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颐和园去看塔,自然马上想到站在湖边上看玉泉山塔,那是颐和园的看点,早上在东岸衬着湖水看,更有一番味道。在西堤靠南边一些看也不错,尤其日落时分更显优雅秀气。但这是借景呀。
要说颐和园内的塔,以前就知道后山四大部洲那四个塔,但那是80年代后修的,一直没有细看过。前些日子在网上瞎翻,说颐和园一共有12座塔:后山四大部洲塔4座,多宝琉璃塔1座,智慧海屋脊上覆钵式琉璃塔3座,众香界琉璃牌楼上的覆钵式喇嘛塔3座,宝云阁铜亭顶覆钵式铜塔1座。那四大部洲的不说,屋顶上的不说,后山琉璃塔是第一次听说,真是孤陋寡闻,有些点汗颜。
四月去颐和园,看了四大部洲的四个塔,和承德外八庙的基本一样,是以前就这样?还是仿的?没细查。但那天要去西堤看桃花,只是远远的看见了琉璃塔的塔尖。好漂亮。
前几天就为看这座琉璃塔,我特意去了一趟。此塔在万寿山后山偏东边,从北宫们进去,过了桥和牌坊就往左拐,穿过寅辉城关往山边去,不远就是“花承阁”,琉璃塔就在这里。
乾隆亲笔撰写的《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碑:“万寿山阴花承阁西,五色琉璃合成宝塔,八面七层,高五丈余,黄碧彩翠,错落相间……”。洋洋洒洒500多字,真能写,可能是大臣代笔的吧。
看见塔了,好一个玲珑剔透、五彩斑斓的塔,精美!!不亏是皇家水平。
看介绍,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是为庆祝其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乾隆把此塔名多宝琉璃塔。
塔身坐南朝北,三面有红墙围着,北面原是开放的,
但被临时搞的板封起来了,只能从板上面看见半截塔和牌坊的顶,莫名其妙,不想让人看?我们看看怎么了?可能怕人家进去。

绕到东边是花承阁的遗址,从这里可以看见塔的侧面,但下半截还是被墙挡着。
塔建在一个汉白玉的台上,四周有栏杆,最下面是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座
塔身的一、三和五层为楼阁式,但一层比一层小,每层都有蓝色镂空的云纹栏板和紫色的望柱。塔的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拱形佛龛,佛龛中是结跏趺坐式佛像,拱券上面饰有云纹、法器等图案。佛龛边的塔身都是一个个小佛龛,中也有佛像,据说这上上下下共有580尊佛像。
塔其他层为密檐式,在一、三、五层形成檐,最上面形成了三层重檐。塔檐是琉璃仿木式斗拱,颜色不同,檐角上挂着铜铃,构思奇巧、做工细致。
院里只存一块湖石,下面底座雕的好漂亮,龙首?不太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