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联想

标签:
端午节屈原自杀杂谈 |
分类: 生活杂谈 |
北美的孩子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挺热闹的。我想如今大人们对端午的了解比孩子们也多不了多少,因为如果人们此时都还念着战国时期忧民忧国,最后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话,大家就会觉得“祝你端午节快乐”有些不妥了。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年轻时他胸怀大志,德才兼备,掌管内政、外交,深得楚怀王赏识。被流放后,抒写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诗篇。最后,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投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自尽了。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来大江依然东流着,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随之淡去。我并非想在此纪念屈原,因为我从来不崇拜自杀的人。我想借题发挥地谈谈“自杀”。
“自杀”是个很简单的动作,谁都会,只是心理健康、头脑正常的人不做。因为我们都知道:“自杀”是用一个永久的结论去解决一个临时的问题,比如:股票一落千丈,他也从十八楼跳下去了,可倒是痛快。可是,有时股票“蹦极跳”,又反弹上来,可他却再也上不来了,被股票愚弄了一把。
多伦多有位双博士,曾在学院教书,可谓佼佼者。后来因为失业,去了工厂干,一时不能找回高校任教的工作。再后来他就跳了桥,死了。他身后留下了年轻的妻子,新生的孩子,刚买的房子,以及国内年迈的父母。哎,即使高校再有职位空缺,也只是遗憾了,因为死人是不能回高校任教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跳了、死了,家里生活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他这桥算是白跳了。如果说生活在加拿大的人还感到绝望,不知有多少人愿意不惜代价地跟他交换这个“绝望”的位置:这里,每年都有付给人蛇几万美元,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来加拿大的各国难民。
另一位香港医生遇到官非,被政府怀疑漏税。为了证实自己是清白的、没有漏税,他跳了安大略湖,也死了。留下了爱他的妻儿老小与豪宅。他想以死来证明自己,可是,他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又怎么样呢?死了的人被封烈士都没用了。
除了个别身怀绝症,痛苦难忍,而选择有尊严地回归者以之外,我把自杀者归为两类:1. 精神病,2.混蛋。(也许还有第三类,但是我不知道。)
前天,我和老公去饮茶,推着点心车叫卖的女士对我老公说:“梁先生,您有这么成功的太太,这一辈子可是值了,够满足了。”我老公说:“非常值!”我对老公说:“幸亏你挺过来了我们新婚前三年的‘交手’,尽管当时人们不理解你为什么不自杀。”
老公三十几年前来到加拿大,头十几年里,经历了很多家败人亡的打击和事业上的挫折,再后来就遇到了我(可以说是另一种灾难,一场“驯悍记”的开始。还好,刁蛮的女人有她的强悍之处,我俩白手起家,共同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出了幸福多彩的人生,一切的不幸和悲惨永远留给了过去。
我想说的是:虽然活着面对比自杀逃避更需要勇气和耐力,但是,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英文有句话:“谁笑在最后,谁笑的最好。”当你在生活的某个阶段遇到不如意时,请记住:人生是一条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长线,当你在某一个“点”受挫的时候,记住:往远看——来日方长。
最后,我还是说“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吧,只是意义不同:让我们借古人的前车之鉴,在生活“过山车”般的起伏历程中放眼远处的风景,看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