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文学小文儿童文学写作作家中国成语教育 |
分类: 儿童文学 |
《小文》
王若文著/徐威画
(本故事为作者自传绘本系列故事之一。编译自王若文的英文原著
《Little Wen - "What is the Chinese saying for this one?》。
故事的中文尚在打磨中,意在交流,勿转载,禁商用)
当小文还穿着开裆裤的时候,她就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
“我来到这个世界多久了?” “我的布娃娃也像我一样有知觉吗?” “爸爸可不可以用他的渔网捞下一颗星星,挂在屋里当灯点呢?”“妈妈可不可以剪下一块白云,给我絮棉袄啊?”
小文的脑子里挤满了奇奇怪怪的问题。每天,她一睁眼就忙于到处“探索”。梳头洗脸?那可是浪费时间!
领居们经常见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小文满街跑,都管她叫“小疯子”,恰好与爸爸给她起的名字
—“小文”的意思相反,这可真是个讽刺。
小文就偏偏和“斯文”扯不上:她一天到晚在街上乱窜、登梯子爬高。一次,妈妈警告她说:“只有调皮的小男孩儿才像猴子一样爬树呢,女孩子不可以爬树。”
“为什么不可以?”
“人家说,如果女孩子爬树,将来她生出来的孩子会有六个脚趾头。”
小文一听,高兴极了:“好哇,我的女孩儿会爬得更快!”
那时候,女孩儿们从小受的家教是“行不动裙,笑不露齿”、“不可以在人前放肆地大笑”、“不可以问女孩儿不该问的问题”。小文可不:她想哭就哭,要笑就笑,随心所欲,什么都问。当她不满大人搪塞她的答案时,就自己去查出个“究竟”。
大人们说:小文是被她家宠坏了,简直是没家教!
小文家的院子里一共住了四家人家:董家、李家、马家,还有小文家--王家。邻居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孩子们管大人们叫大伯、大婶。每当小文调皮闯祸时,她会发现自己有四个责骂她的“妈妈”。
董娘常说:“你这孩子说话怎么不经大脑哇!管住你的舌头!”
马娘以为针线活磨脾气,会使她安静下来,于是,试着哄小文学绣花。
李婶皱了皱眉头:“她到处乱扒、到处乱窜,养那么个孩子真丢人。她妈妈应当压制她的好奇心,以免她将来惹大祸。”
大人们将管教孩子,特别是女孩儿,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个问题不是女孩子应当问的。”
“不许跟大人顶嘴。”
“你不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像个男孩子一样野。”
“女孩儿要有个女孩儿的样子,别给你王家丢人。”
大家一致认为:没家教的的小女孩儿,不但令家人蒙羞,等她长大成人,一定找不到好婆家。热心人告诉小文的妈妈:“要对你的女儿施以严加管教,越早越好。”
和小文同龄的邻里的女孩儿们,又稳重,又干净,又懂规矩,人家从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打听。小文可羡慕人家“大家闺秀”的样子了,于是,使劲儿地模仿,可是,憋不住五分钟,她就又现原形了。
小文不但不听话,还总是对什么都想知道。一天,她听到李婶说:“她爸爸妈妈应当把她送回去。”
“李婶是在说我吗?”小文一想:“那么我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想知道。”
于是,小文去问妈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从树上。”妈妈在缝补小文的新裙子。新裙子已经蹭脏了,还扯了一个大口子。
“不是,我不是说今天。在爬树之前,我是从哪儿来的?”
“你说昨天?从李婶家的小棚顶上。”
李婶的屋外有个遮炉子的小棚子,妈妈把小文种的花生苗放在棚顶儿上晒太阳,小文时常爬上去查看她的花生苗又长了多少。
那花生长得也太慢了。于是小文把它往上提了提,帮它长高点儿。
“不对,我没问你昨天。我是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想起了爸爸讲的安徒生童话,小文举例说:“在童话里,拇指姑娘的妈妈是从郁金香里得到她的。你是从哪儿得到我的呢?”
妈妈说:“我是从洋葱里把你剥出来的。”
“怎么会是洋葱啊?为什么不是郁金香呢?洋葱辣眼,辣得流眼泪。换一换,重说,告诉我:你是从花里得到我的,我更喜欢‘从花里出来’的说法。”
“人家拇指姑娘是个乖女孩儿,可是你总是令我难堪、流泪。你就是从洋葱里来的。”
妈妈把小文揽在怀里,亲了一口。
“你可以像种花生一样地种洋葱吧?你要不要种我?”
“不要,因为我不想再要一个像你这样的小女孩儿。”说着,妈妈想起来该浇花了,于是她放下小文,去灌水。
一转眼,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罐水又回来了:“小文,你是不是动了那棵花生苗?”
小文一看,花生苗死了。
妈妈问:“你说你帮花生苗长高了,怎么帮的?你是不是把它往上拔了?”
小文点点头,心里很难过。
妈妈叹口气说:“唉,你也不是第一个做这种傻事的。有句成语叫做‘拔苗助长’,意思是:心急做反事。讲的是一个没耐心的农民,盼着他的秧苗快快长,天天用尺量。一天他将禾苗往上拔了拔,想帮禾苗长高点,结果他的庄稼全死了。”
小文破涕为笑:大人也那么傻,成语故事真好玩儿。
一个夏天的晚上,妈妈准备在院子里给小文洗脚。当妈妈把洗脸盆往地上一放,水里的月亮一下子被震碎了。过了一会儿,月亮的碎片又都聚拢了回来,又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月亮。嘿,真有意思!
小文拿来了妈妈捞面条用的笊篱,想把月亮从水里整个捞上来。
“不行啊,你捞不上来。”妈妈被逗笑了:“水里没有月亮,那是月亮的倒影。”
“中国古老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成语,叫做“水中捞月”,意思是白费劲儿。 ”
有意思!小文想:每当我做错一件事,妈妈就告诉我一个成语,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成语呢?
小文不是每一次犯错都从妈妈那获得一句成语的,有时,犯了大错还会领教一顿揍。
在那个年代,父母打孩子是正常的家教。邻居们都认为小文就是欠打,特别是有一次她做了一件非常令人丢脸的事。
在院子的一角,放着四个泔水桶。因为那时的住房大多数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家家都有一个盛脏水的泔水桶。当桶里的水满了,就被抬到两条街以外的一个地沟去倒掉。有时,男孩儿们不愿意跑去几条街以外的公共厕所,干脆就往泔水桶里撒尿。
小文问妈妈:“为什么他是站着撒尿的?”妈妈说:“因为他是男孩子,女孩子做不了。你甭打那个主意。”
女孩子做不了?为什么?小文越发好奇起来。等那男孩儿撒完尿一离开,小文就奔泔水桶去了。她摞起三块砖,站了上去,然后两手扒着开裆裤,就像那男孩子一样:腆着肚子,瞄准了水桶。。。
结果,小文的裤子淋湿透了,鞋子也灌满了!
“哎呀!”
“天哪!”
“老王家呢?”
女人们在院子里的尖叫声,把小文的妈妈从屋里唤了出来。
妈妈面红耳赤地跑过来,像是拎个落汤鸡一样,把小文拎了回去。
“我没跟你说过女孩子不能站着撒尿吗?这一回,我要让你永远记住!”妈妈把个凳子拉到了屋中央,拿出了鸡毛掸子:“把屁股撅起来!”
小文一惊,妈妈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突然间,她脑子里蹦了个问题:“等等,在打我之前,你得先告诉我,这个成语怎么说?”
妈妈先是一愣,接着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得她手中的掸子也掉了。
妈妈一把把女儿搂到了怀里,疼爱地说:“还没这么个成语呢,因为还从没有过像你这样的孩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