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雷同?

分类: 教育科研 |
http://s15/bmiddle/002eAKyrzy7cTbBeBVIce&690
如何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雷同?
我们先看看年轻教师的两个疑问:
1、选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研究。对自己原有成果和经验的特点提炼不够,难以形成有创意的特色研究?2、如何避免课题研究内容雷同?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研究课题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因此总认为是重复劳动,是与别人的研究雷同。持有这种观点的老师不在少数,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缺少了一些动力和激情。
那么,我们先搞明白什么是雷同?雷同一词语出《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那么,我们先搞明白什么是雷同?雷同一词语出《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雷同的解释是: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雷同,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意思是说,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但人应该用自己的新区判断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为己语,像万物闻雷声惧怕而回应那样。因而雷同还有随声附和之义。在文艺评论中,“雷同”一词多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
由此可见,雷同就是指两个事物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完全一样。那么,教师的研究课题是属于雷同吗?显然,教师的研究课题不属于雷同。有老师认为,我的研究课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比如关于作业抄袭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课堂举手发言的研究等等,因此认为课题没有什么新意,是重复的研究。事实上,教师的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因为尽管这些课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课题却是个性化的、具体的,不能因为这些课题别人曾经研究过,这些问题就不再存在了。恰恰相反,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些具体问题。只要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这些问题存在,那么就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判断教师的课题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是否别人已经研究过,而在于教师自身是否还存在这些亟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事实上,从历年教师申报的课题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研究课题都不是新内容,都能看到他人研究过的“痕迹”。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看题目,更要看其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只要是属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问题,都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教师总是担心课题研究的雷同性,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至少不必要这样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