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课题: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实践研究

标签:
教育小组合作小组班级班级管理 |
分类: 教育科研 |
http://s9/mw690/002eAKyrzy6PIkoyjGgf8&690
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单位: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课题负责人:孙福增
课题组成员:柴阳侠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反观我校的班级管理,看到班主任忙于应付各种班级事务,而管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对于新课堂而言,小组建设是新课堂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小组班级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课堂的推进效度。正是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也为了让班主任从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为了学校的良性发展,我们尝试着在班级管理中将小组合作模式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探寻学生自主管理的可能性,旨在为班级自主管理提供实践依据。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力图丰富班级管理理论,并深化其中关于小组合作的理论研究。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来看,本课题组力图结合班级管理实践,形成小组合作管理的可行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小组合作策略指导昌乐二中的学习模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为了完善学习团队的管理模式,通过讲座,我们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了理论培训,让班主任了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怎么创建小组,小组合作的实施,小组的评价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
第一步:班级小组舆论形成,树立合作观念
首先利用室内室外班会, 通过班会课上的种种活动和班主任老师反复地在班上宣传,学生对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第二步:小组组建
在进行了充分的有关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舆论宣传之后,班主任就着手小组的创建。在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班主任将班级同学分成六人小组。下面是组建学习团队的原则:均衡原则—组间同质; 文理兼顾原则—组内异质;课桌摆放要利于团队学习的原则。
在以上的原则基础上,班级开始进行学习团队的组建。
因为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也组织了几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测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同学分成均等的A、B、C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团队。每个学习团队六人,队员从A、B、C三层中两两选出。班主任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称其为A1A2,分布到不同的团队(每团队中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称其为B1B2,分布到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中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也不冲突,并且不与团队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也是如此选出,只是称其为C1C2。
在座位的安排上,A1和C1相对, A2和C2相对 ,B1和B2相对。(如表一)如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团队学习的基础是合作,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是“一帮一”,结成学习对子。特别是A1和C1,A2和C2这两对学习对子,班主任让C1和C2称A1和A2为小师傅,除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外,A1和A2还兼管C1和C2的作业完成情况。
(表一)学习团队座位示意图
A1 |
C2 |
B1 |
C1 |
A2 |
B2 |
|
讲台 |
|
||
第一组 |
走廊 |
第五组 |
走廊 |
第九组 |
第二组 |
第六组 |
第十组 |
||
第三组 |
第七组 |
第十一组 |
||
第四组 |
第八组 |
第十二组 |
会时间,班主任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确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形成小组的灵魂并在全班予以展示。全班十二个组,分别起名为第一组:水晶组,第二组:追梦,第三组:稻香,第四组:星星的心,第五组:梦想腾飞,第六组:梦之帆,第七组:雨过天晴,第八组:展望未来,第九组:第玖组,第十组:淼淼家族,第十一组:江湖客栈,第十二组:浅唱未来。各小组不但给自己组起了响亮的名字,还制定了小组组规组纪和学习常规。
每天班级加减分情况由小组长记录分数,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分别总结,如有异议,当天就可以解决。一周一总结,评出个人前五名和小组前三名,个人后五名和小组后三名,按照班级规定进行奖惩;期末会进行总评,评出班级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予重奖。一学期结束后,把一学期每组的分相加,评出优秀学习团队和优秀表现团队,上报学校,家长会表彰,并留有照片张贴在教室的正前方。另外每一次考完试都要进行班级总结,各小组也要根据小组预定目标进行总结反思,并制定下次考试目标。各小组目标并在班级醒目位置进行集中张贴。这样做的目的是再次强化小组意识,增强凝聚力。班级的量化考核既考核个人,也考核小组,座位定期滚动,两星期换一次。
节次 得分 姓名 |
早自习 |
第 一 节 |
第 一 节 |
第 一 节 |
第 一 节 |
午读 |
第 一 节 |
第 一 节 |
第 一 节 |
晚 自 习 |
总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动结果:第一名:第六小组(每位同学自然大方,小组目标明确,设计手抄报形式精美,内容详实)
活动结果:优秀小组:第九小组
(图四)郑州八中实践基地拓展训练:团队墙
活动结果:全部是以小组为单位返回的,尤其是身体比较强壮的男生,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好几个水壶或小包,他们没有放弃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
参考文献:
[1]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M].北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3]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冬杜.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3).
[5]杜新阳.高中“自能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6]唐迅.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