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点课题: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实践研究

(2015-02-04 15:32:46)
标签:

教育

小组合作

小组

班级

班级管理

分类: 教育科研

http://s9/mw690/002eAKyrzy6PIkoyjGgf8&690

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单位: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课题负责人:孙福增

课题组成员:柴阳侠  陈桂杰  郭 莹  何 燕

 

 一、研究背景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反观我校的班级管理,看到班主任忙于应付各种班级事务,而管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对于新课堂而言,小组建设是新课堂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小组班级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课堂的推进效度。正是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也为了让班主任从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为了学校的良性发展,我们尝试着在班级管理中将小组合作模式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探寻学生自主管理的可能性,旨在为班级自主管理提供实践依据。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力图丰富班级管理理论,并深化其中关于小组合作的理论研究。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来看,本课题组力图结合班级管理实践,形成小组合作管理的可行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培训与指导:

小组合作策略指导昌乐二中的学习模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为了完善学习团队的管理模式,通过讲座,我们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了理论培训,让班主任了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怎么创建小组,小组合作的实施,小组的评价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班级小组舆论形成,树立合作观念

首先利用室内室外班会, 通过班会课上的种种活动和班主任老师反复地在班上宣传,学生对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第二步:小组组建

在进行了充分的有关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舆论宣传之后,班主任就着手小组的创建。在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班主任将班级同学分成六人小组。下面是组建学习团队的原则:均衡原则—组间同质; 文理兼顾原则—组内异质;课桌摆放要利于团队学习的原则。

在以上的原则基础上,班级开始进行学习团队的组建。

因为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也组织了几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测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同学分成均等的A、B、C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团队。每个学习团队六人,队员从A、B、C三层中两两选出。班主任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称其为A1A2,分布到不同的团队(每团队中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称其为B1B2,分布到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中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也不冲突,并且不与团队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也是如此选出,只是称其为C1C2。

在座位的安排上,A1和C1相对, A2和C2相对 ,B1和B2相对。(如表一)如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团队学习的基础是合作,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是“一帮一”,结成学习对子。特别是A1和C1,A2和C2这两对学习对子,班主任让C1和C2称A1和A2为小师傅,除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外,A1和A2还兼管C1和C2的作业完成情况。

(表一)学习团队座位示意图

A1

C2

B1

C1

A2

B2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传统的座位安排方法已不能再适应新的要求,所以要对小组座位重新调整。在本案例中,笔者采用的是下面(如表二)的座位排列:首先每个组的六名成员面向讲台而坐,然后,以组为单位分开而坐,并实行动态调整。

 (表二)全班座位示意图

 

讲台

 

第一组

 

走廊

第五组

 

走廊

第九组

第二组

第六组

第十组

第三组

第七组

第十一组

第四组

第八组

第十二组

        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两个A层、两个B层、两个C层。在学习团队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个团队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带动整个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外,还要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团队内日常管理),推选为组长。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交往技能等因素对学习团队的影响,活泼型和内向型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在以上的原则基础上,班级开始进行学习团队的组建。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小组组织、合作与竞争意识

     小组需要名称、口号、小组特征等这些基本要素,所有这些将小组紧紧凝聚起来,成为成员依赖的港湾。所以在小组成立之后,利用班
会时间,班主任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确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形成小组的灵魂并在全班予以展示。全班十二个组,分别起名为第一组:水晶组,第二组:追梦,第三组:稻香,第四组:星星的心,第五组:梦想腾飞,第六组:梦之帆,第七组:雨过天晴,第八组:展望未来,第九组:第玖组,第十组:淼淼家族,第十一组:江湖客栈,第十二组:浅唱未来。各小组不但给自己组起了响亮的名字,还制定了小组组规组纪和学习常规。

     第四步:设置小组合作管理的评价标准

    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结合本班情况,让班长领着班委会起草一个班级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条例,在班会课时,班长把复印好的文件发给每个同学,学生们六人一个小组讨论这个文件。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的意见,最后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常规考核评价标准。

     第五步:小组班级管理班级“常规量化”制度的实施:小组长管理

每天班级加减分情况由小组长记录分数,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分别总结,如有异议,当天就可以解决。一周一总结,评出个人前五名和小组前三名,个人后五名和小组后三名,按照班级规定进行奖惩;期末会进行总评,评出班级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予重奖。一学期结束后,把一学期每组的分相加,评出优秀学习团队和优秀表现团队,上报学校,家长会表彰,并留有照片张贴在教室的正前方。另外每一次考完试都要进行班级总结,各小组也要根据小组预定目标进行总结反思,并制定下次考试目标。各小组目标并在班级醒目位置进行集中张贴。这样做的目的是再次强化小组意识,增强凝聚力。班级的量化考核既考核个人,也考核小组,座位定期滚动,两星期换一次。

                    (表三)1414班组长量化考核记录表

节次

得分

姓名

早自习

午读

总分

 

 

 

 

 

 

 

 

 

 

 

 

 

 

 

 

 

 

 

 

 

 

 

 

 

 

 

 

 

 

 

 

 

 

 

 

     第六步:小组合作管理的推进:以活动促进团队意识

     为了让学生个体和小组越来越自主,能力越来越强。小组合作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从开始实行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一个过程,为了更好的推进小组合作管理的发展,就要有一系列的推进策略。

     案例一:

     活动一:“我和我的小组”展示

     活动目的: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初步明确小组本学期的目标;锻炼同学们的勇气,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活动方案:先抽签决定小组展示的顺序;展示形式多样化,各显神通;邀请老师做评委,选出前三名;对前三名的小组要分别给予量化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活动结果:第一名:第六小组(每位同学自然大方,小组目标明确,设计手抄报形式精美,内容详实)

 

    活动二:量化考核风云榜

    活动目的: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意识;让同学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细化班级管理,对同学们起到更好的督促和约束。

   活动方案:每天班级加减分情况由值日班长认真记录,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分别总结;一周一总结,评出个人前五名和小组前三名,个人后五名和小组后三名,按照班级规定进行奖惩;期末会进行总评,评出班级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予重奖。

活动结果:优秀小组:第九小组

   优秀个人:陈立 刘杨 张雨菲 杨德壮 张双利

     、研究成效

     1414班经过小组合作,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从整体上成长很快,有很强的凝聚力、合作意识、竞争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纪律、卫生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思想,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具体表现如下:

    1.小组合作管理增强了学生内在的凝聚力,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小组合作管理增强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意识。

    3.小组合作管理促进了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

     4.小组合作管理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小组合作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如下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小组长自身的问题

    2.组间的恶性竞争问题

    3.奖励促生学生的功利心态:唯分论

    4.小组对妨碍取胜的同学排斥

   针对小组合作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问题该怎么解决?接下来要往哪里走?怎么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管理?我们做了下面的探索:

    (1)小组长培训

     小组是大家庭的组成部分,那组长就应当是这个小组里的家长。组长的学习认真程度,学习劲头的大小,纪律和习惯的好坏,都会影响这组里的每一个人,给小组长开会,提出明确的要求:

     首先组长在小组里应起到带头作用    其次,作为组长应承担起组员的责任。最后,组长的以身作则也是非常重要的。组长上课认真听讲,组员也会在这个认真向上的氛围中认真起来

    (2)设计团队合作实践活动,内化合作意识

     案例二:

     为了想办法让他们真正凝成一股绳,真正让他们把小组合作意识内化。针对此,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郑州八中实践基地拓展训练(如图四)

    活动目的:增强班级及小组的团队意识;磨练意志,丰富人生阅历;真正理解“这里没有我,只有我们”的内涵。

    活动方案:基地三天的任何一项活动和学习都进行量化积分,最终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活动结果:优秀个人:张雨露历栋元 王妃 朱永嘉 张苗苗

    优秀小组:第九小组

       

(图四)郑州八中实践基地拓展训练:团队墙

   活动二:挑战嵩山主峰——峻极峰(如图五)

   活动目的: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相扶相助,共同前进。增强团队意识。理解“不抛弃,不放弃”的意义。

    活动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爬山,小组成绩以最后一名到达的  人员计算。

活动结果:全部是以小组为单位返回的,尤其是身体比较强壮的男生,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好几个水壶或小包,他们没有放弃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

     挑战嵩山主峰——峻极峰:小组一起登上峰顶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让小组成员具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也更加团结、和睦。

    四、结语

     进行小组合作管理的尝试已经进行了一年有余,我校班主任老师由当初的新鲜感,已经变得很理性。由刚开始的迷茫,逐渐变得很清晰。从实践效果来看,我校学生在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上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他们不再等待着老师来发号施令,而是自己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班级的发展过程中,班级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也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是孤立的一个一个的自我个体,同学之间互助意识明显增强。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和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困惑,我们很努力地尝试着去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和学生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当然因为理论水平和能力有限,有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突破口,比如,量化考核奖励机制促生学生的功利心态,学生对加分和减分特别在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探索,找到相应的对应策略。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也许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M].北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3]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冬杜.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3).

[5]杜新阳.高中“自能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6]唐迅.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