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摘抄3
(2019-03-10 15:42:26)
标签: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
分类: 阅读 |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1.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的自卑感,它促使人去寻求唾手可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感放大困难、消解勇气,从而将通往成功的路堵死。
在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密切相关的。人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他感到自卑,力图通过追求富有成就的目标来克服自卑感。当追求优越感受挫,自卑感会加强,当加剧到使人无法承受时,就演变成了自卑情
结。自卑情结是一种心理问题。
2.一个有口吃问题的男孩,持续纠正不好,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灰心失望,而他的口吃又反过来强化了他的这种状态。这造成了神经性自卑情结的恶性循环。
口吃以及其他残缺手段是儿童保护自我的手段。一方面,儿童要去证明自己跟其他人一样有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个情有可原的借口。
3.如何治疗
3.1 对有口吃问题的儿童:
首先鼓励儿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天赋
以同情心与他们相处,建立友好关系
鼓励他们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使他们独立
运用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感到自信,并使他们相信,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和勇气,,他们完全能够获得自己向往但尚未实现的一切。
对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评价是最严重的错误,这只会加重孩子们的怯懦。
3.2 怯懦
如果一个人寻求超越他人的方式不是建立自己的成就而是贬低他人,他就是怯懦者。
教育者首先指出儿童的错误,加强儿童相互感情,教育儿童即使别人做错事也不能蔑视他人。
3.3 儿童的自我评价
那些认为自己一文不值的孩子,平时听了太多身边成人的诸如“你将一事无成”“你很愚蠢”之类的话。很多儿童都会被此类消极负面责备深深刺伤。
通过观察儿童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儿童的自我评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d2ba20100cstx.html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自卑感在人体器官的表现形式:眼神--打量他人的方式、人与人靠近的距离、走路的姿势、讲话的声音
3.4 教育孩子要循序渐进,不能剑走偏锋。
第六章 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有身体缺陷的儿童,即使随着时间流逝,身体功能的缺陷消失,但心理的影响仍然存在。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成人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错误判断。成人不要期望儿童的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会按照成人成熟的理智来行动,而是要意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处境时会经常犯错。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不仅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了。
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灵魂没有必然关系。健康的灵魂也能完全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完全克服身体缺陷,勇敢地面对生活。【人们经常会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健康,也有例外。我前单位的一个男同事,情商很高,他父母早年离异,他跟随爷爷的时间较多。在企业里能看出他较高和职业素养和能力,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也不错,跟他接触过一段时间,发现他的夫妻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他是做人资的,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深入。】
1儿童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聋哑儿童。
2学习偏科:我们把一个孩子是否会运用数学不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数学是少数几个能给人以安全感的学科之一。数学是一种把我们周围混乱的世界用数字稳定下来的思想操作。具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都在计算方面有一定的障碍。同样给人安全感的学科还有,写作、绘画、体操和舞蹈。
3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儿童不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的最重要任务是把儿童的兴趣和信任都扩展到他的同伴那里。祖父母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可忽视,他们通常会溺爱儿童。
4制造麻烦的儿童:过于被溺爱、没有被培养出独立性。制造麻烦在于要引起被关注,对他惩罚只会起反作用。
5儿童是否会因为被取笑而灰心失望。一些孩子能忍受别人的嘲笑,另一些孩子却可能会因此丧失勇气。有的孩子喜欢装“酷”,不修边幅、咬指甲、挖鼻孔,他们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恐惧--他们害怕表现出脆弱,他们需要被鼓励。
6孩子是容易和人相处,还是不善于人交往,相对应地,是个领导者还是追随者。这和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关,即与他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或信心的多少有关,更与他控制别人的欲望大小有关系。喜欢收集物品的孩子通常想增强自己,超越别人。他们寻找外在支持的行为体现了内心的脆弱。
7儿童对学校的态度。上学是否磨蹭、是否拒绝上学。害怕写作业、担心考试...
8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孩子一般会隐藏他们对老师的真实感情。
9家庭成员的健康。如果可能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知道家里有精神病患者;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会影响儿童对生活和未来的看法。贫困的儿童会有匮乏不足感,富裕的儿童一旦遭遇困难也往往难以适应生活。
10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就要过于严厉,也不要过于温和。理解孩子,不断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父母的指责是让孩子尽可能充分地为生活做好准备,使他们能自如地应对未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孩子的行为句不是受他人强迫和限制的结果,而是尊选了客观事实逻辑。
11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12职业选择:取决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显示出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和他们的节奏。阿德勒认为孩子到了15岁应该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否则成人应该给予响应的帮助和治疗。
13白日梦:显示出孩子的发展发现,显示他们是尝试解决问题还是逃避问题。
14童年记忆:是孩子整个生活风格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