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节前后 (总结)
(2011-06-23 14:16:56)
标签:
育儿自信自我志在必得 |
分类: 生活杂谈 |
前面五篇短文中描述的仅仅是我记忆中的几个生活画面,以供大家窥斑见豹地领略一下父亲育儿方式方法的另类。有时父亲“另类”得过了头,这不但在当时的社会频遭非议,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未必获得认同。举一个小例子:
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傍晚,两岁的我突然心情不好,把妈妈、爸爸赶出了屋去,让他们在院子里冒雨站着,等着我心情转好。这时家里来了一位串门的朋友,他也得和妈妈、爸爸一起站在院子里等着我消气。后来妈妈叫朋友来向我求情,朋友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满脸堆笑地说: “大姐姐,消消气吧。” “大姐姐,高兴了吗?” “大姐姐,我们可以进来了吗?”
家父的过份宠爱,使我自小形成了强大的“自我”,这自然很不讨人喜欢,令我也很难交到朋友。但是,也正是这种强大的“自我”令我做人毫无顾忌,向世人打开了一整个不加修饰的、精华与糟粕混杂着的“包裹”,展现了一个本真的“我”。
也许是爸爸的“歪打正着”令我“因祸得福”:上大学以后,我遇到了来自加拿大的英语外教,安·史密斯。安·史密斯被我的为人吓坏了,惊叹地说:“怎么中国会出了你这样一个孩子?你不属于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也永远不会接受你。我必须把你带出去。”一年后,我出国来到了加拿大,从此,我的人生又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折。。。再后来,我将后半生投入了自己热衷的儿童文学写作与出版。但是人生没有平坦的路,很多的时候你要披荆斩棘地去开路。这时,也正是这强大的“自我”令我在与加拿大的官僚势力抗争时不屈不挠、志在必胜、偏要“小胳膊扭大腿”,直到我赢为止。(我明天会在此添加多伦多华语新闻的视频,请关注。)
谈到父亲的育儿理念和事迹,那可真是太多了,得用几本书来记载才行,不过将来我会慢慢写的。我将对此话题暂做道别。如果大家仍然对我的成长过程感兴趣,并希望了解更多,请读天津日报2010年一月三十日第六版,王若文的人物报道: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0-01/30/content_7155223.htm;或阅读北辰时报的人物专访《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若文:出格的人生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1b216f0100w9f9.html
或观看中央电视台CCTV4的海外华人节目:http://video.sina.com.cn/v/b/64936766-204859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