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指导吗?

标签:
教育课堂 |
分类: 教育科研 |
http://s8/mw690/002eAKyrzy7cPUIhxZB67&690
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指导吗?
我们先看一组广大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问题:
1、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找到能有效支撑课题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课题?2、如何在课题研究中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3、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4、理论支撑的力度不足,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够强,将所研究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相对困难,如何快速地,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
上述的几个困惑中,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理论”,要么是理论与实践不会结合,要么是缺乏理论,要么是理论高度不够等等,也就是说,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之所以不会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理论水平不够或者不会运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这种现象,在广大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理论成为了制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障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教师是否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理念层出不穷,尤其是理论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而移动互联网到来后,知识半衰期直接缩短为半年。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者,其理论知识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这样才可能引领教育发展,引导学生成长。因此,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那么,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是否一定需要理论知识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教师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显然,教师之所以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难题,因此教师需要做一些研究工作。而教师的问题与难题,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具体的、个性化的,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障碍。教师解决这些具体的、个性化的问题,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以及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等等,也是能够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不需要大量理论支撑的,也就是说教师不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作为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前提。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最后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这本身就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有教师认为“将所研究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相对困难”,其实是认识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不是搞理论研究工作的,因此没有必要把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而事实上能够将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炼,这就是最好的课题研究成果。
不言而喻,部分教师总是拿理论水平不高为借口而拒绝或者远离课题研究工作,显然是认识与观念上的错误,当然也有研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对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不是必要条件,而是辅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