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去泉州,玩完城里后,租了一个车自驾,三天把泉州附近的景点转了一遍。那天先去崇武,吃完饭,下午回来去了洛阳桥。
洛阳桥倒是早就听说,但后来发现在泉州,现在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合称为所谓的天下四大名桥。桥建于北宋,由当时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从皇祐五年开建,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万四千两。在泉州,自古有“站着象东西塔,卧倒象洛阳桥”的俗话,可见其在当地的名气。
到了桥的东头——惠安的洛阳镇,桥横跨泉州湾,是惠安和泉州城区的分界线。这儿是开放的,环境很乱,就是不让走车了。
感觉这桥好长,说是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现在的是长834米,宽7米。
桥头有两侧各有石塔一座,看着也就6-7米高,造型古拙,应该和桥同时建的。
两侧还有小石亭子,里面是石雕将军像。看那下面黑烟熏的,香火还挺盛。这雕像在桥那头还有同样的两个。
桥头立着蔡襄的像,好高大。从60年代中延续至今的毛病——搞这吓人的大雕像,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表达崇敬之感。蔡襄就站在这脏兮兮,乱哄哄的桥头,有点黑色幽默。
正是退潮的时候,大片滩涂和红树林都露了出来。
桥面并排铺着10多米长的石板,说是共有桥墩四十六座,
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看上去许多桥栏杆都是新的,这桥也是饱经沧桑,历史上多次损坏又修复。1930年国民党十九路军还把桥搞成混凝土。1938年日本鬼子还炸毁过两孔。
49年以后多次修建。1971年,在桥的上游建了洛阳闸桥,供机动车通行,保护古桥。1993年,国家对洛阳桥全面修建,恢复旧貌。

前面又有一古塔——月光菩萨塔,也是宋塔。上下三层, 高4米左右,但塔刹到有1.5米左右。
塔一层没有什么装饰,二层每面有四个座佛。三层上面有佛家偈语。但塔上香烛太多,你求它保佑你,可是你在毁它。
桥墩两边都是分水舟形,当年洛阳桥修建的时候有许多创新,所谓:“筏形基础”,就是在基础上抛下大量石块形成石堤,然后在其上建桥墩;在养护上还使用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牡蛎,使其胶固基石。

岛上有中亭,旁边有碑刻摩崖20多处。嘉熙年间的“万安祝”应该最老。其它是明清碑,还有一块民国的。
国保碑在这个位置,88年的三批国保。
桥旁石塔可惜只剩半截了。
“万古安澜”摩崖,字好浑重,是明代李待问题的,此人是个清官,万历年三十二进士,曾经当过晋江地方官,户部右侍郎,
总督漕运。
这两个塔造型各异。
镇风塔,看旁边的碑刻,是重建的,起码不是宋代的。
这里还有展示馆,门上有“天下第一桥”的牌匾;
加载中,请稍候......