短了。
7. 理发师傅递给马大爷一把镜子,马大爷咧着大嘴,哈哈地笑着说:“嘿!手艺不错。”
理发师傅说:“是得说我的家伙儿好使,剪刀一定得要磨得快。”
8. 今儿早上,街上又来了一位吆喝着“磨剪子戗菜刀”的。
董娘对着小文她们屋里喊:“小文她妈妈,磨剪子的来了!”
9. “磨剪子?”小文来了兴致,顾不得穿好了鞋,就追在大人们后面跑去出看。
10. 只见磨剪子的师傅在一条石头上撒点水,然后把剪刀劈开来,在石头上出力地磨呀磨,把个剪刀磨得铮亮。
11. “好了!”师傅把剪刀和一些布条递给了妈妈,说:“来,试试。”
妈妈接过剪刀来一试:“卡嚓、卡嚓”,立刻满意地笑了。小文觉得那“卡嚓、卡嚓”的声音好听极了。
12. 妈妈把剪刀放回了针线筐。小文今天才注意到:“啊,原来剪刀一直放在这里呀。”
妈妈看了小文一眼,叮嘱说:“剪刀,小孩子可不能动。听见没有?”
13. 听是听见了,可是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动剪刀呢?
妈妈出去生炉子、做午饭了,屋里只留下了小文一个人。小文看看剪刀又看看门口:我就拿出来看一看。
14. 拿着剪子,小文又想再听“卡嚓、卡嚓”的声音,于是四周学么着:“剪点儿什么呢?得找一小块布。”
突然,小文见到被垛子下面有一角浅紫色的布。可是,抻出来一看,是洋娃娃的裙子。
15. 这是爸爸给买的洋娃娃,可漂亮了。洋娃娃有着一头黑发,小文常常给她梳头,那头发就像是真的。哎,有了!给洋娃娃个理发,痛快痛快。
16. 妈妈喊小文出去院里吃饭。马大爷和马娘也在吃饭,马娘抱怨说:“把头剃得这么短,多难看。”
马大爷哈哈地笑着:“头发嘛,剪短还能再长的,我的头发长得很快。”
17. 小文问妈妈说:“娃娃的头发剪短了,是不是也长得很快?”
妈妈说:“娃娃的头发是假的,剪短了就不长了。”
小文丢下饭勺、跑回屋去了,妈妈好奇地跟了进去。。。
这就是为什么小文被关的禁闭。
18.
妈妈买菜还没有回来,小文没事可干,对着墙发呆。墙是爸爸新粉刷过的。以前,因为屋内潮湿,墙上留下了很多发黄的水印。小文每晚躺在床上都端详着墙上的黄水印。。。
19.辨别着
“花草”和“动物”。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都被新刷的白粉盖住了。好像是失去了朋友,小文心里有点酸凄凄的。“不行,我要把它们找回来。”
20.对了,床下有爸爸画画的颜色,小文可以自己把“花草”和“动物”再画回去!
气坏了的妈妈狠狠地关上了门。
22. 屋里传出了妈妈和小文的争吵,吵得很凶,各不相让。
23. 突然,门开了。小文夹着她的小枕头儿,说是要出走!
妈妈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走吧。看你肚子饿了到谁家去吃饭!看你天黑了怕不怕!”
24. 小文真的走了。妈妈还以为她去找邻里的莲香玩儿,玩儿够了也就回来了,于是坐下来开始择豆角。
25.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文没有回来,妈妈开始担心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妈妈探头往街上望了几次了。不行,得去找找。
26. 听了小文她妈妈的来由,莲香的妈妈摇摇头说:“小文没来过呀。”
27. 小文她妈妈的脸“刷”地一下子变白了,两脚一软,差点儿瘫在了地上。莲香的妈妈赶快扶住她,说:“你先进来坐坐,别着急。这么小的孩子,她能去哪儿呀,一会儿就回来了,不会出事的。”
小文她妈妈缓了口气说:“不行,我得去找孩子。我得去派出所报案!”
28. 妈妈泣不成声地说:“这么点儿小的孩子怎么就这么犟啊?她胆大主意正的。这孩子要是找不回来,一会儿孩子她爸下班回家,我可怎么交代呀!”
29. 民警小王劝导小文她妈妈说:“天不早了,说不定孩子已经回家了呢。只要孩子安全回来就好,墙画脏了还可以再粉刷吗。人,总归是比物重要。”
30. 小文的妈妈冷静了很多。是啊,孩子总比个墙重要啊,只求是孩子回来就好。可是,如果我一推家门,孩子没回来,我可怎么办?妈妈越想越怕。
31. 小文的妈妈走近了家,听听,没声音?她提着心屏着气,一推门:
“啊!”妈妈的心“噗通”一声落了地。一股欣喜的冲动令妈妈伸出了双臂:“文文!”
妈妈端详着小文的“壁画”,说:“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看他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